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大縣域、特別是經濟發達縣域是新時期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強勁增長點。商業銀行應樹立轉型經營理念,創新服務,拓寬業務發展路徑,以人為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因地制宜,推進渠道建設,通過完善渠道、優化管理、創新服務等途徑,不斷提升縣域支行競爭力。
關鍵詞:商業銀行 縣域支行 競爭力 創新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反映出城市經濟的輻射強弱和農村經濟的繁榮程度。廣大縣域、特別是經濟發達縣域是新時期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強勁增長點,改革縣域支行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有效提升縣域支行核心競爭力和業務輻射能力意義重大。
1 縣域經濟的壯大為縣域金融發展帶來了機遇
近年來我國縣域經濟不斷壯大,城鎮化率不斷提高,一些縣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農村概念,農村金融市場潛力巨大,為縣域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國家“三農”政策對農村的扶持,加大了對農村資源的投入,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醫療、保險事業快速發展。
二是許多縣域工商業較發達,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顯著市場優勢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
三是國家城鎮改造計劃的實施,跨行政區劃的經濟區域開發,蘊藏著一定的信貸機會。
四是農村人口眾多,有許多從事現代養殖業和工商業的個體經營者,其中不乏富裕農民,成為銀行潛在的優質客戶群。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帶動了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長,給商業銀行帶來了增長動力和發展機遇,同時也給商業銀行提出了新的課題。加快縣支行改革發展,提升縣域支行競爭力,是外部經濟環境的客觀要求。
2 當前縣域支行業務發展的特點及制約因素
2.1 縣域支行業務發展特點
2.1.1 在縣域支行存款構成中,儲蓄存款比重較大。儲蓄存款是商業銀行縣域支行的主要存款來源,在縣域支行的存款結構中,儲蓄存款往往占據了較大比重。如某市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縣域的存款合計中,儲蓄存款占比達到了78.8%,儲蓄對公比達到了3.72,也就是說儲蓄存款所占比重是對公存款的3.72倍,而市區支行的儲蓄對公比只有1.77。
2.1.2 縣域支行的存貸比低于市區支行,金融資源流向市區。縣域支行資產負債業務發展不相對稱,存貸比往往偏低。資產業務是縣域支行的短板,特別是在缺乏工業支撐的部分縣域經濟中,貸款業務主要依靠個人貸款產品支撐,公司業務往往發展不理想。負債業務發展較好,而資產業務相對滯后,這是造成縣域支行存貸比偏低的主要原因。
2.1.3 縣域金融機構相對較少,業務范圍較窄。以中南地區為例,大部分縣域目前只有工、農、中、建四大行,以及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在縣域設立了支行,其他股份制銀行很少有縣域支行。而且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網點幾乎都設在縣城,極少把物理網點延伸到鄉鎮。商業銀行在廣大縣域的業務范圍較窄,金融服務品種也相對較少,具有較大的業務擴展空間。
2.2 縣域支行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2.2.1 網點渠道建設滯后
網點是市場競爭的最前沿,是經營管理的細胞。目前,商業銀行在縣域設立網點數量相對較少,沒有跟上縣域經濟發展的步伐,而且大部分網點設施落后,功能不健全。與城區網點相比,大部分縣域網點設施陳舊,空間擁擠,分區模糊。在視覺形象、功能設置上都存在較大差距,在人性化和多樣化營銷功能建設上更是有很多不足,網點陣地營銷職能偏弱。
在縣域,商業銀行網點布局也不盡合理。
一是很多銀行在網點布局時只考慮縣城,沒有兼顧鄉鎮。
二是網點建設沒有隨著經濟發展及時調整格局,不少網點仍然留在老城區的小街上,新發展起來的經濟繁榮區卻沒有設立網點。
2.2.2 信貸資源配置失衡
在信貸資源配置上,縣域支行普遍存在授信權限偏小,準入門檻較高的特點,很難適應當前縣域經濟發展,特別是在一些經濟強縣,授信規模往往會與市場環境不相匹配。面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分布特點,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現狀,客戶的金融需求經常得不到滿足。同時,審批流程過長,很多商業銀行仍采用市分行、省分行層層審批的傳統流程,縣域支行直接經營權限小,距離上級管理中心又較遠,審批耗時長,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縣域信貸業務的發展。
2.2.3 人力資源相對短缺
人員是市場競爭力的最根本要素,在人力資源分配上,相對于城區支行,縣域支行更加緊張,業務人才也較短缺。
一是人員結構老化。由于多年來縣域支行人員減多增少,沒有年輕員工的補充,造成平均年齡不斷增大,人員老齡化現象日趨突出。
二是優質人才向上流動。年輕、業務素質高的骨干人員在縣域支行工作一段時間后,往往會調到上級行或城區支行,在一定程度致使縣域支行業務人才短缺。
2.2.4 考核機制不靈活
縣域支行在市場定位、經營模式、區域特色等方面不但有別于城區支行,而且各縣域支行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區域經濟特色的不同,也決定了各縣域支行發展的主攻方向不同。但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對縣域支行一般采用與城區支行相同的管理模式和績效考評制度,或者說對所有縣域支行采取同一種方式考評,不利于縣域支行的業務發展,更難以發揮各縣域支行的特長。
3 提升縣域支行競爭力的對策
3.1 適應環境,樹立轉型經營理念
縣域經濟比重大,分布面積廣,縣域金融資源雖然豐富,但較為分散,大部分縣域優質信貸項目匱乏,造成大量金融資源流向城區。所以縣域支行的經營管理,不能照搬城區支行的方式,而是要適應環境,解放思想,樹立轉型發展的經營理念。
在廣大縣域,零售業務具有客戶數量多、資源廣、發展潛力大的特點,又較之于公司業務具有風險小、成本低、收益貢獻大的優點。近年來,縣域經濟蓬勃發展,城鄉居民財富快速增長,客戶金融需求呈多樣化、個性化發展趨勢,給零售業務特別是個人金融業務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工商銀行的信譽優勢、網絡優勢、品牌優勢和資源優勢也為縣級支行發展個人業務和中間業務提供了強大的后盾。加之縣級支行經過長期發展,傳統業務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形成了一批較為穩定的客戶群體,為發展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縣域支行要牢固樹立轉型發展的經營理念,立足于本地市場資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找準發展定位,實施“大個金”、“零售率先發展”戰略,把個人金融業務作為品牌業務進行深度開發和經營,努力打造零售品牌,逐步走上特色經營、全面發展之路。
在資產業務方面,要注意加強信貸結構調整,按照“有進有退、結構調整”的原則,合理配置信貸資源。在選擇貸款客戶的過程中堅持好中選優,有進有退。對符合國家產業與環保政策,產品有市場、有效益、經營管理規范、各項制度建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償債能力強、信譽及財務狀況良好的優質客戶給予積極支持,促進信貸結構不斷優化。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大市場,具有很大的潛力,要切實抓好小微企業信貸業務,培植潛力市場。積極探索與外部機構合作,拓寬擔保渠道,緩解制約縣域小微企業融資瓶頸。縣域有部分小微企業發展前景好,產品有市場,符合商業銀行準入和貸款條件,但受制于資產規模偏小和貸款抵押物不足,商業銀行可通過加強與外部擔保機構合作,為企業融資搭建平臺。
3.2 創新服務,拓寬業務發展路徑
通過創新金融服務,一方面可拓寬業務增長點,另一方面還可以突破物理網點限制,將業務延伸到鄉鎮。創新金融服務,一是服務方式創新,全面實施服務精細化管理,實施分層、分類、分區、分流服務,積極探索服務方式、服務手段、服務技能、服務監督考核等方面的創新,不斷提升縣域支行的服務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業務產品創新,應根據縣域支行與農村貼近的特點,開發出靈活多樣的金融商品,促進農村金融商品市場的發展,提高農村經濟的生產水平,擴大金融客戶群體,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三是營銷方式創新,要在縣域支行實施“捆綁營銷”、“整合營銷”、“聯動營銷”、“循環營銷”、“派生營銷”、“鏈式營銷”、 “網絡營銷”等新的營銷方式,通過創新營銷,擴展業務發展面,通過創新營銷,將縣域支行的業務向鄉鎮延伸。
3.3 以人為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合理配備人員,強化人才保障,提高人力資源運用效率,是提升縣域支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環。
一是要針對近年來縣域支行普遍存在業務人員短缺、年齡老化現象,配備與業務發展和內控管理要求相匹配的各崗位人員,切實解決縣域支行業務人員短缺而嚴重制約業務發展和不符合內控管理要求的問題。
二是加強干部員工有序、有效的培養、使各崗位能力得以逐級提升,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優化、技能精良,能打硬仗,適應現代金融企業經營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為實現經營轉型,跨越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是要大膽推進用人機制和考核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積極構建充滿生機活力的用人用工制度,建立健全切實可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崗位差別、責任大小、貢獻多少確定不同的薪酬標準,實現按績取酬,多勞多得,鼓勵爭先創優,多作貢獻,使員工思想上有壓力,行動上有動力,充分挖掘內在潛力,為業務發展注入活力。
3.4 因地制宜,推進縣域渠道建設
渠道建設是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基礎,為在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中搶得先機,爭得主動,縣域支行要在全盤分析,充分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加快網點建設步伐,充分考慮經濟環境、發展前途、人氣等因素,對網點建設進行遠景規劃,合理布局,不斷增強網點競爭能力。
一是提升網點形象,擴展網點功能,完善由財富管理中心、貴賓理財中心、標準理財網點、金融便利店構成的物理網點體系,增強縣域營業網點的競爭優勢。
二是改善網點布局。近年來,縣域城鎮化進程發展迅猛,新建社區、商貿區、工業園區的規模日益擴張,而商業銀行縣域支行的網點數與城市發展并不匹配,布局也不合理,基本設在老城區,而具有發展前景的繁華的新開發區卻出現了空缺。所以應根據縣域經濟發展形勢,合理布局,在金融資源較為豐富的區域有選擇地增設網點和自助銀行,增加自助設備的投放,為提升縣域支行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充分利用公共網絡,延伸服務范圍。目前,要將縣域支行的物理網點覆蓋到鄉鎮,操作上有困難,成本上也不合算。但是電話、手機、互聯網等公共網絡已經覆蓋了廣大農村地區,商業銀行可以借助公共網絡,利用科技力量,構建虛擬網點,擴大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和手機銀行的服務范圍,充分發揮渠道間的協同效應,將業務延展到廣大鄉村地區。
參考文獻:
[1]衣鵬.國有商業銀行縣域支行經營轉型探析[J].商品與質量, 2010(S9).
[2]張勇,李冬,周丹.城區支行與縣域支行資源配置效率研究[J].金融論壇,2013(03).
[3]陳新民.縣級支行:個人金融業務應成為支柱業務[J].中國城市金融,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