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社區旅游視角切入,以廣元市南河濕地公園的萬源老街為例,運用SWOT分析法,對其旅游發展的內部優勢、內部劣勢以及其外部機遇和挑戰進行研讀,旨在綜合分析影響當地旅游發展的內外部因素,提出可行的建議和措施,找到推動廣元乃至其他相似地區社區旅游更好、更快發展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社區旅游 SWOT分析 發展策略 濕地公園
社區旅游,強調的是社區建設與旅游發展的結合,強調用社區的視角來指導旅游的開發和管理,它的發展目標是為實現旅游目的地社區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和最優化[1]。國外對社區旅游的相關研究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而我國對社區旅游概念的引入和研究也就是近十幾年來的事情,從目前我國學者對社區旅游發展的研究成果來看,大致可分為從生態旅游社區、鄉村旅游社區這兩個角度來進行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研究[1~4]。作為我國“鄉村旅游典范”的四川省,除了純粹依靠鄉村基底或生態資源發展的旅游外,更多的則是以社區參與為核心元素,融合相關資源,將社區居民納入進來,開發社區旅游,廣元市也不例外。
1 研究區域與研究方法
始建于2006年的廣元南河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廣元城市腹心,利州區東城片區南河河畔,地理坐標:32°25′N-32°25′N,105°50′E-105°52′E,園區東西長約1.9km,南北寬近1.4km,總面積110.64ha。該公園既是四川省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也是我國西部規模最大的開放性城市濕地公園,園內不僅有河流、湖泊、梯田濕地等多種類型的濕地,更依托南山、南河以及萬源河,逐漸發展為集旅游、觀光、休閑、餐飲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大型城市公園,被譽為廣元城市“綠心”和居民休閑的后花園。園內的萬源老街——休閑觀光、餐飲娛樂一條街,融生態濕地與民俗文化景觀建設于一體,風韻獨特,也已成為南河濕地公園上的一顆明珠。
本文主要采用傳統的社會學調查方法,即將隨機問卷調查和半結構式訪談等方法結合起來獲取數據,再利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來展開研究,對南河濕地公園萬源老街自身發展的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以及外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進行研讀,以期能將南河濕地公園萬源老街社區旅游開發的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從中找到推動其旅游更好、更快發展的建議和措施。
2 萬源老街社區旅游的SWOT分析
2.1 內部優勢(S) 一是交通區位優勢。南河濕地公園位于廣元市市中心——利州區,地處廣元經濟、政治、文化的腹心區域,交通發達。一方面寶成鐵路、成普鐵路、國道108、212主干線以及G5京昆高速路等交叉貫穿境內,再有蘭(州)渝(重慶)鐵路、西(西安)成(成都)高鐵也在加快建設[5];另一方面得益于黃金水道嘉陵江,廣元港航道北抵秦嶺、南達重慶,尤其是嘉陵江渠化后的運載能力將大大提高,千噸貨輪通江達海,可謂“水上高速”;除此以外,廣元利州區盤龍機場也已于2000年建成通航,集陸、水、空于一體的立體交通格局業已形成。極佳交通區位不僅帶來連接三省、輻射三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帶來了豐富的外地旅游客源市場,成為廣元市建設發展成為川陜甘結合部旅游集散中心,乃至國內外獨具特色的則天故里休閑度假目的地的一大契機。二是生態資源優勢。廣元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和濕潤,有嘉陵江、南河水道貫穿全境,生態環境優良且物產豐富。這里不僅盛產各種優質綠色水果,如蒼溪雪梨、紅心獼猴桃等,更有眾多名貴藥材如杜仲、黃柏、天麻,以及眾多無公害生態農產品。地處南河、萬源河交匯濱水低地的南河濕地公園,背靠南山森林公園這一天然綠色大氧吧,面朝南河,擁有人工湖、退耕梯田、河溪濕地等各類型復合濕地景觀,棲息著許多珍禽水鳥以及魚類,既凸顯出山、水、城、林的和諧共生,又發揮著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維護濕地生物多樣性和調節局域氣候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給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提供了極好的生態戶外旅游棲息地,也使萬源老街具備了發展社區旅游的自身生態資源優勢。
2.2 內部劣勢(W) 一是萬源老街發展社區旅游的產品結構單一,重復性強。據本文對游客體驗滿意度的問卷調查數據:近六成的游客(本地和外地)認為萬源老街的旅游產品多元化不夠,游客的活動方式僅限于農家餐飲和棋牌休閑娛樂,且各家的菜品、菜色特點不突出,棋牌茶樓的基礎設施雷同,服務品質相差也不大。因此,一到旅游旺季,內部之間的相互競爭較為強烈也就理所當然了。二是缺乏旅游專業人才的相關指導,從業人員素質需要提高。萬源老街的經營者和從業者,除了少數外來戶,絕大部分都是萬源本地失地再就業的農民,他們投入旅游開發的時間普遍較短,沒有任何行業經驗,也缺乏專業的培訓。由于受農戶自身的小農意識影響,其對其所從事旅游事業的發展較為缺乏“全局觀”和“長遠觀”[6],在旅游旺季,服務質量下滑,餐飲娛樂價格起伏波動,甚至和外地游客發生沖突的事件屢見不鮮,對當地的旅游美譽度也造成極大影響。三是管理體制不順,存在多頭管理或管理低效化現象。在萬源老街以社區為主體的旅游開發過程中,除了政府規劃建設外,還有則是依托農戶的自建房、還建房、改建房等,建筑物資源和人力、物力資源,在旅游資源歸屬,旅游收益分配,基礎設施維修維護,旅游服務質量監督以及旅游宣傳營銷等多個方面存在的管理問題。例如,在旅游旺季,私家車停放缺乏專人的有序管理,占道嚴重,既給游客和當地居民的出行造成極大不便,也給外地游客留下了尷尬的印象,逐漸制約了當地旅游的快速發展。
2.3 外部機遇(O) 一是旅游活動市場需求前景大。進入21世紀以來,旅游業不僅成為第三產業中最為活躍的服務業,而且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7]。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旅游已逐漸成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據廣元市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整理:廣元市201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13元,人均消費支出1314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42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782元。居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用于娛樂消費以及旅游消費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加之旅游觀念由城市回歸到鄉村的轉變,以及在小長假、閑暇周末,就近旅游需求的持續增長,都為萬源老街社區旅游乃至整個廣元市的旅游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二是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支持。從上個世紀90年代廣元發展生態經濟到現在的“文旅興市”策略,將旅游產業作為強市的關鍵,廣元市政府對本地旅游業的發展給予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大量的資金投入。2004年廣元市《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決定》的制定,2009年《廣元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及2012年的《廣元市“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2011年-2015年)》確立,廣元市政府緊跟四川省由發展“旅游大省”到“旅游強省”的發展思路轉變,基于“生態立市”,實施“文旅興市”戰略,投入巨資大力發展我市生態旅游和特色文化旅游產業。單就南河濕地公園的政府投入就達8000余萬元,萬源老街二期工程的政府投入也已逾1500萬元……強大的政策支持以及雄厚的政府資金投入以及政府引導的融資投資將是廣元市旅游發展的最大機遇。
2.4 外部威脅(T) 首先,廣元市內及周邊縣區的同質化旅游產品競爭激烈,有的甚至出現客源市場的惡性競爭,這對萬源老街發展社區旅游構成最大的威脅。比如廣元利州區的川北民俗文化園、朝天區的曾家大院等等,大多也都是以農家餐飲和棋牌娛樂作為其主要的旅游產品。因此,如何對萬源老街以社區為基底的旅游產品進行差異化的形象定位,如何依托濕地公園,突出生態特色,發揮優勢,形成自身的競爭力,將是其旅游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再者,隨著濕地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萬源老街游客的增多,旅游環境中的商業氣息逐漸濃郁,加之本身與南河濕地公園生態主體區距離較遠,生態氣息相對弱化,環境質量也有所下降;最后,無論在何時何地發展社區旅游都需要一個建設良好的旅游氛圍和社區環境,在管理體制方面,當地居民與游客的利益問題,社區發展與旅游發展的資源分配等問題,都需要長期考慮和重點解決,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給當地旅游發展帶來損失,也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平添不穩定的因素。
3 旅游發展建議和策略
一是依托優勢,“綠色”先行。寧靜優美的南河濕地公園生態環境是萬源老街發展餐飲、休閑娛樂的極大優勢條件。根據本文調查問卷結果:在萬源老街的本地游客中,中青年的來訪目的主要是餐飲和娛樂消費,其次是濕地公園休閑觀光;老幼和學生群體則主要在濕地公園休閑健身,偶爾到萬源老街消費。而外地游客,多數是以其他旅游景區、景點為目的地,路過此處,因風景秀麗在此休息整頓。因此,在萬源老街發展旅游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一方面規范自己的經營行為,“綠色”先行,另一方面也要求旅游者注意自己的言行,做綠色環保衛士,大家的共同努力促發展。
二是完善設施,社區建設和旅游開發雙贏共榮。將社區與旅游產業相結合,社區旅游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諧,這一方面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解決部分社區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又可將年輕人留在本土,避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的出現。與此同時,社區發展旅游,居民開店售賣特產創值增收,不僅豐富了社區居民的生活,減少了因娛樂活動缺乏而造成的麻將賭博現象;發展旅游積累的收入更可同時作為社區旅游設施、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從而更進一步的實現社區建設和旅游發展的共贏互利協調發展。
三是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養,規范化服務經營。萬源老街從事旅游服務的主體是當地的失地農戶。農戶在旅游活動開展過程中,缺乏現代服務意識和專業技能,很多時候靠的都是個人經驗,出現了些許不和諧的因素。對此,政府因出面牽頭,對旅游從業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增長其經營技能和人文素養,同時也應建立一支專業的旅游人才隊伍,以優質的服務不斷提升當地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是打造旅游特色,塑造精品口碑。搭乘廣元市“文旅興市”政策的大好時機,把握政府大力開展生態、文化旅游建設的有利機遇,立足城區輻射周邊縣市的客源定位,一方面充分依托南河濕地公園的生態資源優勢,重點打造萬源老街的社區參與式生態休閑旅游品牌;另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主動納入進影響力較大的旅游游線,與周邊旅游景區互補共榮,避免區域內惡性競爭,從而吸引更多旅游者。
參考文獻:
[1]葉俊,于海燕.國內外近年來社區旅游研究現狀[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272-278.
[2]孫鳳芝,許峰.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研究評述與展望[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42-149.
[3]陳秀瓊,甘武林.城市社區旅游芻議[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70-73.
[4]保繼剛,孫九霞.社區參與旅游發展的中西差異[J].地理學報, 2006(4):401-413.
[5]唐光輝,馮明義,蘭英等.區域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廣元市為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7(6):96-99.
[6]齊驕陽,胡燕.城郊型生態休閑旅游SWOT分析及策略——以十堰市大川鎮為例[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6):41-44.
[7]葉全良.21世紀中國旅游業發展趨勢[J].財貿經濟,2002(2):65-68.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13年度科研規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為:13SB0373。
通訊作者簡介:張永(1984-),男,四川廣元人,助教,主要從事地方文化產業及教育教學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