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錢家營煤礦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位于采空區下方,巷道壓力較小,現有支護密度較大,支護強度不高。通過現場勘察以及對相應地質礦壓資料的分析,提出優化設計方案,使用新方案支護后,錨桿錨索施加較高的預緊力,有效控制圍巖的變形,巷道支護強度明顯增高;錨桿間排距變大,在提高掘進速度的同時,使支護材料節省15%以上。
關鍵詞:錢家營煤礦巷道錨桿支護
1 巷道基本情況
錢家營煤礦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傾斜上方為1683W工作面已回采完畢,傾斜下方為2882W設計工作面,上覆2871W、1673W工作面已回采完畢,下伏煤層無工程。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完全位于采空區下方,服務期間僅受巷道掘進及本工作面回采動壓影響,巷道條件相對簡單。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設計走向長度為1147m,設計凈寬度4.2m,高度2.7m,其所屬煤層為穩定的中厚煤層,走向變化不大,傾角有一定的變化,為半亮型煤,階梯狀斷口,硬度大,局部有1-2層泥巖夾矸。
煤層頂底板巖石性質和特征如下:①老頂:灰色細砂巖,厚度3.6-5.77米,成份以石英為主,泥硅質膠結,層面含碳質及植物隨屑碳化體。②直接頂:深灰色粉砂巖,厚度0-4.5m,平均2.0m,質膠結,致密,呈水平灰色小條帶狀,上部有0-0.5m不穩定煤線。③直接底:深灰色粉砂巖,厚度1.15-4.6m,平均2.3米左右,致密,塊狀,含菱鐵質結核,近煤處含植物根化石。④老底:深灰色粉砂巖,厚度1.0-3.17m,平均2.1m,致密,塊狀,較細膩,貝殼狀斷口,巖石較破碎。⑤偽頂:灰褐色粉砂-粘土巖,厚度0-0.4m,平均0.2m,巖性細膩,松散易冒落。
2 支護參數確定的原則
①一次支護原則。錨桿支護應盡量一次支護就能有效控制圍巖變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護。②高預應力和預應力擴散原則。預應力是錨桿支護中的關鍵因素,是區別錨桿支護是被動支護還是主動支護的參數,只有高預應力的錨桿支護才是真正的主動支護,才能充分發揮錨桿支護的作用。③“三高一低”原則。即高強度、高剛度、高可靠性與低支護密度原則。④臨界支護強度與剛度原則。錨桿支護系統存在臨界支護強度與剛度,如果支護強度與剛度低于臨界值,巷道將長期處于不穩定狀態,圍巖變形與破壞得不到有效控制。⑤相互匹配原則。錨桿各構件,包括托板、螺母、鋼帶等的參數與力學性能應相互匹配,錨桿與錨索的參數與力學性能應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錨桿支護的整體支護作用。⑥可操作性原則。提供的錨桿支護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井下施工管理和掘進速度的提高。⑦在保證巷道支護效果和安全程度,技術上可行、施工上可操作的條件下,做到經濟合理,有利于降低巷道支護綜合成本。
3 巷道原有支護方案及支護效果
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掘進初期,采用錨桿錨索聯合支護的方式,具體支護參數為:頂部5根錨桿錨桿排距為900mm,間距900mm,頂部2根錨索排距1800mm,間距1600mm;兩幫各3根錨桿,間距1000mm,排距900mm;錨桿采用22#左旋無縱筋螺紋鋼筋,材質為HRB335,長度2.4m,頂部錨索直徑φ17.8mm,長度5300mm。在此種支護方式之下,巷道中錨桿受力大小如圖1。
由圖1可以看出,在原有支護方案下,巷道掘進在平均10天以后,錨桿受力才趨于穩定,并且錨桿受力自安裝以后增加明顯,錨桿初始受力較小,說明施工過程中對于錨桿施加的預緊力不足,不能有效控制圍巖變形。另外,在錨桿受力穩定后,其受力大小基本在6t以下,說明巷道本身壓力較小,此時使用22#左旋無縱筋螺紋鋼筋作為錨桿材料,不能充分使用錨桿本身力學特性,顯然是對支護材料的浪費。
■
圖1原有支護方案下錨桿受力曲線
4 優化后支護方案及支護效果
針對原有支護存在的問題,根據現場實地勘察,并通過對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地質資料以及礦壓數據的分析,提出了以下支護方案:頂部使用4根錨桿,排距1000mm,間距1200mm,頂錨索采用“大三花”布置,排距2000mm;幫部錨桿排距1000mm,間距1000mm;要求錨桿預緊力不得低于300Nm,錨索初次張拉不得低于180 kN,損失后不低于150kN;錨桿采用20#左旋無縱筋螺紋鋼筋,材質為HRB335,長度2.0m,頂部錨索直徑φ17.8mm,長度5300mm,具體布置圖,如圖2。
■
圖2優化后巷道支護參數圖
圖3反映了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在掘進過程中錨桿受力情況。受力曲線反映的錨桿受力情況雖大小不一,但是錨桿初次施加預緊力后,受力很快保持穩定(平均在5天以內),說明錨桿設計的預緊力值比較合理,可以有效的控制圍巖變形,充分發揮了主動支護的作用,增加了巷道支護的強度;頂部錨桿受力較大,錨桿受力一般在60kN左右,最大不超過75kN,充分利用了Φ20錨桿的抗拉性能,又可以保證巷道安全,真正做到了支護設計的優化;錨桿受力與優化前相比,除頂錨桿受力有一定增加,其他無特別明顯變化。
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設計凈寬4.2m,高2.7m,從圖4可以看出,巷道掘進完成后變形較小,掘進影響穩定后巷道寬度均在4.2m以上,巷道高度控制在2.5m以上能夠滿足生產需求,說明巷道支護強度設計可以滿足巷道掘進要求。
由于錨桿錨索施加了較高預緊力,優化后的支護設計能更有效控制圍巖變形,增加了支護強度;另外優化后的設計不僅增加了錨桿的排距,而且將錨桿長度由2.4m減小為2.0m,頂部錨桿由5根變為4根,使支護材料節省15%以上,為巷道支護節省了大量成本的同時,由于排距的增大,有效提高了巷道掘進速度。
■
圖3優化后支護方案下錨桿受力曲線
■
圖4優化后支護方案下巷道變形情況
5 主要結論
①1684W工作面回風順槽位于采空區下,采空區下巷道位于應力降低區,采空區下巷道其本身所受礦山壓力較小,所需支護強度也相對較小。②預應力在錨桿支護中起到關鍵作用,高預應力是保證巷道支護效果,有效控制巷道圍巖變形的重要手段。通過給錨桿錨索施加較高的預應力,可有效的控制巷道變形,保證支護效果。③巷道支護密度大,并不代表巷道支護強度高,優秀的支護設計是充分利用各種支護材料的性能,通過合理的核心參數選擇,保證巷道安全,提高掘進速度并且節省支護材料。
參考文獻:
[1]康紅普,吳擁政,李建波.錨桿支護組合構件的力學性能與支護效果分析[J].煤炭學報,2010,35(7):1058-1065.
[2]康紅普.煤巷錨桿支護成套技術研究與實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24(21):3959-3964.
[3]康紅普,王金華.煤巷錨桿支護理論與成套技術[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7.
[4]趙巖峰,劉福軍.極松散煤層全煤巷道頂板全錨索支護技術的應用[J].煤炭科學技術,2002,30(11):33-36.
[5]康紅普,王金華,林健.高預應力強力支護系統及其在深部巷道中的應用[J].煤炭學報,2007,32(12):1233-1238.
[6]林健.高強度高剛度強力錨固支護體系在深部高應力軟巖巷道的應用研究[J].煤礦開采,2006(6):59-62.
[7]王金華,康紅普,高富強.錨索支護傳力機制與應力分布的數值模擬[J].煤炭學報,2008,33(1):1~6.
作者簡介:馬海峰(1985-),男,河北唐山人,本科,采礦工程專業,2009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現任開灤(集團)錢家營礦業分公司綜采二隊技術副隊長,從事煤炭生產技術及礦井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