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部分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的市場調查,分析企業內部的崗位設置及其對人員素質、綜合能力的要求,根據調查結果探討學校教育與企業要求之間的匹配度。在此基礎上,針對學校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和學生日常學習提出建議:學校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增加技術性、實務性課程的比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操能力;同學們要本著學為所用的原則,圍繞企業的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鍛煉、提高素質,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物流企業 人才需求 市場調查 大學生 就業
1 概述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指正在或已經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他們是社會的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是國家各類人才的重要來源。自2003年以來,伴隨著高等教育從精英式向大眾化的轉型以及高校擴招的步伐不斷加快,應屆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投入到就業市場當中,從而導致了大學畢業生供需求嚴重失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畢業生人數達到了近700萬人,相比2003年增長了3.5倍,僅北京就有20萬的高校畢業生,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增加。大學生高高在上的形象也隨之轉變,“皇帝女兒不愁嫁”依稀還在昨天,大學生就業難、畢業即失業的嚴峻課題又擺在了黨和國家、教育部門以及大學生的面前。作為在校大學生,必然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和挑戰。如何才能找到工作,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呢?只有認真了解、摸清企業的人才需求狀況,配合學校有的放矢地提高自身能力,全面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北京物資學院作為以流通為特色的專業性高等學府,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關系到學校的未來發展。本文以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為背景,通過企業調查以發現學校培養與社會所需之間的匹配程度,并提出針對性建議,為學校的更好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
圖1 近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增長示意圖
2 調查目的
通過對部分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的實地調查與分析,幫助北京物資學院在校大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在校期間有的放矢地加強自身的能力培養,為今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幫助學校掌握物流企業人才需求動向,為優化課程設置、有針對性地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提供參考借鑒;并對企業與學校建立合作機制、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提出建議。
3 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次調查對象主要是部分物流企業,其中包括專業物流公司和設有物流部門的綜合性公司,總計50家企業,分布在北京、上海、重慶、鄭州等大城市。分別采用郵件和實地調研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總共發放問卷50份,成功收回45份,有效回收率為90%。
4 調查結果及分析
4.1 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總體狀況
本次調查從企業對大學畢業生需求總體數量、企業每年的需求規模、需求方向、需求的崗位配置、招收大學生的渠道等方面,對物流企業人才需求的總體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4.1.1 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數量:我們首先對企業每年招聘大學生的數量能否滿足其需求做了調查,其中A、B、C分別為能滿足、基本能滿足和不能滿足,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
■
圖2 企業招聘的大學畢業生數量滿足其需求情況示意圖
統計結果顯示:超過80%的物流企業認為大學畢業生的數量能夠滿足或基本滿足企業的需求,16.67%的企業認為大學生數量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由此可見,目前我國高校培養的大學畢業生數量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需要。
4.1.2 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規模:我們調查了企業每年招聘的應屆畢業生規模,其中每年招聘應屆畢業生數量在10人以下或50人以上的企業各為33.33%,招聘人數為10-30人和30-50人的企業各占16.67%,每年招聘數量在10人以上的企業達到了2/3,表明物流企業對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物流管理相關專業的就業市場相當廣闊。
4.1.3 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專業要求:本次問卷調查統計了企業對應屆畢業生專業方向的需求,結果表明:專業物流企業對物流專業的學生需求量最大,其次為管理類和經濟類方向的應屆畢業生;而設有物流部門的綜合性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管理類和經濟類方向的畢業生,其次是物流方向。
4.1.4 企業需求量最大的崗位:調查顯示,專業物流企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崗位是物流類崗位;而設有物流部門的綜合性公司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崗位是管理類崗位。
4.1.5 企業招聘學生的途徑:我們還調查了企業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的途徑和渠道,結果表明:超過50%的企業依次通過獵頭網站、校園宣講會、公司主頁、內部推薦和人才引進的方式進行招聘。畢業生在尋找工作過程中要重點關注這些招聘渠道,有的放矢地推銷自我。
4.2 物流企業對應屆大學畢業生質量的要求
本次調查從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能力要求、崗位素質能力要求、專業知識與崗位需求匹配要求等方面,調查分析了物流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質量要求。
4.2.1 企業對畢業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要求:我們調查了物流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要求,結果表明:超過70%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學歷和相關的證書盡管比較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包括專業技能、團隊合作能力、學習適應能力和執行能力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2/3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很重要。而超過50%以上的企業認為畢業生的性別、家庭住址和外貌不太重要甚至持無所謂的態度,這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很多學生對企業苛求畢業生性別、家庭住址和外貌的認識誤區。
4.2.2 企業物流類崗位對畢業生素質的要求:我們調查了企業物流崗位對應屆大學畢業應具備素質的要求及其重要程度,結果顯示:所有企業都認為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執行能力是很重要的;超過50%的企業認為物流專業的知識儲備、抗壓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和領導能力很重要;而對于在物流相關企業的實習經歷和物流軟件的操作能力,則只有16%的企業認為很重要。通過進一步深入的實地訪談我們了解到,對于從事物流崗位的人員來說,初入此行時必須從基層崗位做起,相關實習經驗與基層工作經歷相比顯得微不足道;此外,物流崗位對軟件操作能力的要求不高,只要會使用Word和Excel軟件即可。
4.2.3 企業物流部門員工的特殊素質要求:我們以開放性問卷的方式,了解物流部門員工應該具備哪些特殊素質。經過對問卷的整理,我們發現,與其他部門相比,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執行能力、協調能力、處理突發事件能力、扎實、誠信、勤懇、對產品的理解、工作的細致嚴謹、有耐心是物流部門員工必不可少的素質。對于有志于從事物流崗位的大學生來說,應當從現在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上述素質。
4.2.4 物流部門員工所學專業與就職崗位的匹配度:我們還調查了企業物流部門員工所學專業和崗位的匹配程度,調查結果統計如圖3所示,其中A、B、C、D分別表示很好、好、較好和一般。
由圖3可知:超過71%的企業選擇匹配程度較好,超過28%的企業選擇匹配度很好或好,沒有一家企業選擇匹配程度一般。從中可以看出,物流崗位員工所學專業與就職崗位匹配程度較好,企業對該崗位員工所學專業的要求相當高。
此外,我們還設計了另外一個開放性問題對此進行驗證:通過對企業招聘時是否接受跨專業人才就職物流崗位的調查,我們發現企業一般不接受跨專業就職物流崗位,除非應聘人員綜合素質非常高、具備物流專業知識并熱愛該崗位。
4.3 物流企業對大學生社會活動的看法
通過調查物流企業對大學生校外兼職、參加社團活動的態度,我們重點了解其對大學生社會活動的觀點和看法。
4.3.1 企業對大學生在校外實習或兼職的看法:調查結果見圖4,其中A、B、C分別表示很有必要,有一定必要和不必要。
■
圖4 企業對大學生校外兼職或實習的看法示意圖
由上圖可知:超過66%的企業認為在校期間開展兼職或實習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超過33%的企業認為有一定必要,沒有一家企業否定其必要性。由此可見,物流企業對大學生校外兼職或實習持肯定態度。究其原因,企業認為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兼職或實習有利于其了解學校以外的世界,不但能擴大視野,也可以增加其社會閱歷,并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升大學生的能力。
4.3.2 企業對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態度:所有企業對在校生參加學生會或其它社團組織持肯定態度,沒有一家企業認為這純屬浪費時間、沒有必要。他們認為參加校內社團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組織協調和溝通交流能力,有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個人綜合素質。
5 對策與建議
針對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對學生、學校以及企業提出如下建議:
5.1 對學生而言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勇于直面社會的要求和就業的壓力,熱愛所學專業,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首先力爭成為一個專才;其次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關心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發展大事,多了解一些與本專業相關的行業發展,努力做到通才與專才相結合;再次要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盡可能利用業余時間開展兼職或實習活動,提前了解社會、熟悉社會,學習掌握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以便今后更快地適應社會;最后,還可以參加一些校內的社團或學生會工作,提升自己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
5.2 對學校而言
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更多地聯系實際,及時關注企業的需求,針對企業人才需求的狀況,多開展一些實踐教學,并加強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有的放矢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能夠盡快的脫穎而出,為學校爭光、為師弟師妹鋪好道路。
5.3 對企業而言
企業可以和學校建立雙向合作機制,及時向學校提出訂單式需求,定期組織高水平員工到校兼職授課、講解物流管理實務,并為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進行定向培養,共同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應屆畢業生。
參考文獻:
[1]賈煒瑩.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
[2]鐘秀英.藥品流通企業物流作業崗位職能調查分析與人才培養[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30(5):110-112.
[3]鐘秀英.藥品流通企業物流操作人員需求調查與啟示[J].中國醫藥導報,2007,4(7):95.
[4]劉小紅,王成宇.物流企業人才現狀和需求調查[J].江蘇商論,2005,(12):55-57.
[5]馬驍,孟慶雅,李偉.北京地區物流企業(園區)人才需求調研[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28):153-155.
[6]李京頤.現代物流企業從業人員心理需求分析及激勵方法研究[J].物流技術,2012,31(12):181-183.
課題項目:
本文系北京物資學院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創新訓練項目成果。
作者簡介:張勤(1976-),女,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知識管理、物流企業管理、復雜社會網絡分析;施曉艷(1990-),女,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物流工程;呂海群(1992-),男,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