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單純做車輪動平衡或車輪定位,不一定能解決輪胎異常磨損的實際問題。汽車輪胎不同狀態的異常磨損,其形成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因而處理的方法也就不同。
關鍵詞:異常磨損 處理方式
1 輪胎異常磨損的常見類型
①胎冠呈波浪形磨損。輪胎花紋呈波浪形磨損狀態,花紋深度有明顯差別。②胎冠兩肩呈鋸齒形磨損。③胎冠兩肩磨損、中間磨損。④輪胎使用壽命很短。輪胎花紋達不到規定的使用里程被全部磨光。
2 胎冠呈波浪形磨損的原因及處理
在輪胎圓周上個別部位出現波浪形斑禿狀磨損的可能原因有:①車輪動平衡差,車輪在旋轉時產生某一方向的不平衡離心力,引起擺動。處理方法是做車輪動平衡。②這種磨損與其他偏磨不同,每個起伏點間距至少有一塊或數塊花紋,并呈不規則狀。多為輪轂軸承松曠、輪輻拱曲變形、頻繁使用緊急制動等而引起。頂起車輪,檢查輪轂是否松曠,若松曠應予以調整。然后轉動車輪,觀察是否偏擺。如果偏擺則為輪輻變形應更換。再次是在輪胎靜止時,選定參照物在輪胎上做一記號,轉動輪胎待其自然停止后,觀察記號的變化情況。經多次反復試驗,如果記號位置變化不大或基本不變,說明車輪靜平衡不良。若記號位置變化懸殊,證明靜平衡良好。除此之外,則為頻繁使用緊急制動所致。
3 胎冠兩肩呈鋸齒形磨損的原因及處理
胎冠呈鋸齒形磨損就是胎冠花紋塊狀磨成鋸齒形,即每個花紋塊狀磨成前高后低,側面看如同鋸齒形。
若胎冠由外側向里側呈鋸齒形磨損,說明車輪前束過大;若胎冠由里側向外側呈鋸齒形磨損,則說明車輪前束過小。發現這種情況,應及時予以調整。
4 胎冠兩肩磨損、中間磨損的原因及處理
4.1 兩側胎肩磨損較大,此種情況是由于輪胎氣壓不足,或者負荷過大,導致輪胎變形過大,兩側胎肩受力導致磨損加大。此故障的解決方法就是經常檢查輪胎氣壓,發現缺氣就立即按要求補足氣壓。
4.2 胎冠中間磨損較大,這種情況是由于輪胎氣壓過高,胎面中間鼓起,導致胎面中間部位磨損過大,避免此故障的方法是每一次充氣都應按規定的壓力充氣。
4.3 一個或幾個車輪的輪胎磨單邊(內側或外側),引起此種磨損從大的方面來說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①車橋定位不準;②四輪定位不準。
4.3.1 車橋定位對輪胎異常磨損的影響:①一根軸與車架不垂直,這根車橋的兩邊輪胎會產生異常磨損。如一輛車前后軸都有移位,前后橋與車架不垂直,車輛在行駛中有向左跑偏的現象,如果要保持直線行駛,駕駛員要不斷向右修正方向,前橋的兩邊車輪都會產生向右的滑移,這種滑移帶來的后果就是右側的輪胎外沿異常磨損,左邊的輪胎內側磨損。此時檢測左右軸距和對角線都有偏差。②兩根軸都與車架不垂直,但兩軸相互平行,此時檢測左右軸距無偏差,但對角線偏差比較明顯。此時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兩根軸上的輪胎都會有異常磨損的情形,車輛行駛跑偏也非常明顯。③兩根軸都與車架不垂直,且兩根軸不互相平行。
4.3.2 車輪定位對輪胎異常磨損的影響。前輪定位的四個參數是一個互相配合的整體,使用中任何一個參數的改變,都會引起前輪輪胎的異常磨損。①車輪前束。正前束可以引起前輪輪胎外側異常磨損,負前束(反前束)可以引起前輪輪胎內側異常磨損。由于前束不合適引起的輪胎異常磨損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左右前輪胎磨損的形狀是對稱的,且呈鋸齒狀,如果前束過大,胎冠由外側向內側呈鋸齒狀磨損,如果前束過小或負前束,胎冠由內側向外側呈鋸齒狀磨損。為了更精確地表示每一個車輪的定位情況,現在有的檢測設備可以檢測每一個車輪的前束角,它與我們過去常用的車輛前束表示的意義是相同的,但更精確。②前輪外傾角。前輪外傾角與主銷內傾角互相配合,如果配合得當,車輛行駛時前輪的實際外傾角接近于0°,輪胎胎冠與地面全部接觸,輪胎無異常磨損。③主銷內傾角。主銷內傾角是通過影響前輪的外傾角面影響輪胎磨損的,具體情況可參照上面的內容。④主銷后傾角。主銷后傾角對前輪的異常磨損沒有明顯的影響。
5 輪胎壽命過短的原因及處理
①道路問題。經常在山區行駛的車輛要比在平原行駛的車輛輪胎壽命短,行駛在正在維修的路面的車輛,其輪胎壽命也比正常情況時短,這是由于客觀條件造成的,對此情況除了慢速行駛外,是沒有其他解決辦法的。②輪胎質量問題。輪胎的結構、輪胎花紋、胎面材料的配方等對輪胎的壽命影響很大,換用不同廠家、不同花紋的輪胎,可能對此情況有改善,同樣是子午線輪胎,有內胎的輪胎由于摩擦及散熱的情況不同,其壽命與無內胎的輪胎相比要短。③輪胎及鋼圈的規格。不同規格的輪胎及鋼圈有不同的承載能力,在以往處理的輪胎壽命短的問題中,我們發現有些車輛,尤其是公交車,由于廠家對車輛超載問題估計不足,導致設計時選用的輪胎及鋼圈規格過小,輪胎壽命過短,對于此種情況,更換大一號的輪胎及鋼圈就能解決問題。此外,輪胎及鋼圈的規格過小,還會導致輪胎及鋼圈變形,引起車輛在某一車速下共振等故障。④車輛使用條件不同,輪胎的壽命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如公交車,由于頻繁起步、剎車,相同規格、同一廠家的輪胎,其壽命與旅游車、長途客運車輛相比,要短得多。
參考文獻:
[1]鄭勁,張子成.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3月.
[2]白紅村.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1日.
[3]汪俊.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M].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
作者簡介:孫懷君(1985-),男,甘肅定西人,教師,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汽車檢測與維修;宋仙嬌(1989-),女,甘肅張掖人,保險銷售員,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汽車服務與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