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提高高等數學在經濟分析問題中的運用率,使高等數學為職業教育本科經管類專業服務。通過對現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開設高等數學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設想和措施。目的是使高等數學更好的為專業教學服務。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 職業教育 專業服務
面對高等教育改革,很多原來的應用型大學都將轉為職業教育大學。我們在這里主要探討轉型之后的應用型大學中,作為公共基礎課的高等數學將怎樣為專業教學服務。
1 應用型本科經管類專業開設高等數學課的現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學術型大學和職業型大學的分類出現了,由此產生了對不同類型院校課程設置的討論。盡管當前高等數學在經管類專業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視,但是大部分應用型大學的學生高中數學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因此學生的數學水平普遍較低,能運用數學理論和數學思想方法研究經濟和管理方面問題的,微乎其微。究其原因:
1.1 傳統的教學方法有太大突破。在科技飛速發展的前提下,很多計算都能運用相應的機器或計算機軟件解決。如果為了就業單純談應用似乎無可厚非,但是數學是基礎學科,很多應用數學的方法恰好就蘊含于數學思想和理論推導中。所以缺失了理論推導過程的數學應用學生才感覺學習數學沒有用,其實是因為不會用。
1.2 總體課時所限。“應用型”強調實踐能力,所以需要增加實踐課時。在總課時沒有辦法增加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實踐課所需的必要專業理論課課時,只能從基礎課里“搶”課時。于是很多學校開始減少數學課時。由4學時變3學時,由必修課變選修課,由考試課變考查課等等。
1.3 學生學習目的“太”明確,期望只學有用的部分,忽視了數學是系統性很強的基礎理論學科。如果沒有前期的理論鋪墊,是無法達到融會貫通直接應用的。
1.4 數學課的內容和課時安排缺乏經濟數學特色。教學內容基本上是工科高等數學課的壓縮和簡化。即使近年的數學教材加進一些經濟數學內容,也是鳳毛麟角,與學生的專業不相匹配。
1.5 形式化的教學評估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為了在評估過程中保證學生取得相應的成績,如通過率、優秀率等,部分院校所設計的考試內容過于簡單,所出題目僅僅涉及常規類型。在一定程度上誤導學生將學習重點放在常規類型的題目上,在考試方面消極應付。一些基礎知識扎實、學習主動學生能夠掌握很多知識,但數學素養及應用能力欠缺。很多學生的學習模式化傾向相當嚴重,他們學習只是為了通過考試,而在一些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上不求甚解,更談不上數學素質修養的培育。
分析了以上現狀,我們先從高等數學課本身找找原因。
2 高等數學課程應用效果差成因分析
2.1 高等數學課時有限,教材內容缺乏針對性,缺少經濟管理特色。應用型本科院校為強化技能培養,大都忽視了高等數學在后續專業課中的基礎地位,并且認識不到高等數學對今后專業研究所起到的工具作用,課時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由于課時所限,授課內容安排千篇一律,只能講一些淺顯的理論,缺少理論推導和實踐部分,缺乏針對性。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首先要深刻領悟基礎理論,然后將其與專業理論結合,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然而,教材中對于用高等數學知識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內容安排極少,即使有相應的部分內容,針對的專業性也不強,實用性更小了。所以才讓多數學生對高等數學產生生澀難懂的印象,并且認為高等數學在經管類專業課程體系中毫無用處,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學習,學習效果當然不盡人意。
2.2 高等數學教材與高中數學教材有脫節現象。近些年,隨著中學教材的革新,高中階段開始放寬對三角函數、極坐標等部分數學知識點的考核標準,甚至不作要求;另一方面,高中數學部分又加入了很多高等數學內容,如導數、積分、向量、概率等內容都有淺顯的涉獵。使得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顧及高中沒講到的需要補充,另一方面高中已經學過的部分高等數學還要根據情況縮減。但是現在使用的高等數學教材經過專家學者的認真組織和匯總已相對成熟,并且逐漸形成一種經典模式,教材編者及高等數學一線教師大部分習慣這種教材體系。這就使得高中和大學知識嚴重脫節。
2.3 學生的數學基礎相差懸殊。高等數學是一門邏輯嚴密、高度抽象、推理精確的自然學科。要學好它,就要求學習者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良好的學習態度和過硬的思維品質。而由于近年來的不斷擴招,上大學的門檻相對降低,再加上許多高校經管專業文理兼收,致使學生的數學基礎差距拉大。
2.4 學院的日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有所忽視。部分院校教師在教學方法和理念上缺乏對重視學生職業技能教育水平提高的引導,校內教師評價體系更多的是看學術成績而很少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育方式方面的改革,這會導致教師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術項目研究上,而沒有時間去關注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另外,部分院校在數學專業師資招收方面門檻設置過于死板缺乏變通,更多的是注重學術方面,看學歷,看畢業院校水平,設定學歷門檻,這樣就把許多有豐富工作經驗并且應用能力超群的優秀數學教師拒之門外,也就很可能導致教師隊伍技能素養不高,達不到教學水平。
3 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建議措施
3.1 調整課時,優化設計高等數學課程體系。高等院校經管專業本科生的數學基礎課程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門必修課。盡管應用本科更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但是,將數學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前提是要有必要的理論基礎,其保障就是必要的課時量。盲目減少課時量,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百害而無一利。
除了在課時上做調整,還要適當改善課程體系。可以根據專業需要設置教學內容。高中學過的知識不重復講,太抽象的對實際沒有幫助的內容刪減掉,講課過程中不能以考研學生為標準設置課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多增加一些與專業相關的數學的應用知識。高年級時還可以根據專業需要適當開設《最優化教程》、《離散數學》、《系統分析》、《運籌學》等選修課程。
3.2 在教材的選擇上,由于高等數學教材已成體系,并不專門針對應用型本科大學。為了增加教材的實用性,一方面可以聯系專業實際,努力收集數學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等相關知識,根據教學內容需要,自編教材,只編排需要的部分,補充與專業知識結合的部分。此外,教師應積極推進與其他院校數學專業教學的橫向溝通,相互學習先進的授課經驗,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增進學生、管理類專業教師和數學教師的交流。讓教材不僅適合相關專業學生使用,更提高了教材的利用率。
3.3 根據學生數學基礎不同,采取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將學生多少年落下的基礎補齊是不現實的。因此,為了保證授課進程順利,首先將相互關聯及專業課相近的專業分在一起組成大塊,在這些大塊內部,根據學生的基礎層次編成不同層次的班上課。即顧及了數學課與專業課的結合,又顧及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至于一些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可以采取選修課的形式增加教學內容、提高教學難度。
3.4 提高數學教師的經管類專業水平。數學教師首先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并且掌握基礎經濟管理知識,本著“以應用為目的,以夠用為度”的原則開展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經濟管理專業數學教學,更好地把握“學以致用”的原則。讓每位老師都去研究所有專業課方向是不科學的。我們可以按照分層次教學設定的幾大塊,將老師分別分配到相應專業去,專門研究這一專業與數學相結合的部分,有的放矢地投入研究、教學。既能達到數學與專業的結合,又能保證術業有專攻。
3.5 開設與理論教學配套的數學建模及數學實驗課。高等院校應該基于本校軟硬件條件,不斷嘗試先進的教學模式。除了傳統的教學手段,還要積極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設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課,或在現有數學課程教學中適當安排多樣的數學手段,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和課堂的趣味性,優化課堂教學。
總之,高等院校在高等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立足實際,努力革新,堅持優化課程體系,調整授課模式,以促成學科交叉與專業融合。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能運用數學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高素質人才。使得數學教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上,而是更好的為專業課教學服務。體現出應用型本科大學數學課程的不可替代性。
參考文獻:
[1]劉霞.獨立學院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5).
[2]袁慧.在獨立學院中加強數學應用性教學的探討[J].教學研究,2011(5).
[3]胡桂華.加強高等數學的應用教學提高獨立學院高等數學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3(28).
[4]莊學政.培養高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能力淺探[J].科技經濟市場,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