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國際貿易活動中,貨運代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浙江的貨代市場已經全面開放,杭州的貨運代理公司主要面臨著規模小、服務功能少、競爭能力弱等問題,能否為用戶提供高效、完善的服務,是貨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前提。2008年中小企業出口額占全部商品出口額的70%,中小型出口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因此研究其當前發展狀況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杭州聚冠國際貨代公司出發來探討當前中小型出口企業所面臨的困境進行總結,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貨運代理對策問題
杭州聚冠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作為國家外經貿部批準的一級貨代企業,成立于2007年,其無船承運業務經營資格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批準。業務范圍是向國內外客戶提供海、陸、空進出口貨物運輸服務,包括訂艙配載、報關、倉儲、拼箱等物流業務。公司與國內外各大船公司、航空公司等都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
1 杭州聚冠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的發展現狀
聚冠有它的特殊優勢:能拿到其他同行拿不到的優勢價格、能拿到同行拿不到的艙位,并與船公司、港口、海關、商檢等保持密切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一批外貿與貨運經驗豐富、高素質的領導隊伍,有長期穩定的大客戶。
但是在2009年可以說是中國外貿業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其表現為,中國對外貿易總體增長趨緩以及必將要發生的結構深度調整。雖然金融危機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巨大,但是也應看到,危機與機遇并存,這次金融危機對浙江的對外貿易整體來說,正好帶來一個結構調整、服務升級和企業重新洗牌的機會。因此杭州聚冠貨代公司抓住危機中的機遇,在逆境中求生存,謀求更好的發展。2010年以來,聚冠公司的訂單數量與去年同比增長了10%,就是由于公司調整了自己的競爭戰略在危機中求生存。
2 聚冠貨運代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小型貨代來說,通常情況下都是由若干個老業務員合伙建立,在運營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靈活性,但是缺乏規范性和穩定性,對資金、風險等難以進行管理和控制。聚冠貨代公司也是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對于公司來說需要重點考慮如何合理發揮其特色服務。總體來說, 開拓海外市場將是最佳的選擇。在實際調查過程中發現:貨代公司跟代理之間共同建立起競爭優勢,甚至整個公司依靠一個代理進行支撐。通過分析,本文認為:貨代已經進入“資金流競爭”的階段,對于小型貨代企業來說,沒有必要參與這個市場的競爭。
與其他中小型貨代公司相比,由于聚冠的發展歷史非常短,無論是規模,還是資金都不具備優勢。目前,對于杭州市絕大多數中小貨代企業來說,普遍缺乏核心競爭力。由于監管不到位,進一步造成貨代企業野蠻生長,企業數量非常龐大,并且各自為戰,貨代的專業形象和地位從根本上發生了改變,企業之間的惡意競爭進一步降低了利潤,另外船公司取消了相應的代理傭金,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貨代企業難以生存。對本土貨代業的現狀在短期內進行改變難度非常大,同時需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不斷謀求生存和發展,必須改變低層次的價格戰,通過兼并、收購、聯合重組等實現戰略聯盟,進而擴大規模,對優勢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不斷降低系統的營運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2.1 公司規模小,沒有核心競爭力 公司的服務功能不完善,缺乏核心競爭力,其服務依然集中在攬貨、訂艙、報關、報檢等方面,在增值服務能力方面比較欠缺,其收入來源主要是差價和訂艙傭金。由于這些企業提供的服務缺乏特色,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貨源結構依然以CIF出口貨為主,在承攬FOB指定貨方面缺乏相應的能力,使得貨代企業的業務具有很強的替代性,而客戶卻缺乏相應的穩定性,提供的服務缺乏專業性,進而削弱了市場競爭力。由于公司的規模較小,應對外界環境變化、抵抗風險的能力也就相對較弱。一旦外部環境發生變化,競爭變得更加激烈,就會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威脅。
2.2 貨運代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勵 聚冠公司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我國政府正在逐漸開放貨代市場。在這種情況下,進入中國市場,外資貨代的進入途徑包括:尋找中國公司做代理;設立辦事處;成立合資公司,以及成立獨資公司四種模式。即使中國完全開放,在中國市場上,外資的四種方式依然并存,不過他們會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進入方式。
當前,在中國的市場上,現有的外資企業非常活躍,這些外資企業憑借自身的管理優勢、海外代理網絡優勢,以及出口 FOB 條款優勢,對大量的貨源進行掌控,同時也在想方設法搶占中國的市場。對于聚冠貨代公司來說,如果想要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就要進行市場細分,明確企業服務的目標,樹立自己的品牌意識,漸漸與其他那些中小貨代公司相區別,來適應越來越開放的市場體制。
2.3 經營秩序不規范,服務質量參差不齊 對于貨代企業來說,優質服務是其生存、發展的基礎。在營銷手段方面,聚冠公司主要依賴于低價傾銷、“機會主義”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對市場細分的理解,同時沒有準確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理念。另外,由于政府監管不到位,進而擾亂了貨代行業的經營秩序,并且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給企業的形象和聲譽帶來負面影響。
2.4 注重人才培養,防止人才流失 調查發現,公司的人員流動十分明顯,這樣很不利于公司的發展和壯大。當今國際貨運代理業的市場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知識及其載體人才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而對于剛剛經歷的金融危機,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激烈。因此,對于杭州聚冠貨運代理公司而言,要提高自身的競爭能力,就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增加企業內部的凝聚力。筆者認為公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激勵員工的體制,來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更好的為企業服務,而企業也應該盡可能的滿足員工的需求,雙方面的促進,來防止人員的流失和跳動。
3 發展聚冠貨運代理的幾點思考
3.1 “專業化”經營 在激烈的競爭中,中小企業需要對細分市場的需求進行研究分析, 同時對所開展的業務進行重新評估,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尋找自己最為熟悉,且盈利能力強,同時適合自身發展的業務。為了實現自身的發展,對于非核心業務要逐步丟掉, 在整個貨運流程中,選擇某一兩項核心業務進而注入全部的資源,例如只做拼箱貨、保鮮貨等,然后在這個領域內,不斷鞏固和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避開與跨國公司的直接競爭,在業內積極打造專業的服務平臺。對于聚冠來說,這是實現“專業化”經營的必經之路。
3.2 “網絡化”經營中小貨代企業要重視網絡的建設和擴張,一方面通過主動尋求信譽好、實力較強的國際貨代企業為主體,打破地域界限,廣泛吸納與聯合各地貨代企業,另一方面也可通過交叉持股方式或資源共享方式共同組成貨代聯盟,發揮各口岸貨代公司擁有的當地貨源、航線、物流等優勢,增強與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和影響力。
3.3 “規模化”經營 德國郵政、馬士基物流、荷蘭郵政等短短幾年時間發展成為目前全球居于領導地位的貨運和物流巨頭,同他們大規模的推行并購戰略密不可分。德國郵政通過并購,資產重組、改制上市等資本運作迅速做大規模已經成為貨運物流行業并購的經典案例:1990年前德郵還是一個傳統的郵政企業, 1998年花費巨資收購了瑞士丹沙(Danzas)物流公司,2001年又出資11.4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環球捷運公司(AEI),DHL是全球快遞業巨頭之一,德國郵政收購DHL25%的股份,接著德國郵政通過購買漢莎公司的股份,實現了對DHL公司的絕對控股,使其在DHL的股份達到75%。一系列讓貨運界驚心動魄的大手筆收購奠定了其物流霸主的地位,現在德國郵政已經以年營業額超過500億歐元晉級為全球最大物流公司。
4 總結
聚冠國際貨運代理公司現在正處于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要尋找適合自身的正確的發展途徑,要對國際貨代業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態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依據杭州市及周邊地區的區域優勢和產業結構特點,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方凱,張婷.我國國際貨代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07(31).
[2]李學斌.新形勢下中小貨代企業發展戰略的理性選擇[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5).
[3]黃毅.我國中小型貨代企業面臨的生存危機與戰略轉型[J].港口經濟,2008(11).
[4]李凌.我國貨運代理業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內外部環境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17).
[5]張席洲,張小亮.我國貨代業向現代物流發展的分析與對策[J].特區經濟,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