摘要:文章分析了2013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在2008版基礎上的改進,指出了2013版規范的特點及優勢,對工程實際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建設工程 工程量清單計價 改進 思考
1 背景介紹
2003年2月17日,《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3)正式頒布實施,標志著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進入一個新時代。經過5年的工程實踐,結合工程建設發展的特點,2008年7月9日建設頒布了修訂版《建設工程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解決了工程應用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比如其使用范圍的寬度、條款的精確度等。但隨著近幾年的經濟發展,建筑行業日益繁榮,面臨的問題也日趨復雜,糾紛越來越多,2008版清單計價規范弊端逐漸暴露,于是,2013年1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
2013),并于2013年7月1日實施。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三次變革,反映了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日趨完善,適應了建設市場定價機制、規范建設市場計價行為的需要,是深化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重要舉措。工程量清單招標的實施,是將來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轉變職能的重要體現,必將促進建筑業的健康發展。
2 2013版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改進
2.1 擴大了適用范圍,專業劃分更細。針對規范的不足,新規范把計量和計價按實際需要分開,形成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13)以及9本工程量計量規范,將原來的建筑和裝飾兩部分合成一個建筑裝飾專業,把仿古工程從園林工程中獨立出來;同時,增加了城市軌道、爆破工程、構筑物等三個專業。這樣,大大地滿足了當前工程實際需要。
2.2 新規范條文說明更加細化、量化,內部章節作了調整。在新規范條文方面,比如工程變更條款,2013版規范明確指出:已標價的工程量清單中有適用于變更工程項目的,采用該項目的單價;但當工程變更導致該清單項目的數量發生變化,且工程量偏差超過15%,該項目單價的調整原則為:當工程量增加15%以上時,其增加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調低;當工程量減少15%以上時,減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的綜合單價應予調高。同時,針對已標價的工程量清單中沒有適用也沒類似變更工程項目的,應由承包人根據價格信息及承包人報價浮動率提出變更工程項目單價,并報發包人確認后調整。報價浮動率為①招標工程承包人報價浮動率L=(1-中標價/招標控制價)×100%;②非招標工程承包人報價浮動率L=(1-報價值/施工圖預算)×100%。顯然,這樣的規定量化明確,造作性強。在清單項目章節上,“安裝工程”把“刷油、防腐蝕、絕熱工程”獨立一章;市政工程中,增加了“垃圾處理工程”、“路燈工程”。而且,針對每章節,都有明確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使用范圍、相應的項目特征描述等,從而保證工程量清單計量及計價的準確性、完整性。
2.3 新規范發承包雙方責任劃分更明確。2013年新版規范對原2008年版規范中甲乙雙方責任不明確的部分,作了較明確的補充。比如,在工程量清單缺項處理上,明確規定:合同履行期間,由于招標工程量清單中缺項,新增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項目的,應由承包人提出變更綜合單價,經甲方確認后執行。顯然,新規范明確了工程量清單缺項是甲方應承擔的風險,同時,規定了新增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項目綜合單價的調整原則。還有,針對發包人供應材料和工程設備的,遇物價變化應由發包人按照實際變化調整,計入合同工程的工程造價內,與合同價款同期支付。另外,針對招標控制價,2008清單規范沒有列出復查說明,而2013新清單規范補充了對招標控制價的復查結果說明;增加了對招標控制價投訴與處理的條款,如投標人復核發現業主發布的招標控制價編制不規范,應在招標控制價公布后5天向造價管理機構投訴,等等。責任劃分明確,便于合同的順利履行。
2.4 對規費的要求更嚴格,強制性更大。2013規范明確規定,規費包括社會保障費(包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程排污費。相對2008規范,增加了生育保險等,同時刪除了工程定額測定費。針對安全文明施工費,明確指出了其內容和使用范圍,必須符合國家有關文件和計量規范的規定;強調業主應在工程開工后28天內預付不低于當年施工進度計劃的安全文明施工費總額的60%,其余部分應按提前安排的原則進行分解、并應與進度款同期支付,該規定明確了安全文明施工費支付的時間和額度。發包人沒有按時支付安全文明施工費的,承包人可以催告發包人支付;發包人在付款期滿后的7天內仍未支付的,若發生安全事故的,發包人應承擔連帶責任,該規定明確了發包人未按時支付安全文明施工費的后果。
2.5 解決了項目特征描述不符引起的價款調整問題。2013規范針對2008規范項目特征描述問題進行了修訂,新增加了相應的條款,如發包人在招標工程量清單中對項目特征的描述,應被認為是準確的和全面的,并且與實際要求相符合。投標人應按發包人提供的招標工程量清單,根據項目特征描述的內容及有關要求和實施合同工程,直到其被改變為止。可以認為,“項目特征描述不符”引起的價款調整,直接調整項目綜合單價即可。綜合單價的調整中,原清單有適用單價的,量變在15%以內的,采用適用單價;量變在15%以外的,按調后的單價。原清單無適用單價的,但有類似的單價,參照類似的單價。原清單既無適用業務類似單價的,有信息價的,根據信息價和報價浮動率雙方確認;無信息價的,根據市場調查取得合法依據由雙方協商確認。如果特征描述不符項目出現承包人報的綜合單價與發包人投標控制價相應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偏差超過15%,則工程變更項目的綜合單價可由發承包雙方調整。
2.6 明確了合同價款爭議的解決途徑。針對2008規范的缺陷,2013新清單計價規范明確了合同價款爭議的解決途徑。如:合同價款爭議發生后,發承包雙方可就工程計價依據的爭議以書面形式提請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對爭議以書面文件進行解釋或認定,工程造價管理機構在收到申請10個工作日內應就雙方價款爭議進行解釋或認定。如發承包雙方或一方在收到管理機構的書面解釋或認定后仍可按合同約定的爭議解決方式提請仲裁或訴訟。除上述管理機構的上級部門做出了不同的解釋,或在仲裁或判決中不予采信的外,解釋或認定成為最終結果,必須執行。
2.7 解決了當前工程造價管理中實際存在的問題,貫徹了全過程、動態管理的理念。舊規范在執行過程中,針對清單項目特征描述,清單缺項、漏項及重復列項,工程量計算偏差,工程索賠,提前竣工獎,暫列金額、暫估價等造價從業人員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沒能明確給定,也沒有操作性強的條款。基于此,2013規范進行了修訂、完善,為解決工程實際計價問題提供了依據,使清單計價更規范、合理。同時,針對2008規范片面強調招投標階段清單計價的不足,新規范將使用范圍進行了擴大,強調從招投標、簽約階段、合同實施階段、現場簽證、工程價款結算等全過程清單計價,體現了全過程計價思想;進一步強調人工、材料、設備、機械等市場要素的基礎性作用,明確了其價格調整辦法,體現了動態管理理念。
3 總結
針對舊規范,新規范進行了完善、修訂,使其專業劃分更細,實用性更強。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市場的進一步繁榮,造價改革必須持續進行,為建筑企業提供一個公開競爭的平臺,促進我國建設工程發展。
參考文獻:
[1]岳永銘.新舊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對照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500-2008,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8.
[3]盧焱陽,陳燕.清單計價規范操作中存在的問題[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1(18).
[4]韓雪,趙小燕.淺談08版《清單計價規范》的變動和改進[J].河南建材,2010(3).
[5]郝林.FIDIC施工合同應用技巧[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廳2014年度科學技術研究項目:2013版《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應用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GJJ14813,文號:贛教高字〔2014〕21號】的階段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廖禮平(1979-),江西吉安人,江西經濟管理干部(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