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消費盛行的互聯網時代下,消費需求的增長、消費方式的多樣化使得物流行業所承擔的市場壓力越來越大。本文基于這一背景,分別從市場競爭、融資風險兩方面分析當前物流發展面臨的問題、物流發展趨勢,并從稅負方面探討解決之策。
關鍵詞:物流 電子商務 融資 發展趨勢
現如今的時代已經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時代,各種電子商務性質的網站更是異軍突起,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商機更是對未來生活的無限遐想。當云計算、物聯網這些詞匯浮現在腦中的時候給人的不僅僅是新奇更是期待。誠然,在互聯網時代下的物流業來說挑戰與機遇并存。物流高度信息化的要求將會比以往更高,基于互聯網的物流運作更是商機大勢所趨。
最近幾年電子商務的快速成長給物流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各種快遞公司更是應運而生。人們的消費習慣正在慢慢地改變著,網購對人們來說是一個非常熟悉的詞語了。人們對網購的追捧其主要原因還是網購帶來的價格優勢和另類的購物體驗。這無疑是對傳統零售業的沖擊。對于傳統的零售業來說,一個大的趨勢是逐漸的規?;嗉创笮偷某械牟粩嘤楷F。大型超市是公司化經營從而可以合理的避稅,這對小型的商店而言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沖擊。因為二者所承擔的稅負基本相同,但是大型超市的運營具有規?;?,并且能夠合理避稅。在以降價為主導趨勢的市場競爭中,小商店必然受到排擠。如果超市形成壟斷,供應商的供貨便沒有了選擇性,只能對超市進行供貨,超市就會獲得壟斷利潤。網購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傳統零售業的悲觀反應。網購之所以有價格優勢主要是稅的優勢如果對網購的相關活動建立相應的稅收制度那么價格優勢不見得有很好的體現。如果形成壟斷那么和傳統的零售業又有什么區別。誠然,這需要一定的時間。網絡消費的發展空間是很大的,現如今主要還是集中在城市地區。農村地區由于相應的條件還沒有成熟,如網民數沒有達到城市規模。這無疑是給電子商務和物流業帶來了莫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經濟的發展并沒有受到08年經濟危機的沖擊,依然表現出強勁勢頭。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萬億美元多的規模。民營企業對這一切有不可估量的貢獻。然而那些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的問題也是日益凸顯。不管是東南沿海的制造業企業還是近年異軍突起的電子商務同樣面臨的是現金流短板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的民營企業解決了大部分國人的就業問題,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小企業資金的短缺歸結起來有幾個原因:①大量的存貨不能及時的銷售出去從而占用大量的現金流這樣就使得企業不能再進行轉投資。②延遲支付使得銷售出去的商品不能及時的兌現從而不能進行再生產。③融資路徑狹窄。很多中小企業由于沒有能夠作以抵押的不動產從而不能從銀行方面獲得融資。④股市債券等融資體系發展緩慢。
當前主要的融資渠道還是銀行的信貸。有足夠固定資產的大型企業比較容易爭取到銀行的貸款。相比之下,中小企業和一些電商毫無優勢。阿里集團的阿里信貸正是解決電商的融資難問題。阿里根據會員的交易情況和信譽程度可以直接對電商進行信貸。誠然,阿里天生就具有其優勢,商家的信用體系是多年的累積和交易記錄都被阿里所控制可以直接使用,這樣在貸款過程中使得交易成本大幅下降。傳統的中小企業則沒有那樣的優勢,因為信用體系并沒有健全,這使銀行不敢輕易對中小企業進行授信。說到底就是一個風險問題。聯?;ケT欢仁⑿?,但最近的浙江一帶出現大量的跑路老板問題使得人們不得不對這一模式進行反思。浙江地區發生的大面積的聯保互保問題并非聯保互保模式本身問題,而是在解決銀行和客戶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上。該模式起到了應有的作用,這種模式也為銀行擴大了自身的客戶渠道提供了重要路徑。然而任何一種模式本身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總有這樣那樣的風險。關鍵在執行方面是否對模式的風險有足夠的認識是否制訂了相應的操作流程以及是否遵守這樣的操作流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不能因為風險問題而擱置。誠然風險必然存在的關鍵是如何使風險最小化。銀行面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趨勢以及民營資本逐漸進入金融業的趨勢。銀行之間勢必競爭加劇,而不像現在那樣僅僅依靠壟斷從而純粹利用存貸利率差就能獲得超額利潤。銀行的發展機會便是抓住中小企業這一群體為其提供金融服務。然而這一切正是為物流金融的發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機會。傳統的物流企業的傳統業務所帶來的利潤正在逐漸的削減,傳統物流業務的轉型可以說是應運而生。物流金融的出現是架起了中小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橋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從而使銀行以前不敢貸款轉為愿意貸款。物流金融尤其具有天生的優勢,尤其在這樣一個民營企業大發展的環境下。城鎮化的推進更是一個利好消息。中小企業的發展無疑離不開資金的問題,基于上面所說的資金短缺的原因可以通過動產質押融資、應收賬款融資等方式盤活被庫存所占用的資金,從而使其可以繼續進行生產活動。中小企業的良好發展可謂利國利民。物流企業應抓住這一機會從而更能長久發展。
物流作為一個服務行業因此它的發展離不開相關行業的發展。物流被納入國家十大振興產業之一,這必然使得物流企業在稅收方面有所減壓。然而如何充分把握這一機遇不僅僅要關注本行業的發展情況更要關注其他行業的發展情況和趨勢從而能夠做到相應的提前介入準備。物流已然早已脫離了單單是運輸倉儲的角色,在現代信息化裝備下的物流,它更是一種戰略一種思維,一種利潤源泉。
參考文獻:
[1]徐雙慶.我國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02).
[2]戢守峰,徐原青.現代物流業支撐中心城市發展的動因分析[J].價值工程,2005(08).
[3]張家龍.現代物流業與金融業的融合[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