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內,一場以“區域聯動促進軟件和互聯網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圓桌論壇引來眾多軟件產業企業家和業內專家的熱情參與。本次論壇活動由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武漢市信息產業辦公室和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聯合主辦、武漢軟件新城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承辦,代表們圍繞“加強軟件產業園區之間的合作,做大、做強中國軟件產業”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
近年來,在國家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相關政策的引導下,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的軟件產業增長速度明顯加快,軟件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步增強。然而,從總體上看,我國軟件產業的規模還偏小,作為軟件產業重要支撐的軟件園區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從2000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以來,我國軟件產業在規模上有了進步。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們軟件產業規模是3.06萬億人民幣,是印度的軟件總量的3倍,但出口只有它的1/3,和美國的差距就更大。可以說,我們是大而不強,在核心技術還受制于人。為此我們2014年明確提出軟件產業要做大做強。”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業司司長陳偉在演講時表示,“京漢產業對話”是一種創新,也是我們由大變強的一個很重要的路徑,因為這有助于在全國范圍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
據悉,這是武漢相關部門第一次以“主動出擊”的姿態,深入一線城市開展招商推介活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是武漢市6大千億產業之一,取得了驕人的建設成就。去年,武漢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產值總額為708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比增長大于30%。然而,這樣的發展速度還不夠快,因為武漢的目標是沖刺中國軟件名城。而繼位于武漢東湖高新區光谷軟件園區之后的又一個具有國際規模的定制級IT創新服務園區的興建,給了武漢兩年內爭創軟件名城的底氣。
根據湖北省政府辦公廳剛剛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發展的意見》,未來3年,武漢軟件企業將超過2500家,新增上市軟件企業10家,軟件產業從業人員將超過30萬人。作為這個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計劃總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的武漢軟件新城,園區規劃總用地3.4平方公里,總投資超200億元人民幣,建設規模約320萬平方米,具備了產業高度集聚、產業生態鏈完整、配套設施齊全等顯著特色,將為中外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提供具有國際標準的辦公空間和最為優質專業的服務。
主打“私享定制”的武漢軟件新城是由億達與湖北省聯投集團合力打造的世界級IT服務創新基地, 不僅作為武漢實施硅谷·光谷“雙谷”戰略合作的啟動項目,同時也是武漢創建中國軟件名城的核心示范區。目前,以武漢軟件新城為核心項目,一個2400億元產值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宏偉計劃正在鋪展。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市還為軟件產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武漢市擁有56所普通高校,是世界上在校生人數最多的城市。其中每年計算機與軟件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人數超過4萬人,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每年都培養大量高素質的軟件人才。其次,武漢軟件產業園區發展迅速,武漢現在有7個中心城區,6個新城區,其中11個區正在建設軟件產業園區。第三,政府高度重視軟件產業發展,出臺了多項政策和推廣計劃,大力支持軟件產業的發展。武漢正在成為繼北京、深圳之后的又一個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京漢產業對話”是一種創新,也是我們由大變強的一個很重要的路徑,因為這有助于在全國范圍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