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管理專業是近十年我國高校新開專業的一個熱點。本文在分析武漢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物流管理專業特色發展的思路與建議。
關鍵詞:物流管理 專業 特色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是近十年我國高校新開專業的一個熱點。資料顯示,到2012年底,全國已有417所本科院校、903所高等職業學校和867所中等專業學校開設了物流類專業。高等院校均以學校的資歷品牌和特色的學科與專業,打造自身的辦學特色而聞名立世。依靠辦學特色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對于學校的快速穩健發展至關重要,本文就武漢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如何辦出特色進行了思考,在分析物流管理專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物流專業特色發展的思路。
1 武漢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 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根據“專業發展與市場對接,人才培養與企業要求對接”的思路,專業建設有關問題與行業環境息息相關。
1.1.1 物流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20世紀80年代以來,物流業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社會發展中最引人注目和極具價值創造潛力的新興領域之一。近年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與世界物流行業的發展一樣,呈現出高速發展的態勢。1979年到199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率為9.9%,1991年到2009年為10.4%。從2005年到2010年,GDP的增長速度從11.9%到10.3%,這個增長速度和物流增加值、貨運總量的增長速度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說,物流的所有指標和GDP增長速度是相一致的。物流業是融合運輸業、倉儲業、貨代業和信息業等的復合型服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國家“十一五”“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都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物流行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巨大的發展潛力意味著物流行業遠大的發展前景以及巨大的就業空間。
1.1.2 發展物流業是湖北省武漢市發展經濟的戰略選擇
中央要求湖北加快發展,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省委確立了以“四基地一樞紐”為支撐構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思路,即努力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從現實看,這些“基地、樞紐”的主要依托點是武漢城市圈。
2007年,武漢城市圈被批準為國家“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依托基礎雄厚的產業優勢,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和居全國大城市第三位的科教綜合人才優勢,發展物流業是武漢市現階段堅定的戰略選擇。
2012年7月,武漢市政府下發的《武漢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文件中,明確指出了武漢物流業“十二五”發展目標為:到2015年末,初步建立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聯動發展機制,建成一批物流總部基地和功能聚集區,基本形成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與帶動發展功能的物流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基本建成國家物流中心。
1.1.3 物流專業人才需求巨大,武漢市物流人才需求顯著增加
物流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了對物流人才的巨大需求,人才成為了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國家人力需求研究表明:物流專業人才是12類緊缺人才之一,2003-2010物流人才需求量已超過60萬人,近年人才需求矛盾問題更顯突出。根據該校教師對物流企業進行走訪調研的結果,我國新興的物流行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該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表明,物流專業的學生就業都比較順利。近幾年,畢業實習所在的物流企業也都愿意聘用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多次提出對該校“好苗子”的期待。物流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可見一斑。
武漢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全國八大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之一,已形成門類比較齊全、配套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涌現出一批在全國不可或缺的產業。如建橋產業占據國內市場60%,武鋼集團公司提供了我國80%以上的橋梁用鋼;光電子信息產業已躍升為世界級產業集群,光纖光纜的生產規模占國內市場的66%、國際市場的25%,武漢在激光加工設備等領域的實力代表了國家水平,汽車、裝備制造產業有相當的實力和規模;服務業已成為城市經濟的主體,現代物流、金融、商貿等產業發展水平處于中部地區領先地位。這意味著不僅武漢市生產的產品要運出去,生產的原材料要運進來,而且武漢物流在全國物流網中要發揮極其重要的樞紐作用。因此武漢物流行業的發展必然需要各類高素質物流人才。
1.2 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2.1 全國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熱情不斷
2000~2004年度教育部批準開設物流專業的院校主要是歷史比較悠久的老牌院校。至2005年度開始新升格院校和獨立院校成為申辦物流專業的大軍。從2004年度批準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以來,至2008年度已批準開設物流專業的獨立學院數為45所,占2005~2008年度批準開設數的31.7%,占9年來所有批準開設院校數的16.1%。2008年度教育部未批準29個本科院校開設物流專業,其中獨立院校17所,占58.6%;新升格院校11所,占37.9%,兩類院校共28所,占96.5%。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
其一,物流專業成為高校爭搶的“香餑餑”,今后還會持續。其二,我國高校開設物流專業過快過濫,在師資、設施、實訓、課程體系等一時無法配套的情況下,教育質量肯定不盡人意,將來必會優勝劣汰。其三,絕大部分開設物流專業的學校,目前辦學實力都不是很強,差距不是很大。誰早重視專業建設,誰將擁有后續辦學的優勢。
1.2.2 缺乏行業背景支撐是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發展的短板
物流供應鏈是一條貫穿于社會各類生產、交換、消費等環節的開放鏈,物流管理工作本身的內容異常寬泛,加之社會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都離不開物流及管理,物流管理人才就業的行業和崗位必然非常廣泛。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院校中,一些院校具有得天獨厚的行業優勢,他們一開始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目標就是非常明確的。如一些部屬院校與行業背景緊密關聯,一些沿海城市院校與外貿物流、港口物流緊密關聯,一些綜合性大學就是培養綜合性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等等。專業發展有了行業背景,能夠使學校培養目標明確、學生就業方向明確、培養方案結構科學緊湊、畢業生在行業中上手快、成才快、留得住。
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的行業背景不太明顯,競爭力不強,一定要克服這塊短板,辦出自己的特色,才能可持續發展。
2 對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建議
從事物流管理實際工作,不要求學生具有高水平理論研究能力,而特別要求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具有服務用戶需要的理念、具有協調、溝通、算經濟賬的能力。作為一般二本院校培養的應用型本科學生,非常適合從事務實的物流管理工作。
該校辦好物流管理專業具有一定基礎。該校于2005年開始招收物流管理專業專科學生,2013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相對而言,該校開辦物流管理專業起步并不算晚。當前本專科在校生人數已達500多人,本專科年均招生規模近200人。開辦物流管理專業,我國目前只有少數學校具有明顯優勢,絕大部分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經驗方面都相差不多,都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上。該院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二本院校,應該抓住發展良機,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全國物流人才市場中確立起自己的一席之地,從而通過加快專業的發展,推進學院的生存與發展。對該院物流管理專業的特色建設初步建議如下:
2.1 面向湖北“兩圈一帶”、面向企業,在人才服務方向上形成特色
根據國家高等教育“十二五”發展規劃,二本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服務區域經濟,滿足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為本地培養企業實用的專業人才應是該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的服務方向選擇。該校物流管理專業首先應堅持面向湖北“兩圈一帶”、面向企業的兩個面向,在人才服務方向上形成特色。
《湖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了重要的保障措施: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養。采取長期培養和短期培訓相結合,正規教育和在職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培養物流市場急需人才。“十二五”時期湖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將實現從1.5萬億到2.5萬億的跨越,汽車、鋼鐵、石化、電子信息、紡織、食品、裝備制造等7個產業先后跨過千億元規模,呈現跨越式發展新態勢。湖北省既定戰略要優先發展工業物流、農業物流和商貿物流,加之目前全省各類物流企業達7000多家。工業、農業、商貿和物流企業業務發展一定迫切需要大量物流人才,應用型學生投身企業一定大有用武之地。
該校在湖北“兩圈一帶”戰略中一方面應充分借力,另一方面也應努力出力。該校學生雖然來自全國各地,但大部分還是來自湖北省內。一些省外的同學在武漢讀了幾年書,武漢已成為第二故鄉。只要有合適的工作崗位,他們都是可能留在本地,為本地經濟發展做貢獻的。問題是如何才能留住他們為本地出力,這就是第二個面向——面向企業。
2.2 定位第三方物流、企業物流兩個專業方向,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形成特色
當前我國大中型物流企業主要集中分布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環渤海這三個主要的經濟圈。其中珠三角的城市主要對航空物流人才的需求比較集中;長三角地區對海運、報關、港口貿易方面的人才需求比其他兩個經濟地區多;環渤海地區招聘的物流崗位以采購運輸倉儲類居多。中西部地區物流業發展程度相對東部地區落后。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這些地區的物流企業以從事運輸和倉儲類的居多。
湖北地處我國內陸,位于全國經濟地理的中心位置。承東啟西、連貫南北、居中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發達的鐵路、水運、空運綜合運輸網絡構成了進入國內外廣闊市場的通達性和便捷性。在武漢從事物流行業,成本可比其他城市低70%。由于武漢區位優勢好,一些實力企業把其中部物流運營中心安在武漢,以便向中部數省配貨發貨。當當擬在鄂建10萬平米倉儲,助力當當發力“中三角”,將保證未來當當網在中部地區配送“當日達”、“次日達”。
湖北承載國家物流樞紐的物流產業發展功能,發展物流的重點領域為保稅物流、中轉物流、快遞物流和應急物流,該校物流管理專業定位應以從事倉儲、運輸、配送的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在企業中從事企業物流管理為專業方向。
2.3 以培養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為著力點,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特色。
為企業輸送人才,就要按企業需要,培養“用得著、上手快、留得住”的人才。目前,企業界普遍存在著對人才的旺盛需求,但學校培養出來的物流人才不是短期用不上,就是剛剛熟悉企業工作情況后又跳槽離開。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學校培養的學生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脫節,學歷與能力不符,證書與技能不符,持有專業學歷證書的專業人才難以勝任本職工作,使企業好不容易招進的物流人才不能發揮預期效用,造成了企業物流人才短缺與物流專業學生難以就業的兩難處境。
企業還面臨的一個用人問題就是物流人才難以留住。目前物流企業的工作還是非常的辛苦的,但工資相對不是很高。如果畢業生一時半會發揮不了重要作用,勢必影響他們的升遷以及工資待遇。這也加劇了物流專業學生的改行和跳槽。
該校物流管理專業應努力彰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基點,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與一本院校錯位發展,切實將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兩個能力的培養作為建設專業特色的著力點,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特色,實現本校學生與企業需要無縫對接,才能受到企業的歡迎和社會的肯定。
2.4 依托企業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確保實現校企無縫連接的專業特色
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要求知識面很寬、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近幾年來,該院物流管理專業已經注意了在教學中加強與企業的結合,先后建立了1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從專業思想教育開始,組織學生多次接觸物流企業、組織企業專家到學院為學生開辦講座、組織學生在市內外進行畢業實習、組織學生利用假期社會實習、與物流企業建立長效固定的實習實訓基地、與湖北省物流協會加強聯系等。但專業特色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衡力的系統工程,是需要扎扎實實、一點一滴成長的,同時也是需要資源投入的。只有將基地建設提高到確保專業能力培養的教學手段高度,才能真正使基地建設工作發揮其依托作用。
教學應該為社會、為企業輸送合用人才,專業建設必須走開放之路。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研不與企業連接則盲。我們所作的一切工作歸根結底是要服務于企業需要、服務于社會需要的。企業是學生就業的空間,是教師科研的源泉。只有生產、教學、科研結合起來,才能為社會服好務,才能產生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該校物流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思路應圍繞兩型社會發展和物流產業發展戰略,堅持兩個面向(面向兩圈一帶、面向企業);定位于兩個專業方向(第三方物流 、企業物流);培養兩方面能力(理論知識運用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建設兩個基地(企業實習基地、校內實訓基地);為中部地區輸送工作責任心強、能吃苦耐勞、專業知識扎實、業務運作上手快的高素質物流管理實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湖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貿易司子站,2012年1月31日.
[2]武漢市政府武政【2012】47號文件《武漢市現代物流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3]《湖北省統計年鑒》.
[4]何黎明.在第十一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上的致辭,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2012年11月13日.
[5]李萬青.我國開設物流類專業的高等院校基本情況研究[J].物流科技,2009(5).
[6]羅婷.我國物流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J].現代物流報,2011年9月21日.
作者簡介:張軼鵬(1977-),男,山東桓臺人,武漢大學物流工程碩士生(在讀),武漢商學院商貿物流學院教務科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