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金融體系尤其是銀行并沒有把資金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國有銀行體系存在致命弊端。余額寶的誕生引爆了互聯網金融革命,攪局金融市場,引起了監管部門以及全社會的關注。本文從銀行金融市場失靈的角度出發,分析認為銀行體系存在固有缺陷,而互聯網金融卻具有獨特優勢,并就此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市場失靈國有銀行體系互聯網金融余額寶
過去的2013 年被很多人稱為互聯網金融爆發元年。嚴格地說,互聯網金融并不是一個新名詞,但卻是一個引領時代的新概念。余額寶把“互聯網金融”推向了時代的風口浪尖。很多專家學者對余額寶的金融監管表達了不同觀點。大致可分為兩個派別:其一,主張嚴格監管。鈕文新認為,余額寶沖擊了中國全社會的融資成本,沖擊了整個中國的經濟安全,扭曲了市場利率,應該被取締。其二,主張金融自由。郎咸平認為,余額寶是一條鯰魚,可以刺激起整個魚塘的活力,通過競爭打破壟斷,還有利于消費者,足以開啟中國金融業的新時代。以上觀點表明,我國國有銀行體系確實存在著固有缺陷,互聯網金融動搖了傳統銀行的壟斷地位。下面,筆者試圖從目前我國銀行金融市場的發育狀況,特別是從市場失靈的角度出發,探討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金融體系的影響,以期對我國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做進一步研究。
1 銀行金融市場失靈的表現
1.1 自然壟斷。銀行業不僅在國民經濟中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幾乎任何個人、經濟組織、社會事業單位和行政部門都得使用它們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而且又有市場壁壘高、投資規模起點高、投資/產出比率高、投資地區壟斷性強、創造外部經濟等特征。因此,可能會導致價格歧視、尋租等行為并損害消費者利益、降低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1.2 人為壟斷。2011年3月起,監管部門重啟了城市商業銀行跨區域經營限制。這就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壟斷固有的低效率,如創新惰性、內部管理混亂、腐敗、服務水平低下、員工素質不高等。
1.3 資金需求者和資金供給者之間存在著雙向的信息不對稱。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相反,國有銀行把大多數資金貸給了國企和地方政府,還有的流向高風險高收益行業,如房地產。這背后除了有利益驅動的原因外,還因為中小企業還款能力較弱,銀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物力來調查企業的財務和信用狀況,在發放貸款后,還要加強監督力度保證貸款的收回。
1.4 加劇收入分配兩極化。由于銀行資金偏好投向國企、地方政府以及房地產行業,這些部門本身就具有政策優勢,融資成本較低,收益較高;而大多數中小企業只能通過高利貸籌資,融資成本較高,收益較低,甚至還可能導致資金的反向流動,使融資難問題更加緊迫,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2 互聯網金融產品在矯正銀行金融市場失靈中所發揮的作用——以余額寶為例
2.1 促進金融的快捷化、高效化、普惠化。余額寶深度運用互聯網金融的三項最重要的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云平臺,最終促成低成本、高效率、高穩定等性能。更重要的是,余額寶借助便捷的服務和高效的信息技術,將金融、投資觀念滲透到生活中去,轉變消費者的理財心理,變被動理財為主動理財,使消費者能更積極地投身資本市場活動中,這對于中國經濟的長久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2.2 利率發現,倒逼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余額寶七日平均年化收益率遠遠高于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原來,余額寶存在于利率完全浮動的拆借市場。2013年下半年由于銀行瘋狂銷售理財產品,期限錯配導致資金面緊張,通過同業拆借市場吸收資金,相應地,拆借利率一度很高。余額寶就誕生在 “錢荒”時期,相比利率管制的存款市場,收益率自然很高。這是對政策扭曲和金融抑制的理性回應,反映了市場對取消利率管制的強烈需求,倒逼金融業的市場化改革。
2.3 打破壟斷局面,引入競爭機制。由于近幾年中國通貨膨脹率走高,銀行存款購買力在縮水,對此廣大儲戶意見很大。余額寶本質上是支付寶為個人用戶推出的通過余額進行基金支付的服務。原先支付寶上有大量沉淀資金,淘寶用戶也經常抱怨支付寶占用沉淀資金的利息收入。如何保證既能提高客戶黏性,又能化解沉淀資金僵局呢?余額寶是一個有益的嘗試,第三方支付機構借道貨幣基金,以盤活沉淀資金。這給銀行業務的創新帶來了很好的啟示作用。與此同時,余額寶還有比銀行卡更便捷的用戶體驗,近似于現金的流動性,群眾基礎……隨著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不斷問世,銀行存款必然會出現分流,撼動了銀行集團的利益,削弱了大型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
2.4 加速傳統金融業融入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業的改革是大勢所趨,改革方向目前仍不明朗,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傳統金融必將加強與新興互聯網的合作。需要厘清的是,互聯網金融是給傳統金融機構增加了電子化、網絡化的手段,而非給互聯網行業附加了金融業務。其根本因素在于互聯網,但它不改變金融的功能和本質。
此次余額寶的推出,對商業銀行的最大啟示應當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一直以來,銀行都忽略了廣大散戶的“長尾效應”。余額寶上線后,銷量呈幾何增長,也從反面反映了銀行服務缺乏客戶黏性,客戶體驗差。因此,這次余額寶的“攪局”對銀行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二十一世紀的經濟是以整合現有元素為特征的整合型經濟,數據互聯網和銀行功能的整合才是真正的金融未來。
3 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思考——以余額寶為例
余額寶雖然是貨幣基金,相對股票、期貨風險已小很多,但投資風險仍不可避免。余額寶的明星效應很容易讓投資者看不到它背后隱藏的風險。美國版余額寶Paypal貨幣基金于2007年達到峰值,規模接近10億美元。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大量投資者蜂擁贖回。2008年后,Paypal收益急劇下降,最終Paypal不得不關閉該基金。正是因為這樣的前車之鑒,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發展,該類產品的未來仍有待觀察。應重視互聯網金融的外部監管和行業自律,不能聽任其不受約束地“野蠻生長”,也不能誤以為加強監管就是遏制金融創新。
3.1 創新監管思路,處理好管理與創新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發展時間不長,所以監管層面上沒有很多經驗可循。但很明確的是,互聯網金融監管模式一定不同于傳統銀行業務監管,否則會扼殺創新。必須在監管過程中以宏觀金融環境穩定健康持續發展為前提,制定出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根據現實情況修訂證券法、票據法等相關法律提高監管的預測性。
3.2 混業聯合監管。“混業”指需明確不同金融部門對交叉性金融業務的監管職責和規則,“聯合”表示虛擬網絡和實體經濟齊步邁進,互相包容性發展。各行業管理部門之間應建立高規格的橫向協調機構和協調機制,在管好自己“責任田”的同時,主動溝通配合,積極推進聯合立法執法,避免出現立法和執法不屬同門、相互脫節“二元化”的監管。
3.3 反洗錢核查。央行在2014年3月推出收縮第三方支付規模的政策。毫無疑問,考慮到國家金融安全,反洗錢核查環節必須嚴加管理,否則支付寶的所有人會成為洗錢集團的擋箭牌。然而,由此也引發了究竟多大的支付規模最為適宜的爭論,如何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刺激消費需求,保障消費者利益,這給監管部門提出了難題。
3.4 加強消費者教育和消費者保護。由于余額寶收益較高,投資者往往忽略了其作為貨幣基金,仍有一定風險的事實。余額寶官方網站上對風險分析也揭示不足。一旦市場宏觀環境發生變化,或出現對余額寶不利消息,很有可能爆發流動性危機。因此,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引導其了解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性質,提升風險意識。
3.5 設立準入門檻。我國互聯網金融從整體上看,還處于無門檻、無標準、無監管的“三無”狀態。實施嚴格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是目前國際通行的對金融機構開展貸款等資產業務的約束措施。除此以外,通過行政許可管理來提高準入門檻,明確規定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注冊資本、運營規則和內控制度建設方面的標準。
參考文獻:
[1]周宇.互聯網金融:一場劃時代的金融變革[J].探索與爭鳴,2013(09).
[2]朱瑪.第三方支付機構沉淀資金的權屬爭議及法律監管——兼談“余額寶”的創新與風險[J].西南金融,2013(12).
[3]中國人民銀行開封市中心支行課題組.基于服務主體的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比較及監管思考[J].征信,2013(12).
[4]楊凱生.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幾點看法[J].中國金融電腦,2013(12).
[5]張芬,吳江.國外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金融與經濟,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