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中介紹了邢臺礦選煤廠在煤炭洗選加工過程中,通過優化生產流程控制、工藝環節升級改造、深入內部管理等措施,加強了對煤炭產品的質量控制,提高了煤炭產品質量,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煤炭質量 流程控制 工藝改造 內部管理
1 概述
邢臺礦選煤廠自建廠以來堅持“質量第一”的管理方針,通過強化理念教育、嚴格流程控制、落實責任管理、依靠科技促進工藝升級等措施,成功打造了“星枚”這一精煤品牌,并以一流的煤炭質量使選煤廠走上了資源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2 邢臺礦選煤廠簡介
邢臺礦選煤廠包括A、B兩套重介系統,其中A系統生產能力為1.95Mt/a ,B系統生產能力為1.5Mt/a,其工藝為:50-1mm脫泥無壓三產品重介旋流器分選/1-0.25mm粗煤泥分選機分選/0.25-0mm浮選+壓濾回收/浮選尾煤一次濃縮+臥式沉降過濾離心機回收/二次濃縮+壓濾機回收工藝。主要生產精煤產品灰分為9.0%以下,全硫在0.55%以下的優質1/3焦煤,洗混煤產品供本礦電廠發電使用,洗矸石產品作為井下充填的原料循環利用。
3 選煤廠煤炭加工過程質量控制
煤炭質量是煤炭企業效益的基礎和保障。邢臺礦選煤廠嚴格貫徹公司質量管理方針,并將生產中各個工藝環節形成了緊密銜接、信息監控、及時反饋、且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體系,使嚴格質量管理、質量控制的工作目標在生產的各過程得以體現和保證。
3.1 摸索最佳工控參數,提高質量調控能力 近年來,邢臺礦選煤廠對生產工藝不斷更新,繼2001年由最初的處理能力60萬噸/年跳汰系統改為設計能力127萬噸/年重介系統之后,為滿足劣質煤入洗的需要,先后兩次進行了三產品重介旋流器放大改造。新工藝、新設備的大量應用使得工藝參數不斷變化,給產品質量的控制帶來了困難。2006年自更換900/650旋流器以后,由于設計及設備本身存在著缺陷,選煤廠的生產一直處于被動狀態,在原煤煤質較差的情況下尤為明顯,精煤質量難以控制,旋流器分選達不到最佳效果。為了確定三產品重介旋流器的工作參數,分別對不同煤質、不同處理量、不同入介壓力條件下旋流器的分選效果進行大量的摸索實驗,找到了影響旋流器分選效果的決定因素,從優化原煤入洗量、分選密度、入介壓力、結構參數等指標,使旋流器工作參數達到最優狀態從而保證其分選效果。2010年新建脫泥重介B系統投入運轉后,將如何將這套新系統的能力盡快發揮到極致,如何將新系統和老系統的配合盡快達到完好配合作為工作重點,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了系統中新增設備的最佳工藝參數,不僅超過系統設計能力,各項質量指標均在較好水平。
3.2 完善細粒級分選工藝,保證各粒級產品質量 邢臺礦選煤廠2001年重介系統改造后精煤產品共由三部分組成,其中粗精煤約占15%左右,浮選精煤約占10%,由于這部分物料受邢臺礦煤質變差煤泥量大和矸石泥化的影響,灰分居高不下,造成總精煤灰分超標,因此為了保證總精煤灰分,不得不降低重介精煤灰分,使得重介精煤灰分只能控制在8%左右,這就造成理論分選密度降低,
±0.1含量增高,必然給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的分選帶來一定困難,造成其分選效果下降,精煤回收率降低。近年來,選煤廠一直致力解決細粒級煤的難題,先后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對粗精煤回收環節不斷采取降灰措施,如優化精煤分級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入料壓力等工藝參數,提高其分級效果;對精煤分級旋流器底流加設固定弧形篩進行預先脫泥;采用兩臺VSB 302060振動弧形篩代替固定弧形篩并加噴水,以進一步強化其脫泥效果;將粗煤泥振動弧形篩改為擊打式弧形篩,通過調整擊打器的擊打時間與間歇時間,解決細物料堵塞篩網縫隙的問題等,使末精灰分由13%以上降低為現在的9%左右,成功解決了由于粗精煤灰分偏高造成精煤產品灰分不穩定的問題。通過對粗精煤回收環節及浮選環節不斷調整,有效降低了細粒級產品灰分,防止了重介“背灰”,提高了精煤產品質量及回收率。
3.3 強化設備維護力度,以高效運轉確保產品質量穩定 堅持落實“包機檢查制度”,并進行量化、細化,使其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建立健全設備維護檢修檔案,堅持執行設備點檢制度,對關鍵設備進行重點跟蹤管理,加強對事故率高發設備的巡回檢查,摸索其發生原因及周期,做到超前診斷、狀態檢修、超前治理,同時強化設備包機人員責任,確保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堅持落實好生產事故分析會制度,做到設備發生異常不放過、故障分析不及時不放過、措施不周全不放過、隱患未排除不放過,確保設備隱患得到根治,避免長期重復出現而造成的質量波動。同時從提高檢修質量上狠下功夫,減少系統運轉中的事故量,從而形成一個運轉效率高、原煤處理量高、檢修時間充足、檢修質量好、運轉事故率低的良性循環。由事故后搶修變為預防性提前檢修,由過去的拼設備,改為延長檢修時間,提高設備的能力利用率,保證了均衡生產質量穩定。
4 結語
邢臺礦選煤廠堅持以此為質量管理方針,不斷深化內部管理工作,以嚴格質量控制為根本,加大質量考核力度,鞏固精煤質量品牌,完善質量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了產品質量控制和管理水平,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小麗.煤炭質量與企業經濟效益的關系[J].企業研究,2013(18).
[2]盧鋒.強化用煤管理 提升環境質量[J].現代質量,2002(11).
[3]高慶,吳石生.兗礦的煤炭質量管理模式淺析[J].煤礦現代化, 2001(05).
作者簡介:秦蕊(1980-),女,太原理工大學礦業工程學院工程碩士,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