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鍋爐的脫硫技術根據與鍋爐的結合點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燃煤前脫硫(如洗煤),二是燃煤中脫硫(爐內噴鈣),三是燃煤后脫硫技術。本文主要分析討論20t以下小型鍋爐脫硫除塵工藝。
關鍵詞:煙氣脫硫 濕法FGD 雙堿法
1 雙堿法簡介
在濕法脫硫中雙堿法應用于中小型鍋爐具有明顯優勢:雙堿法是指脫硫吸收過程采用反應性能好的鈉基或鎂基吸收劑,其產生的副產品又與鈣基吸收劑進行置換反應,將鈉基或鎂基脫硫吸收劑再生還原重復使用,再生反應中產生的石膏成為最終副產品。
1.1 優點分析 ①用堿液進行脫硫,堿液中NaOH與SO2反應,循環水基本上是NaOH的水溶液,在循環過程中,對循環系統管道、水泵、漿液池等均無腐蝕與堵塞現象便于設備運行及保養。②再生和氧化過程發生在吸收塔塔外,減少了塔內壁結垢的可能性,便于系統長期運行。③脫硫效率高,一般在90%以上。
1.2 雙堿法工藝流程分析 鍋爐煙氣通過引風機引至逆流噴霧脫硫塔內脫硫。脫硫循環泵從循環池向脫硫塔內輸送洗滌液(Na2CO、NaOH堿液),通過噴淋層噴嘴,堿液以液霧的形式與進入塔內的煙氣逆向接觸,煙氣中的SO2、HCI、HF等被吸收生成亞硫酸鹽、硫酸鹽等,完成對煙氣的脫硫。脫硫洗滌液進入循環池,一部分通過循環泵進行循環脫硫,一部分由進入沉淀池進行沉淀、再生。再生過程中加入生石灰,生成CaSO4與CaSO3,同時置換生成NaOH堿液,堿液再回流至循環池循環利用。
2 針對20t以下小型鍋爐脫硫方法分析
2.1 如使用雙堿法工藝 ①投資高。以兩臺8t鍋爐為例,雙堿法需建設脫硫工藝樓。工藝樓及脫硫塔平臺約35萬;雙堿法系統實行DCS計算機自動控制,電氣熱控投資在30萬左右。整個脫硫系統總共投資超過300萬。②運行費用高。以兩臺8t鍋爐為例,雙堿法一小時運行費用為149.22元,包括電費、水費、石灰及純堿費用。其中電費占整個運行費用的80.26%。
雙堿法設備、多工藝復雜,即使鍋爐噸位小,相應設備如水池、泵、攪拌器、配電柜、數量也不能減少,因此造成投資金額、運行費用與鍋爐噸位相比性價比很低。
2.2 針對小型鍋爐提出簡易法脫硫工藝 小型鍋爐,煙氣量小,廠房位置有限,如上全套雙堿法工程經濟上性價比很低。
因此提出簡易法脫硫工藝:
簡易法工藝:簡易法是雙堿法脫硫工藝的一部分,省去了雙堿法中再生脫水過程。將沉淀渣漿作為鍋爐爐渣冷卻水,在冷卻過程中,渣漿中SO3與SO4與爐渣中的CaO反應生成部分CaSO4及CaSO3沉淀。最終隨爐渣排出。
3 簡易法外排水分析
3.1 以兩臺四噸鍋爐為例 鈉堿與SO2在脫硫塔反應中,生成的NaHSO3占80%,因此如果保證NaHSO3不飽和,那系統可以正常運行不結晶,NaHSO3在60度時的飽和濃度在43.5%。實驗數據表明,如果濃度維持在30%即可一直長時間運行。根據兩臺4t熱風爐日燃煤量(約1.2噸)及煤質分析,煙氣參數如下:
系統內NaHSO3保證濃度按30%,則一小時外排量0.062噸,一天外排量約1.48噸。兩臺鍋爐冷卻用水一天在1噸左右。因此脫硫系統每天外排水約0.48噸。
3.2 簡易法與爐渣反應分析
鍋爐爐渣含量SiO240%~50%、Al2O30%~35%、Fe2O34%~20%、CaO1%~5%。其中SiOAl2OFe2O3常常被作為脫硫添加劑來提高生石灰的反應活性。
其原理如下:(以Fe2O3為例)
①從物理角度,運用熱重分析儀對石灰與氧化鐵的混合物固硫效果進行分析,發現在500-700度時,氧化鐵可以改變石灰顆粒表層產物生產方式的活化作用,使反應生成物不會形成一個致密的外殼,而以氧化鐵為中心,形成分散的硫酸鈣產物堆積。因此可以擴大氧化鈣顆粒比表面積,提高CaO反應率。
②氧化鐵有一定的催化氧化作用,可以吸附和釋放氧氣,在反應過程中,氧化銻改變了反應物表面空隙結構,將深層的空隙暴露出來。
由此可見,煤渣中的氧化物成分增加了CaO的活性,釋放了氧氣,提高了NaSO3到NaSO4的轉化率,進一步使石膏生成率增加。
3.3 簡易法投資與運行費用與雙堿法比較
以兩臺8t為例:與雙堿法部分設備及投資費用比較:
由此可見,簡易法從投資及運行費用上都適用于20t以下的中小型鍋爐,可以穩定運行。此法已成功應用于多臺中小型鍋爐,運行狀況良好。
參考文獻:
[1]曹海祥.廢堿液脫硫獨特的塔外氧化技術[J].廣東化工,2014(11).
[2]張凝凝,邵徇,羅隕飛,姜英.煙氣分析法測試燃煤SO2釋出量的研究[J].潔凈煤技術,2014(05).
[3]陳國金.中小型燃煤鍋爐脫硫除塵及節能技術[J].動力工程,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