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托盤一體化運營推廣在國內目前還比較困難,文章在對其運營內涵、發展制約因素及機遇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對行業領先企業招商路凱、集保研究的基礎上得出托盤一體化運營模式。
關鍵詞:托盤一體化 托盤共用系統 運營模式
1 托盤一體化運營的內涵
在物流系統中為實現作業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必須實現作業的單元化,托盤作業單元作為一個整體從起點到終點保持不變的一體化運營,才能充分發揮其優越性,從而提高物流系統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其內涵包括以下幾點:
①供應鏈思想的落地執行。托盤作為供應鏈上下游的重要媒介,既是實物的載體,也是信息的載體。
②業務外包的具體應用。成立專門的托盤共享服務公司,服務于供應鏈各個環節,促進物流活動高效開展。
③包裝單元化(帶托盤運輸)的客觀需要。作為20世紀物流產業兩大關鍵性創新之一,托盤本身就是一種單元化集裝設備,其使命就是保證貨物高效、安全、順暢流通,它是“移動的地面”,而不是“墊倉板”。
④綠色環保理念的有效踐行。托盤循環共用能大大提高托盤的使用年限,降低托盤的生產總量,減少森林砍伐及能源的消耗,保護自然環境,促進低碳、可持續發展。
2 制約托盤一體化運營發展的主要因素
2.1 客觀因素
①物流行業現狀所致。“多、小、少、散、弱”是目前我國物流最客觀、最典型的特征,標準托盤使用率低,貨物集裝運輸率低,帶托運輸情況少。
②標準化與單元化物流推廣難度大。現代物流概念誕生一刻,單元化物流概念也誕生,但目前部分國內企業受傳統觀念慣性思維的影響,對于托盤一體化運營的優勢和價值缺乏清晰的認識。
③供應鏈設計替換成本高昂。托盤一體化運營首先要求托盤尺寸規格的一致性,進而要求集裝箱和車輛規格的一致性,最終要求產品包裝規格設計的一致性。整個鏈條的斷裂式設計將導致其成本十分昂貴,很多企業僅看到目前的投入,沒有看到未來的前景及效益,缺乏投入和推動的動力,導致推進緩慢。
④C客戶(互聯網C2C、B2C模式)的爆發興起,導致供銷兩端商品的極具個性化、多樣化和不規則化,這無形中增加了托盤單元化裝載的難度。
⑤信息化管理難度大,管理成本高昂。托盤社會化管理難度較大,需要采用信息平臺進行統一管理,技術上可行,但成本太高,目前很少有企業愿意為此買單。
⑥物流裝卸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變人工裝卸為機械操作室托盤一體化運營的前提,但我國尚處于物流設備發展的起步階段,既缺少行業標準,又沒有行業組織,致使各種物流設備標準不統一,相互銜接配套差,整體的裝卸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2.2 主管因素
①傳統意識。企業受到傳統觀念中固定資產自行購買思維慣性的影響,部分企業在遇到托盤需求時首先直接考慮自行購買托盤,“共用”和“租用”的意識淡薄,只管自己用,不管別人用,喜歡用自己的東西,不相信別人的服務。
②錯位思維。托盤生產者不懂物流,物流人不懂包裝一體化,政府看不到托盤的問題,托盤生產廠家理解為政府的事,能看懂的人卻無勇氣去推動。
③目光短淺。大多數托盤使用者在租和買的對比中,僅單一考慮靜態價格,而缺乏對資金、管理、折舊、維修等隱形成本的綜合考慮,部分企業僅從單個企業使用方便的角度出發,在托盤的規格、設計、材質等方面隨意選擇,往往會忽略未來托盤共用的發展趨勢,缺乏供應鏈思維和環保意識。
3 托盤一體化運營面臨的機遇
3.1 政策因素。從2009年《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將托盤共用系統建設作為九大重點工程之一,到最近汪洋副總理召開物流工作會議提出搶抓物流標準化建設,再到商務流通與發展司司長向欣舉例“托盤共用”分析社會資源共用的價值,國家政策一直在倡導且力度明顯加強。
3.2 應用因素。國外托盤一體化應用已經趨于成熟,國內還處于新生階段,但近五六年以來,從非盈利性組織,到企業聯盟,再到企業個體都紛紛在“試水”。如:APSF——亞洲托盤系統聯盟,2006年中、日、韓主導成立,旨在推進亞洲各國的托盤標準化與集裝單元化,從而提高物流系統的效率,促進貿易增長并有效地節約資源。CPCP——中國托盤與容器共用系統,該系統是由托盤制造企業、托盤租賃企業、托盤回收企業、物流企業、相關的高等院校及物流軟件企業共同構建、共同擁有的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在該系統里,各加盟單位共同依存,最終達到共同贏利的目的。
3.3 市場及環境因素
托盤一體化運營的市場及環境需求逐步顯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從“供應鏈管理”的協同思維到“平臺戰略”的整合思維到“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創業契機;
②物流行業的整合趨勢加劇,將推進物流標準化和單元化;
③勞動力成本顯著上升,反逼物流公司裝卸機械化、自動化;
④環境惡化導致民眾環保意識明顯增強,碳交易市場日漸盛行;
⑤食品安全問題所引發的農業發展思考,農產品流通成為關注點;
⑥物聯網技術、冷鏈技術等物流新技術蓬勃發展。
4 托盤一體化運營的模式
伴隨大型零售商的崛起,生產商與零售商直接對接的流通模式在快消品領域已基本成型,市場拉動型供應鏈模式逐漸取代推動型模式,與之相應,廠商成品倉庫的定位逐漸從服務生產轉向服務終端客戶。即使是傳統批發商也正在向物流型分銷商轉型。基于快速響應市場,優化庫存管理,節約綜合運輸成本等方面的考慮,行業內企業已通過配送中心前置建設的方式進一步改進物流配送模式。中短距離小量多次配送與現代化多功能配送型倉庫對運作效率的要求大大推進了托盤化倉儲、裝卸和運輸以及與之配套的標準化,高品質托盤與帶板運輸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以大型超市為終點的配送模式也令托盤的共用循環具備操作可行性。
零售企業基于供應商數量快速增加和配送區域不斷擴大,為降低采購成本,加快物流配送效率和節約綜合物流成本,其采購模式已由傳統的門店采購和供應商直配方式轉變為集中采購模式以及通過配送中心進行集中配送模式。零售業配送中心龐大的集貨與配送功能與裝卸能力有限的矛盾決定了大型零售商必然成為采用標準化托盤推動托盤一體化的核心推動力量。
■
托盤一體化運營建立在托盤共用系統的基礎上,而托盤共用系統主要依賴于托盤標準化體系的建立及托盤需求方與第三方托盤服務提供商租賃交換模式。托盤租賃存在兩種方式:靜態租賃和動態租賃。
4.1 靜態租賃模式
在托盤共用系統環境下,托盤需求方根據對托盤的需求量按需租用托盤,借助托盤共用服務商對托盤進行規范化管理及運作。
■
靜態租賃模式下托盤需求方租用托盤后用于內部貨物流通及貨物存儲。主要解決托盤需求方因淡旺季導致托盤需求量不同,若采用采購的模式將導致成本大幅增加且淡季托盤大量閑置,且自購托盤將產生管理、維護等隱性成本。
4.2 動態租賃模式
在托盤共用系統環境下,托盤需求方根據需求租用托盤,托盤共用服務商提供全供應鏈通用的標準化托盤并組織管理與運作,需求方完成托盤帶板運輸后將從供應鏈上游或者下游獲得同等數量的托盤并返回。
■
動態租賃模式下帶板運輸方式可實現裝卸作業的機械化、自動化,大幅度提升裝卸作業的效率,同時帶板運輸能夠較好的保證貨物安全,減少貨物破損。
5 托盤一體化運營的效益
托盤一體化運營是一項利國利民且具有重大社會價值的項目,能夠大幅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的使命。目前托盤共用系統成熟的國家,如美國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0%,日本僅為5%,而我國卻高達18%;其次,通過整合物流資源,促進資源循環、多次利用。截止2013年底全國五大類托盤9.1億片,若能循環共用,每年將減少5000億元經濟損失;第三,減少一次性包裝、過度包裝的巨大損失。全國每年因一次性包裝、過度包裝造成4000億的損失;最后,托盤一體化營運實現機械化操作可有利于保護產品,有效實現降低貨損,減少產品丟失。某酒類企業托盤共用后可使貨損率由2%減低至1%以內。
參考文獻:
[1]易兵.對我國建設托盤共用系統的幾點思考[J].當代經濟,2011,9(3):160-161.
[2]吳清一.論中國托盤共用系統的建立[J].鐵路貨運,2005,9(1):1-5.
[3]李太平.境外物流托盤的主要流通模式及其啟示[J].物流科技,2008,6:73-75.
基金項目:廣東省佛山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2014年項目“佛山制造業物流與電子商務融合研究”(項目編號:2014-jg20);佛山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度院級質量工程專業教學質量標準項目,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質量標準。
作者簡介:楊進偉(1983-),男,湖南邵陽人,碩士,佛山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及供應鏈管理;廖文明(1984-),男,湖北通城人,碩士,武漢子偉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研究方向:托盤流通與共用及供應鏈管理;盧毅大(1984-),男,廣東肇慶人,碩士,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