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提高推進,企業的經營模式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隨之而來的各種經營風險也呈現多樣性、復雜性的特征。這就給內部審計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因此,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不但是提升審計能力及技術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適應信息科技高速發展的趨勢。本文旨在探討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現狀,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內部審計信息化 現狀 趨勢
1 內部審計信息化的概念
內部審計信息化是建立在信息化環境的基礎上,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內部審計信息化包括審計信息管理、計算機審計管理兩個方面的內容,其核心是計算機審計。內部審計信息化系統架構由應用系統、人力資源系統、網絡系統、安全系統和規范與標準系統等組成。它將審計信息的開發、管理和使用、法律法規、宏觀經濟動態、審計計劃、審計對象和審計項目管理等信息全部納入到信息平臺上,利用網絡技術,了解并指導現場具體審計工作,實現科學管理。
2 我國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歷程
我國審計信息化建設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到現在,其概括起來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時期:第一階段:我國審計信息化的起步階段是在1986年到1994年。這個時期,計算機剛開始出現于審計工作中,但由于當時計算機的價格相當昂貴,因而配備數量很少,計算機只是作為少數人員的辦公文字處理工具。第二階段:審計信息化的初步應用階段是在1995年至1998年期間。計算機審計開始在更為廣闊的工作領域里應用,在1997年國家審計署下發的《全國審計機關辦公決策服務系統技術方案指導書》的指導下,我國省級以上的相關機關都開通了遠程通訊網,實現了資源的簡單共享,能夠使用計算機直接對有關企業部門進行直接的審查。第三階段:從1998年至現在,此時審計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逐漸進入統籌規劃和系統建設的發展時期。2001年,國家審計署提出了審計系統信息化建設總體目標:用5年左右時間,建成對稅務、財政和海關等部門和國有企業及事業單位的財務信息系統和電子數據系統實施有效監督的審計信息化系統,改變當下審計手工作業的現狀,增強審計機關在計算機環境下查錯糾弊、遏制腐敗、規范管理和打擊犯罪的能力,促進我國廉潔高效政府的建設,更好地履行審計監督職責。2012年全國審計工作座談會把審計信息化建設提高到“中國審計的出路在于信息化”高度來對待。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中,就目前全國范圍來說,除了那些國家審計署指定的金審工程的試點城市以外,我國中西部地區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相對而言進行得比較弱,而那些沿海地區則因其政策較為開放,機制更加靈活,且有強大的經濟后盾,經濟來源更加廣泛且雄厚,因而進展迅速。
3 內部審計信息化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及遇到的問題
3.1 審計信息化相關的標準和準則有待完善
我國的審計法律法規在不斷的趨于完善,在我國內審審計發展過程中,可依據的相關審計法規及準則主要有《審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獨立審計準則》和《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等。尤其是在2012年2月頒布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實施條例》,在保持原有條例框架結構和基本內容不變的基礎上,在健全審計監督機制、規范審計職權行使、明確審計監督職責和完善審計程序等四個方面進行了修訂完善,使審計在流程和責任等方面更加合法規范。相比較以上而言,審計信息化方面的法律規范在一定程度上還很匱乏。
3.2 審計人員缺乏相應的計算機專業知識
審計人員計算機專業知識的缺乏是信息化審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因為由于復合型審計人才的缺乏,使得我國信息化審計的推廣困難重重。信息化審計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審計知識和財務知識,還要求審計人員熟悉有關的計算機應用知識。因此,審計人員的培養很重要。
3.3 通用審計軟件難以開發
市場上的審計軟件種類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審計軟件的開發周期長,市場容量需求不定,使得大部分軟件公司沒有開發審計信息化軟件的利益驅動。加之我國的會計軟件種類繁多,且有許多集團公司自行開發軟件,造成審計數據對接困難。不同類型企業的會計科目也有不少差別,使得通用審計軟件發展陷入技術瓶頸。因此需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并給予技術支持。
4 加強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措施
4.1 要充分認識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意義,建立一支專業水平過強的內審隊伍。首先,我們必須從公司領導層面做起,我們的領導決策層要提高對內審審計工作的認識,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力度和執行效果。這才是真正地實現內部審計工作從被動審計到人為主動審計的關鍵轉折點,企業領導的重視程度將決定企業的內審人員在公司工作中的地位。再次,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隊伍的建設,我們要在企業內部建立起獨立性強的內審部門,審計部直接對公司領導負責,且直接對公司領導匯報工作,從根本提高內審部門在企業的地位,為內審信息化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4.2 加強內審法規建設,嚴格規范審計行為。我國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發展的過程中,可依據的只有《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2003年新出臺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這些法律法規,還有一些具體準則。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國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所依據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善。因此我們要盡早出臺一套切合實際的內部審計信息化規范體系。使我們的內部審計信息化工作開展有法可依。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有章可循。
4.3 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培養和績效考核。在新的發展環境下,內審人員除了要精通財務知識,還要懂得相關的計算機知識,還要對本企業所在的行業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通過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將更有利于內審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內審工作質量是審計工作中的核心環節,通過相關業績考核,提高審計信息化質量及可信度,使我們的審計職能得到更大的發揮。
4.4 緊跟時代節奏不斷地發展,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建設,全面的發揮內部審計的工作職能。在新的時代環境下,電子技術的巨大發展,對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要求也越來越高。一些國家都在探求更加有效率的內部審核信息化建設程序,開發更為先進的信息化審計軟件,提高內審信息化審計的水平,所以我國的內審信息化建設也將逐步由傳統的報表賬目檢查向數學模型、統計抽樣和數理統計等最新成果的方向發展;在審計處理方式上也應由手工操作逐步轉移到計算機電算化處理。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普及已成為必然,但是通用審計軟件的開發在審計信息化發展的初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這也要求政府從技術、資金等方面給予企業一定的支持,鼓勵企業實施內部審計信息化,不要讓審計軟件成為信息化普及的障礙。
5 內部審計信息化發展的必然大趨勢
加快我國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不僅僅是提升內審審計能力和技術水平的需要,而且也是適應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需要;不僅是節約人力和財力的需要,而且也是無形中增效的需要;不僅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創造內審工作新的增長點的需要;不僅是信息化時期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且也是搞好內部審計工作效能的必然選擇。毫無疑問不發展信息化內部審計就將會被這個時代所無情淘汰。
參考文獻:
[1]劉蓉.對計算機審計應用的辯證思考[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01).
[2]魏文婷,李群.計算機在信息系統審計中的應用[J].中國內部審計[J].2012(09).
[3]王國清,閔志剛,賀亞明.信息系統環境下審計證據的特點及其獲取[J].審計月刊,2007](1).
[4]河南省內審廳2007年度課題研究.審計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