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內涵做了詳細介紹,再從理論與實踐視角分析了信息化在工業化中的地位和主要作用。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體現了信息化與工業化關系的本質,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要求。為此,我們應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和相關新興產業,積極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以及加強信息安全保障建設,并立足于本國實際,針對如何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有機融合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 工業化 融合 帶動作用 新型工業化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并不是簡單地將信息產品與工業產品融合起來,而是實現信息化生產方式與工業化生產方式分階段、分步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融合,是生產方式與生產體制的再創新過程。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通過一系列實踐,我們逐漸認識到要想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有機融合,推動各項經濟活動健康有序發展,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及怎樣才能走上新型工業化路子,樹立科學發展觀,制定切實有效的發展計劃,并認真執行。本文從我國當前的發展實際出發,系統地分析和研究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指出了信息化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并就如何實現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提出了具體建議。
1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內涵
所謂信息化,就是指以培養和發展智能化工具為目標,不斷提升和發展新生產力并將其運用至社會經濟的歷史過程。信息化是在現代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數據庫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將研究對象的各個要素進行加工處理,以供特定人群進行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極大地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而工業化則指的是工業或第二產業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上升的過程。而要想實現工業化目標,就必須大力發展工業,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工業轉變。在進行工業化發展時,我們必須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其發展質量,并將發展成果及時應用至生產生活領域。信息化與工業化作為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兩大重要發展階段,其發展質量直接影響著現代化的發展水平。信息化與工業化發展并不是孤立的進行的,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其中,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礎,而信息化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和方向,它貫穿于工業化發展的整個過程,不僅決定著工業化的發展方式,還決定著其發展方向,是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保證。但我們必須清楚的一點是,信息化只是推動工業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它可以加速工業化發展,而無法代替工業化。因此,我們在工業化與信息化發展進程中,要進一步調整發展結構,提升發展水平。
2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系
2.1 信息化推動著工業化 信息化對工業化具有良好的帶動作用,它以信息資源開發與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為標志,具有極強的滲透性、融合性、創新性,極大地影響著工業化的發展進程和發展方向。信息化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仍處于不斷完善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不斷增強,信息化發展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和依據。縱觀世界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經驗,可以得出一個基本結論,信息化是工業化發展的重要保障,能夠有效推動工業又好又快發展。
2.2 工業化離不開信息化 一個國家要想實現現代化,首先就要大力發展工業,逐步實現工業化。工業化既是一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繁榮富強的必經階段,不可逾越。工業化是實現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礎。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工業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更多。為實現工業化目標,我國積極調整工業發展結構,優化資源配置,加快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極大地提升了工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從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還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農業國,工業化發展水平不高,直接制約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正常發展。為提升工業化發展效率和質量,盡早實現工業國目標,我國積極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其信息化水平,有效推動了我國工業化發展。
3 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對策
3.1 加速制造業工業化 產業升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當前,我國正處于傳統產業轉型時期,各方面都有待進一步完善,挑戰與機遇并存。因此,我國必須抓住這一發展時機,將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大力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提升工業化水平,加快產業升級步伐。同時,我國還必須采用各種措施,推進企業信息化。
3.2 推進企業信息化管理 目前信息技術已逐漸滲透至管理領域。因此,企業尤其是工業企業必須進一步提升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創新管理機制,優化管理結構。在日常管理中,企業可以將電子信息系統廣泛應用至企業管理中,推進管理信息化、數字化、規范化、民主化,不斷調整組織結構和管理流程,以適應形勢和管理的需要。
3.3 加強信息化建設 我國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十分迅速,但是在信息化進行大量投入的同時,信息化對傳統工業化提升作用不明顯,根本的原因就是人的信息化不到位。因此要盡快促進人的信息化。一是采用組織手段,提高各級領導對信息化戰略地位的認識;二是提高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知識水平,增強他們把信息化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相結合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毅.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探析[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2]安筱鵬,趙軍.信息化解決“三農”問題的著力點[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5(05).
[3]簡新華,向琳.論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J].當代經濟研究, 2004(01).
作者簡介:徐長利(1959-),中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