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電力工程技術在輸變電建設工程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于電力工程的質量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為了輸變電工程更高效的運作,本文根據輸變電工程系統本身的技術特點,針對當前輸變電工程中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輸變電工程系統 電力建設技術問題 對策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高效的發展,人們提高了對電的需求,作為直接向用戶供電的輸變電工程承受的供電壓力也隨之加重。因此在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輸變電工程也叫電網工程,運行的可靠性以及經濟性成為各地各級供電公司、用戶乃至國家日益關注的問題。作者針對電網建設工程中常見的問題,并結合電網工程自身的技術特點,分析并提出了解決電網建設工程技術問題的對策。
1 當前輸變電系統技術特點與現狀
一個完整的電網系統主要由三大子系統組成,包括發電廠、輸電系統以及變電系統。發電系統將發電廠發出的電能由輸電系統傳送,并經過變電系統將電能分配給用戶。在我國,電網系統根據電壓的大小分為特高壓、超高壓和高壓三個系統。為滿足社會各地的用電需求,只有將充足的電源、完整的輸電網以及可靠的配電系統有機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整個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一個完整的電網系統不僅具有實時監控與離線管理相結合的特點,還可將電網設備數據和用戶信息、實時數據和歷史數據以及圖形和數據結合在一起,由此可知,配電系統擁有很強的安全性和較高的集成度。但目前的電網系統在電力工程建設中仍存在很多技術問題,不僅影響電網工程安全可靠的運行,對社會和國家來說,更存在不可忽視的隱患。因此,全面分析電網工程系統的技術問題迫在眉睫。
2 電力工程建設中存在的技術問題
2.1 方案與施工現場相差較大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會有很多突發狀況,而在施工方案里并沒有預設突發情況的處理措施。如果在做施工方案之前,沒有對施工現場環境進行詳細勘察,例如施工現場的水井等障礙物,那么就會導致施工線路錯位,甚至占用其他布線位置,此時,實際的建設就會出現串線、擠線等問題,進而無法達到安全線路布置要求。另外,實際生活中處處存在配網工程,如果設計方案與實際情況不匹配,施工人員則無法準確的對線路進行布置,容易導致管線位置偏移甚至錯位的情況發生,由此會給配網工程帶來嚴重后果。
2.2 接線不合理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環網供電已成為配網供電系統中最常用的供電技術,但是傳統的電網以架空線為主,而環網供電則采用樹枝狀的放射式供電,因此這兩種供電方式在技術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因而很難將兩種供電方式銜接起來;另外,由于一些城市的不合理規劃,造成配網線路大多是臨時接線,并超出了線損程度。除此之外,線路經過的區域地形、建筑布局的復雜程度以及周圍環境的污染程度都是影響供電安全和穩定的隱患,例如在一些配網線路混亂的城市,由于接線錯位造成線路承擔較大的負荷,而在污染較嚴重地區甚至出現線路絕緣的事故,因此合理的接線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網工程的安全。
2.3 電網建設土建工程質量通病時有存在 電網技術發展極其迅速,設備技術的進步直接決定了與其配套的土建技術的改進和提高。特別是設備集成化技術的發展,使土建設計中出現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直接決定施工技術能否保證觀感質量要求,如倒角工藝細節操作和大體積混凝土溫差控制效果。這些新出現的通病控制技術現在仍在實踐嘗試階段,沒有找到合適的控制辦法。
3 電力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技術性措施要點
電力工程的建設要放眼于長遠,基于此,在電力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地質、氣候、負荷、在建工程存在和即將面臨的問題以及已建運行工程的維護等多方面的情況。下面將從電力工程的規劃設計、方案選取、工程實施三方面加以說明。
3.1 電力工程的規劃建設 規劃建設階段是工程建設的奠基階段,直接關系著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在電力工程規劃和建設階段,尤其要立足實際,要充分考慮電網鋪設區域當前負荷變化規律、氣候氣象條件、地質條件等,還要考慮該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以保證該工程在未來也能符合經濟發展需求。此外,也要將工程實施過程中各環節納入到考慮范圍,避免出現不必要的交叉和反復問題,造成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使工程的建設更加科學合理。
3.2 電力工程的方案選取 電力工程的規劃和建設完成后,由于考慮各方面的側重點不同,會產生幾種不同的建設方案。對這些方案進行論證和選取時,要基于最大限度控制停電時間和最小停電范圍兩個基本原則,最大程度上減小對鋪設區域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此階段的另一個重點是要實際到鋪設區域進行嚴謹科學的考察,最后還需就后續施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制定相應的專項方案,以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3.3 電力土建工程施工技術的控制要點 當前GIS設備基礎的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采取的措施是進行溫差測控和澆筑振搗控制。溫差測控就是在GIS基礎鋼筋綁扎完成后,在全基礎內鋪設PEX管(交聯聚乙烯管),用主受力鋼筋和構造鋼筋作為骨架,做成類似地暖的鋪設系統在基礎內形成溫度測量和降溫盤管管路,在管路中打壓注水用以對混凝土進行降溫的技術。
施工前兩天密切關注氣溫變化,施工當天要在基礎周圍設置多個溫度計進行混凝土的測溫,同時要求攪拌站對出場的混凝土進行拌合用水的溫度控制和和易性的控制,保證混凝土澆筑振搗后溫度升高在限值以內,在混凝土初凝后利用小型水泵在PEX盤管系統中注入潔凈水或冰水,在混凝土基礎中形成水循環回路,對混凝土進行冷卻降溫控制。一般在混凝土初凝45分鐘后,終凝3小時后,通過溫度計測量其溫度最高能達到65℃,手背明顯有觸燙感,而與此同時室外溫度約為19-32℃,最大不超過40℃,混凝土內部溫度與外部溫度差距過大,如果是冬期施工溫差更大,這種情況很容易造成混凝土二次開裂,特別是內部和水平鋼筋底部出現裂縫,降低混凝土和鋼筋的握裹力,使混凝土和鋼筋之間出現裂縫,降低混凝土的密實度,從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為防止混凝土開裂,通過水泵不間斷地對PEX盤管系統打壓注水用以消耗混凝土水化熱量,使其內部溫度與外部溫度持平。整個過程大約需要持續一天時間,從而確?;炷恋臏囟瓤刂圃谙拗狄詢?,保證混凝土基礎質量達到合格。(見圖1、圖2)
■
圖1 圖2
3.4 進度管理實施的具體措施 ①做好后勤保障或采取行政干預。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各級領導通過發布施工進度指令,對電力建設工程進度管理進行指導、協調、考核,利用激勵手段、監督等方式進行進度控制管理。 行政干預比其他電力建設工程進度管理要更多地強調對各參建單位的協作管理,此方法特別適用于電力基建工程中各施工單位交叉作業、各工序的交接管理。②建立現場協調制度。業主定期組織監理、施工方、設計方及供貨方到現場開協調會,通過協調,從根本上解決電力施工中的問題,此外,現場協調會還能加強各方聯系,從而加強各方默契度,保障電力工程的整體進度。③進行目標管理。在電力工程管理中,要將目標進行分解,針對小目標,進行分階段的進度管理,使進度管理更為貼切實際,也能夠有效的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為總體目標的完成打牢基礎。④建立例會制度。電力施工過程中,要定期召開包括業主、監理、施工方以及設計方的例會,例會中要加強工程進度的調度,要對照進度分析偏差,及時進行總結、調整,從而為下一階段的進度管理做好準備。
4 結語
經濟的迅猛騰飛給電力行業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和發展,在堅持電網建設的可靠性、安全性、經濟性的三大原則上,采取科學合理方案和高新科學技術,對電網結構進行不斷完善,提高電網運行效率、降低電網運行污染,對電力工作人員加強業務訓練和管理,使電力工程建設既能立足當下,更能擔當未來,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毋庸置疑,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運用和電力工程建設的科學化、合理化,電網建設工程將會邁向一個新的高度,為公共生產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韜.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新設想[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1).
[2]馬勇軍.談電力工程施工中的質量控制[J].科技創新導報, 2010(08).
[3]吳媛媛.電力系統工程量清單計價的管理體制與招投標[J].科技信息,2010(07).
[4]黃正榮.工程系統及環境的不確定性與工程風險控制——基于工程哲學的啟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1).
[5]王世俊.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對策[J].科技風,2009(06).
作者簡介:劉劍(1981-),男,河北保定人,項目經理,助工,研究方向:電網建設工程技術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