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會作為企業職工的群眾組織,是企業黨委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也是職工群眾利益的代表和維護者。分析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并提出相應對策,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迎接新挑戰,使工會工作進一步配合好企業發展的中心工作。
關鍵詞:加強國有企業工會工作
隨著國有企業不斷的深化改革,國有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人員素質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經濟類型多元化、政治地位和經濟待遇差距化、人員考核和晉升多樣化等特點。同時企業內部在經濟成分、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此也產生了諸多矛盾。企業工會作為企業員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者和企業內部各種矛盾的協調者,在構建和諧企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習總書記在今年的“五一”勞動節講話中指出“不斷擴大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使工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應有作用”,這對企業的工會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工會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國有企業工會當前究竟面臨哪些問題呢?
1 職工的認識誤區
很大程度上,職工群眾對工會組織的認識很片面、單一,對工會工作傳述這樣一段順口溜:吹拉彈唱、打球照像、組織舞會、介紹對象,對工會組織的性質、地位、具體職能知之甚少,大多數職工認為工會組織是福利組織。
2 基層工會組織薄弱
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對于工會工作,一些企業黨政領導依然存在“有之不多,無之不少”的偏見,甚至個別企業行政領導認為“工會工作干的越少越好,省得添亂”的思想。對于存在這些錯誤觀念的企業來說,在改革、發展、穩定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工會的實際作用。雖然許多企業工會有《工會法》作保障,但是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依然成為第一個被合并、精減的機構,特別是基層的工會干部,幾乎轉為兼職,有的身兼數職,甚至流失了一批工會骨干和積極分子。
3 工作對象復雜
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中職工的成份相對比較簡單,在政治地位上職工之間是彼此平等的關系,收入差距比較小,對于整個職工隊伍,工會工作都能夠覆蓋。隨著國有企業改組、改制的深入,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職工隊伍在悄無聲息中發生分化,同時出現不同利益的群體,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政治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出現了差距,主要表現為:
一是經營管理群體。企業改制、轉制后,過去處級以上的干部成為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等黨政領導,在經濟收入方面,執行年薪制、期權制等分配方式。
二是“白領”員工群體,其人員構成主要是科技人員、高級職員等。知識分子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其社會地位逐漸提升,并且知識分子的勞動同樣可以參加要素分配。
三是普通職工群體。對于這部分群體來說,其人員組成主要是生產勞動一線的職工,在企業內部,這是最為龐大的人群,這一部分群體憑借自身掌握的技能換取維持生活的基本需要。
四是打工者群體。農民協議工、勞務工、季節工等被企業通過外聘的方式吸納到這一群體中,通過勞動他們獲取維持生活的勞動報酬。
4 職工隊伍思想有了新的改變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員工經濟思想和利益訴求也在發生改變,員工已不再局限于對企業的經濟要求,而是更關注自身價值的實現,以及在企業內發展的平臺和機會,這就為工會組織做好維護員工隊伍穩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上述問題的存在是客觀的,解決問題的關鍵還得靠企業工會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有主動服務,主動出擊,真正履行好企業工會的社會職能,發揮自身的優勢,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徹底改變企業工會工作的被動局面,進一步提高企業工會的工作水平。為此,本文認為,在新時期,企業工會要做好本職工作,通常情況下,需要對以下工作進行認真研究和思考。
4.1 管理創新,促進發展,糾正“誤區”
對于任何事物來說,只有創新才能進一步實現發展,這樣才能有強勁的生命力。企業工會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不斷開創新局面,為此需要進行大膽創新,一是創新理念。企業工會要改革過去單一的職工文體活動,加大建設企業文化的力度,幫助職工樹立科學發展觀,在職工之間建立比學習、比技術、比貢獻、爭一流的氛圍;二是創新思路。為了適應企業戰略轉型,企業工會需要轉變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工作模式;三是創新方法。調整過去命令式的工作方法,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四是創新手段。轉變學習方式,把過去只有在圖書、閱覽室才能進行學習的方式,積極向網絡學習轉變,同時辦好職工學習園地;五是創新載體。改變過去單一的勞動競賽,進一步轉變為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創先爭優等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在這種情況下,工會只有不斷與時俱進,同時進行不斷的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在新的形勢下,企業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4.2 健全完善工會領導組織體系
首先,要按照《工會法》第十條之規定,形成自下而上多級別、多層次的企業工會組織。要重點對重組改制單位工會組織進行重建或改建,實現工會組織橫到邊、豎到底的網絡構架。
其次,在健全組織的同時,吸納那些年輕有為、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充實到工會干部隊伍中,為完成新任務提供人才保證。
第三,建立和完善領導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優勢和特色,發揮好企業工會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的自主權。
第四,要按照“三個最大限度”的要求,將企業內部聘用的臨時工、季節工、農民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充實工會組織的力量。
4.3 注重實效性
要圍繞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開展維權工作,堅決從解決具體問題入手,做深、做細、做實工會工作,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對于工會來說,這是基本的職責,并且已達成共識,企業需要搞清工作對象,為履行這一職責奠定基礎。同時對企業不同職工群體的實際情況進行認真調查了解,并且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收入來源、生活情況,以及迫切需要等,一方面從宏觀上把握職工群體的變化趨勢,另一方面從微觀上關注職工個體的具體狀況,既要關心他們的經濟利益,又要關心他們的政治權利,通過采取多樣化的工作方式,進而貼近不同職工群體,有針對性的開展相應的工會工作,將低收入職工、困難職工等作為維護職能的重點和難點。
4.4 充分發揮職代會作用,建立職工代表民主參與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
國有企業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其管理思想也在不斷的專業化和科學化。工會在民主管理工作中要著力將企業生產經營情況、企業重大決策、干部管理事項等重點工作納入監督管理的內容。要讓職工群眾在參與企業重大決策中獻計獻策,在參與制定關系企業生存發展、職工前途命運的長期發展規劃中發揮職工群眾的聰明才智,促進企業發展。要抓住企業改革發展建設、經營管理中的難點等問題,做到層層宣傳,政策透明,確保在操作中公平、公正、合理,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工作能夠真正產生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燕.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0(10).
[2]王龍.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工會工作[J].魅力中國,2009(07).
[3]張蘭.當前國有企業工會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