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貫徹落實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闡述了高校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探尋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舉措、新方法,旨在不斷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立德樹人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工作
1 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問題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1]。這一論述有力回答了這一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具有重要而深遠地意義。高校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陣地,承擔著傳播知識和德化育人的雙重任務。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某種意義上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擔著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一門特殊的基礎學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又與其他的專業課有著本質的區別。一般的專業課,主要以“授業”、“解惑”為主,側重于知識的傳播和技能的傳授,突出特點是它的工具性。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則以“傳道”為主,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陣地,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平臺,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任務是促進大學生的道德踐行,突出特點是它的意識形態性[2]。我們要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質特性,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有效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有效引導大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內蘊。
2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路徑
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職責和光榮使命。我們在工作中要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落實到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真正讓立德樹人踐行到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
強抓機遇、定準位置。重視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在上世紀50年代,毛澤東同志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任務。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把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概括為“四有新人”。江澤民同志結合新的歷史實際提出要按照“四有新人”的要求,從德智體美各方面促進青年一代的全面發展。在黨的十八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重要講話中明確要求,全國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學校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3]。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而廣泛變化的同時,黨始終站在歷史的制高點看待和處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為我們做好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緊緊抓住歷史機遇,以思政理論課建設為突破口,凸顯思政理論課的意識形態性特點,突出其“傳道”、“德化”功能,牢固堅持以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師德修養為引領,以大學生品德培育為教學重點,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抓住方向、引好道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這一論述鮮明地回答了當代中國“走什么路、舉什么旗”的根本問題。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廣大師生舉什么旗、走什么路至關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自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師生,讓他們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掌舵護航。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就必須充分發揮思政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引導廣大師生堅定道路自信信念,讓他們矢志不渝地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闊。
抓好渠道、營造氛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離不開渠道的建立和氛圍的營造。首先,要抓好思想陣地建設。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全體師生,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班級、進宿舍、進社團、進頭腦,廣泛構筑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4]。其次要抓好隊伍建設。立德樹人要注重師德的示范引領作用。“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教師職業的規定性是培養人,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最直接地應體現為師愛。教師熱愛學生就能縮小師生的心靈距離,使學生產生“向師性”,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育目的。最后,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大力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加強示范引領和榜樣帶動作用,放大正面聲音,擴大正面能量,提高育人成效,真正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參考文獻:
[1]十八大報告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3.
[2]賈鳳姿.思政教育重在立德樹人[N].光明日報,2013.
[3]中國教育報評論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好教育改革排頭兵[N].中國教育報,2014年5月19日第1版.
[4]李楠,吳筱筠.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的科學方法[J].思想政治教學研究,2010.
作者簡介:劉天義(1982-),男,安徽安慶人,安徽師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兩課”講師,從事兩課教學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