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紹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的目的、內容,重點分析該項目的理論依據、發展現狀,明確互助資金的未來發展趨勢。通過“互助社”這種形式的建立,提高貧困農戶自主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組織的能力,從而幫助貧困村、貧困農戶快速實現脫貧致富。
關鍵詞:貧困村 互助資金
自2006年起,國務院扶貧辦和財政部針對全國14個省(區)的140個村組織開展了“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旨在創新和完善財政扶貧資金利用管理機制,解決貧困村和貧困戶生產發展提供資金匱乏、貸款難的問題,提高貧困村、貧困戶自我積累、互助互濟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截止目前,全國(除西藏)全部已經開始了這個項目,從各地反映的情況看,項目進展順利、運行正常。
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得到了貧困地區群眾的支持和信賴,也得到了有關領導和專家的肯定和好評。村級互助資金的設立充分體現了以群眾為主體的扶貧開發理念,貧困村發展資金匱乏的問題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促進了村民民主管理與和諧社區的建設,增強了黨在基層的執政能力。
貧困村互助資金借由財政資金投入促進貧困村農戶的資金互助合作,形成由全體加入的農戶共同所有、共同使用、共同管理的互助資金,同時秉承民主的原則,在地方政府的引導下,由參與互助資金模式的農戶自行編制各項制度章程,會同民團組織和金融機構不斷強化互助資金運作過程的監督和管理。互助資金由參與的用戶共用、共管。互助資金的設立不吸儲,不以盈利為目的,封閉運行,旨在通過提供小額信貸資金緩解貧困戶發展生產時資金短缺的問題。信貸資金收取一定的占用費以維護互助資金自身的正常運轉并積累一定的公益基金。
貧困村互助資金是一個新的扶貧項目,也是金融扶貧的有益的探索,從一開始就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的支撐,主要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發展干預理論基礎之上。
1 參與式扶貧
參與式發展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主觀能動性,能夠參與集體行動,并相合作,同時基于本身能動性來影響或重塑集體行動。在互助資金社中,首先是上層決策部門 將發展的決策、設計、實施和控制賦予受發展影響的地方;其次,對貧困地方的弱勢群體給予一定的權限,使之能夠參與主流會社的生產和生活。按照民主管理的模式由農戶共同參與和監督資金運行過程,適當提高弱勢群體(如婦孺、貧困戶等)的資金分配比例,充分體現參與式發展的原則及特點。
2 社會資本理論
社會資本理論在宏觀意義上指社會組織所具有的某種特征,例如信任、社會規范等。互助資金產權相對明晰,其經營活動中盡可能避免政企不分,政府干預過多的行為,不存在體質的偏好,能快速彌補國有金融體系對貧困地區的投入不足。廣大入社群眾都是同一地方的熟人,人際關系密切,有的貧困村互助資金社推行了貸款小組聯保制度后,利用社員之間的親密關系不斷增加資本密度,以此強化資金監管,有效規避信貸資金運行風險,促進資金回流。另一方面,貧困村互助資金社可提高社員的團隊意識,使貧困村與貧困村之間增進交流和合作,并且提倡貧困戶共同參與體制建設,共同完善資金服務保障機制,同時更有利于增進農戶之間的溝通和合作,引導其遵守規范,營造熱心公共事業的良好氛圍,最終形成對村級內部社會的資本的投資。
3 可持續發展
應用在扶貧項目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是指農戶所處的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一定,農戶基于某些方式整合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并進行進一步開發,在保證他人和后人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資源利用率,繼而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收益和行動能力。就目前情況而言,通過可持續發展獲得收益和能力的提升恰恰能增加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資金積累,且資源也能得到有效利用,最終的成果必然是成功脫貧。
貧困村互助資金基于向貧困戶提供小額信貸,為其生產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來緩解貧困地區生產發展與資金短缺之間的矛盾。另外,使用貸款的農戶,其物質和人力資產,促進農戶之間互助,使資金積累形成整體效應,從而為整個村落的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提高貧困村的生產能力,同時有效鞏固現有扶貧成果,避免重新返貧。
一個新生的事物需要一個實踐檢驗的過程,貧困村互助資金現在處于一個很好的發展狀態。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為例,選擇民風淳樸,有發展愿望,積極性高,村級班子有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的貧困村。根據貧困村群眾的經濟條件,選擇以5:5或2:8的配股,配股比例不得低于6:4,每戶最多可以入3股每股1000元,當所有的配股完成后,每個互助社的注冊資金在40萬~100萬左右,可以向縣級扶貧辦申請政府配套資金,可以吸收一部分捐贈資金。所有的資金到位后,就可以進行互助資金的發放了。在資金發放中有一個借款人的資格審查,所有的借款人必須是互助社入股的成員;家庭有勞動力和增收項目,比如在種植業和養殖業;但是優先向符合上述條件的貧困戶成員和婦女成員發放借款。
根據本互助社的章程,借款人的借款額度第一次為3000元,以后可以根據借款人的信用度逐漸提高,最高限額由村民大會來決定。借款的占用費按照扶貧部門的規定不得超過同期銀行利率。借款的期限一般不超過12個月,基本屬于短期借款,也可以按照生產周期確定借款的期限。借款人只有在歸還完借款后,才可以申請下一次借款。借款人在借款時,必須填寫申請表,寫明用途,還款時間,五人聯保的簽字和身份證明,以確保互助資金的使用真實和按時還款。在還款時可以整借整還,也可以整借零還,還款時間不限,但是不能逾期。在還款時必須結清占用費和本金;對于不能按時償還的借款人要五戶聯保的小組有連帶償還的責任,在該借款戶沒有結清借款之前,聯保小組成員不得借款。
互助資金的收益主要由成員交來的占用費和銀行存款的利息、其他收入組成。按照互助社章程的規定,提出收入的40%充當管理費,發放管理人員的工資和管理費用;40%用來做公積金,公積金的50%滾入本金,50%提取風險準備金;20%用來做公益金,發展公益事業。
互助資金承載著廣大貧困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國家對貧困地區的金融扶貧的新的、有益的探索。首先增加了財政扶貧資金對農戶發展生產的直接投入,和農戶自籌資金的有效結合,通過翹杠桿的形式,可以放大資金的規模,而占用費的收取,一方面可以增強互助社的經濟實力,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也迫使貧困戶要考慮用錢是有壓力的,要考慮資金的使用成本,從兩方面達到金融扶貧的效果。
探索扶貧資金和貧困地區農村生產、技術、銷售環節的有效結合,促進貧困地區各種生產要素、社會要素的整合,將有限資金和當地能有效利用的資源相結合,挖掘出新的能和市場接軌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從而達到從輸血型扶貧到造血型扶貧的完美轉變。通過“互助社”這種形式的建立,也提高了貧困農戶自主發展、自我管理、自我組織的能力,也是農戶現代化過程的重要體現,特別是農戶的信用意識,自主創業的意識、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顯著的提高,從而加強了農村現代化的進程。
參考文獻:
[1]貧困村互助資金試點指導手則.2008年5月.
[2]寧夏貧困村互助資金文件匯編.2012年11月.
[3]寧夏:貧困村互助資金:操作模式、績效差異及兩者間相關性2011.
[4]諸葛雋.基于溫州的探索[J].民間金融,2007年8月.
[5]李文政,唐羽.國內外小額信貸理論與實踐研究綜述[J].金融經濟,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