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有時會為了一點小事和學生爭得面紅耳赤,甚至被氣得淚水漣漣,究其原因,可能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大動肝火也解決不了問題。換個方式,化干戈為玉帛,和風細雨,和顏悅色,可能會聽到真實的聲音,會解決實質的問題,這就是冷處理的方法。
關鍵詞:班級管理 冷處理 “三不”原則
當了近十年的班主任,現(xiàn)在常發(fā)現(xiàn)自己的氣小了,不那么愛沖動了,感慨年齡增長之余,覺得還是經(jīng)歷的多了,見到的多了。曾經(jīng)總認為作為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要趁熱打鐵,有問題要及時解決。記得在第一次班會課時,說完了帶班要求后問大家聽清楚了沒有,有一個學生聲音很大聲的說沒有,這時我的火直沖大腦,沖到那學生面前把他一把從座位上拽起來拉到過道里,近乎瘋狂的問:“聽清楚了沒有?”學生也許沒想到我會如此厲害,也許被我的氣勢怔住了,再沒吭聲,但在以后的相處中,他總是和我有隔閡。現(xiàn)在想想,當時我之所以厲害是因為我覺得他是在公然挑釁我,其實,學生可能也就那么隨口一說,我卻氣急敗壞。現(xiàn)在,我完全可以換一種做法,比如,既然沒聽清楚,我再說一遍又有何妨。很多事情我們要細心冷靜,根據(jù)具體事情,采用效果更好的冷處理方法。如果對應該“冷處理”的事情進行“熱加工”,暴風驟雨,容易激化矛盾,即便暫時壓制住了事態(tài),學生也是口服心不服,導致學生產(chǎn)生對立情緒,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使師生關系惡化。
曾經(jīng),在班主任工作中自認為有很奏效三大法寶,分別是:
法寶一:有錯就批評。批評教育是一種手段,班主任批評學生也是常事,但我喜歡把學生叫到辦公室,在嚴肅的工作環(huán)境中當眾對其批評訓斥,幫助學生加深對錯誤行為的認知。但是,辦公室其實是教師備課的地方,當著眾多教師批評學生,可能對其造成心理陰影,令其對教師心生畏懼,也可能激化其逆反情緒。
法寶之二:動輒便“罰”。有些學生批評沒有效果,便開始罰。諸如:罰抄書、罰站、罰錢等等。剛開始這種辦法還很奏效,但有些學生犯錯較多,罰款較多,他交不上,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不交了,我每天也不能像黃世仁一樣,跟在屁股后面要幾十塊錢。“罰”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的確能奏效,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動輒便“罰”則可能使育人育德的初衷變得扭曲,甚至與教育規(guī)律相背離。
法寶之三:實在沒轍請家長。有些學生軟硬不吃,再加上我又是女老師,在身體和氣勢上對他們沒有威懾力,索性就請家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厭惡請家長,因為他自己覺得已經(jīng)獨立,請家長很沒面子。有時請來家長,暫時解決了問題,但學生在心里特別不服氣。
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必須時刻準備應對突發(fā)事件。比如,學生的惡作劇;部分存在逆反心理的學生不服管束,甚至拒不回答問題;有時候學生干部也會突然“撂挑子”、鬧情緒……這些突發(fā)事件可能會觸及教師的尊嚴,部分教師在面對這些事件時可能會因情緒失控而做出不科學的管理決策,甚至會停課來批評學生,耽誤課時不說,還會大大破壞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
這些年來,在帶班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法寶已慢慢失效,應該從容淡定的面對突發(fā)事件,客觀的評價學生的行為,穩(wěn)住局面,以便冷靜的處理這些事件。這樣的“冷處理”方式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謂冷處理,又名低調處理,是公共關系的手法,是相對于廣告、宣傳、推廣而言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冷處理法”就是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過程中,切忌做出沖動的管理決策,注意引導學生反思,讓其明白自己錯誤的言行導致的后果,最后開始批評教育。
記得工51班的期末考試發(fā)生了這樣的情況:孫橋同學在考試中因一時疏忽考試失利,自尊心強烈的他隨后辭去學習委員一職,之后他郁郁寡歡,上課也無精打采。我了解情況后,沒有因為他辭職撂挑子而批評他,而是在他的作文評語中幫助他分析問題,引導他客觀的對待考試失利這件事,并且對他的成績和表現(xiàn)給予肯定,鼓勵他繼續(xù)努力。結果是這名學生重新樹立起自信心,并且在周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謝謝老師,有了你的鼓勵我找回了自信,有了充足的勇氣去面對下一次考試,你給了我一次戰(zhàn)勝自我的機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
這次事件,讓我看到了他的進步與“冷處理”的效果,具體說,“冷處理”我有“三不”原則:
一不:課堂問題不當場批評。課堂上偶然發(fā)生的問題通常并非是習慣性的,教師可以巧妙的暗示,但切忌當場批評。即便問題非常嚴重,也切記不要當下指責學生的錯誤行為,這樣會浪費課堂時間,并且有損學生的自尊心,處理不當?shù)脑掃€會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情緒。
二不:細小問題不當眾批評。學生本來就是不成熟的個體,他們的身心和智力都在成長階段,難免犯錯。一些小的失誤沒必要當眾指責。如果教師看見錯誤就批評,時間久了學生就不以為然了。比較客觀的做法是,當錯誤發(fā)生后,教師可以用手勢、神態(tài)或幽默的言語來暗示學生的行為是不正確的,事后單獨找學生交流,這樣能顧及學生的自尊心,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有些細小問題,若學生能自我認識,自我糾正,就沒必要再批評了。以前我班有三位女生很讓人頭疼,經(jīng)常曠課、抽煙,對于批評,早已刀槍不入,我用這種和風細雨的方式更容易感化她們。一次,孫曉文對我說:“我們再不曠課,因為我們怕影響你。”聽完這話,我真的特別感動。
三不:不認識錯誤不即刻批評。有些學生犯了錯誤并不能馬上認識,我們不能急于求成,而應該給他們自省的時間。等到他們內心的沖動過去、理智占主導地位的時候,再找他們解決。
有次,我班班長嘴角流血,氣勢洶洶到辦公室找我,說:“我今天非讓董唯亮見識一下我的厲害,這是我來城建學校第一次流血。”我了解到原來是董唯亮在教室后面踢球,他責罵著制止了,董唯亮覺得在眾人面前沒面子,就把球扔了過來,正好打在班長的臉上。我勸他先冷靜些,可他非常沖動,揚言要把董唯亮打到醫(yī)院去,掏醫(yī)療費也罷,坐牢也罷,都無所謂。這時,我看勸不奏效,就說:“好,既然你想好了后果,那么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下周的這天你把他打到醫(yī)院去,但請你答應我一定是下周。”第二周,我看見他倆搭著肩膀聊天,就把班長叫來,說:“你現(xiàn)在還想報仇嗎?”班長尷尬的笑著說:“算了,我們早好了,我上次太沖動了。”
冷處理使學生自我認識到錯誤,教育能達到良好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冷處理法在實際運用時要因人、因時、因事而異,而不是對學生冷若冰霜,一“冷”到底。
參考文獻:
[1]肖育發(fā),張麗君.《體驗成長》(中等職業(yè)學校主題班會指導
書).
[2]孫思芳.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模式 加強學生自我鍛造[J].價值工程, 2012(26).
[3]董莉.談班級管理中的細節(jié)運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