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學經過長期的探索與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與進步,但同時在發展與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偏差與問題,本文就針對其發展與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整理與細致的剖析。
關鍵詞:少數民族 體育教學 問題分析
0 引言
目前大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比較差,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的基礎就在中小學,我們的素質教育已經倡導多年,大部分中學也在積極向素質教育靠攏。但是改革必定會有利有弊甚至會出現錯誤,新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在發展中也不免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學校體育的健康發展與素質教育的提升。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中學體育教學效果,保證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本研究深入了解了其根本原因所在,望能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1 經濟發展水平阻礙了新疆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學改革
教育的發展改革,離不開經濟發展的推動。新疆GDP (2010年)全國排名第25位,其周邊省份也大多為經濟不發達地區,如寧夏回族自治區GDP 全國排名30位,甘肅省GDP 全國排名27位,內蒙古自治區GDP 全國排名24位,陜西省GDP 全國排名20位。以上數據充分說明,周邊省份經濟的落后狀況不能夠為新疆的經濟、教育、文化發展帶來更大的推動力。
就新疆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南、北疆及東疆和烏魯木齊市之間空間地帶太為廣闊,造成各地州、市經濟的發展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全疆16個行政區域),如南疆的喀什地區GDP(2010年)以826261萬元全疆排名第8位,而和田地區GDP為308923萬元,在全疆的排名是15位;東疆吐魯番地區排名第9位、哈密地區排名第10位、昌吉回族自治州排名第4位、塔城地區排名第7位、烏魯木齊市排名第2位。但是,GDP排名位次與各地區農村民族學校體育狀況的調查有一定的出入,比如在體育教學器材、設施的配備方面表現出大的反差;實際經濟狀況相對落后的南疆和經濟狀況相對較好的北疆地區幾乎相差不大,在調查中發現大約有22%的民族中學沒有足夠使用的體育教學器材。而經濟較發達的首府烏魯木齊市,有35.71%的民族中學體育教學器材不能滿足教學需要,所占比例比北疆和南疆地區高3%左右、比東疆地區高23%左右,從而出現了經濟發達地區農村學校體育教學器材狀況落后于其他經濟發展程度較低或不發達的地區的現象。
2 農村民族中學的特殊環境,使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相對滯后
在這次調查研究中,數據分析的結果顯示出大多數少數民族地區農村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較高(北疆 92.31%%、東疆93.75%、南疆82.22%、烏市85.71%),但同時,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隨意占用體育課現象也普遍存在(北疆7.69%、東疆26.67%、南疆12.36%、烏市14.29%),(漢族42.70%、民族17.82%)。這說明大部分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只是口頭上的重視,并沒有落實到行動上。教育理念直接影響著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效,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少數民族地區中學在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發展中,教育教學的大部分單位、一線負責人對于體育教學的思想和理念均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其認識水平和實際教學環節的實踐操作還存在較大程度的差距。新疆地域遼闊,少數民族居住區域內有不少學校由于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的特殊性,導致其在體育教學改革方面很難跟上整體的體育改革步伐,對外界先進的體育教學理論、體育改革模式學習認識程度不到位,一些邊緣的學校在體育教學改革方面缺乏有力的物質基礎,包括學校財力有限、領導人對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必要的優秀體育教師人才等。農村民族中學在 《體育與鍵康》課程的實施和具體操作方面上也存有一定問題。在體育教學內容的具體安排上仍然沒有打破舊的體育教學內容的框架,部分學校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際操作不會應用,不知道如何開發和利用體育教學資源,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轉變并不徹底。例如,在體育課程改革飛速發展的今天,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對象已被學校體育改革的專家們所認可,但統計結果顯示,除南疆的民族中學超過50%比例之外,其它地區不到半數比例的民族中學把民族體育項目作為體育課程資源加以利用,沒有認識到體育課程對傳播與延續本民族文化中所應起到的作用,沒有認識到民族傳統體育在學生健康發展過程中的特色作用。
3 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偏低致使素質教育成果收效甚微
在新疆部分農村少數民族地區的兼職體育教師比例較高,這些兼職的體育教師,其體育專業水平、理論知識、教學經驗、個人職業道德方面均不是很理想。教師專業知識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體育學習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而在體育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方面,這些兼職教師思想封閉,缺乏創新突破意識。
4 體育教學理念的滯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體育教學的改革進度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體育教學的理念主要是側重增強學生們的體質,在實際體育教學過程中,很多學校的體育教學存在片面追求運動量的問題,過高的運動負荷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生的正常運動規律。在體育課程的安排方面,大部分學校依然遵循舊的課程安排設計模式,對評委專家的意見過分依賴,而對一線體育教師的實際經驗和學生的創新熱情考慮不足,導致體育課程改革進程緩慢。
5 不同民族的語言差異阻礙了教學改革的進程
新疆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省份,16個行政區域,86個縣市,分布在南、北、東疆及烏魯木齊市,有大面積的沙漠和戈壁灘,造成相互間空間跨度大,交通不方便,一些邊遠地區極少與外界接觸,封閉的地理環境形成了封閉的思想意識,而求穩、守舊的思想,客觀上成為了課程改革的障礙。
新疆民族地區以 “雙語”(漢語和維語)教學為主,但在體育教學中存在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烏茲別克等多種語言進行教學的特殊現象。同時,許多少數民族中學體育教師的漢語水平不高,給交流過程中增加了難度,給教學帶來極大不便;再加上地域廣的客觀條件,使各學校間的交流難度進一步加大,許多好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經驗和成果也難以得到及時推廣,形成對體育課程改革的客觀阻力。
現代教育在加強區域合作的基礎上,越來越趨向全球化。新疆與八個國家接壤,但在教育上與周邊各國缺乏交流。而周邊的內陸省份大多為經濟不發達地區,落后的經濟狀況也難以為新疆少數民族教育帶來很大的推動,與發達地區卻因相隔甚遠而受益甚微。無論從交流的廣度上,還是從交流的實效性、可持續性上,都對新疆地區少數民族的體育課程改革產生不利的影響。
6 應試教育嚴重干擾了體育教學改革的正常化
在我國,長期以來,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果的一項重要指標(有時甚至作為唯一標準)——升學率,在某種程度上誤導了教師、學生對教育本質含義的認識,曲解了學校體育的功能。在新疆多民族居住區內,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人們渴望擺脫貧窮落后的心情十分迫切,在子女教育上,往往認為升學是擺脫貧窮、落后的唯一出路。中考中的體育加試也落入了考什么練什么的“應試教育”怪圈中,導致了社會對體育教育的輕視,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支持乏力。
7 結束語
從現階段新疆地區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出現的主要問題來看,未來要想順利推進體育教學改革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在體育教學理念方面要不斷學習發達地區的體育教學改革理念,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實現創新突破,在體育教學課程改革方面,要擺脫傳統課程設計對專家評審意見的依賴,提高對師生創新思維、創新想法的重視,合理優化體育教學課程,在保證學生身心得到科學鍛煉的同時,提升體育教學的素質能力考核。希望通過上述的改革完善措施,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能夠逐步走向正規,為中學生的體育學習、體育鍛煉創造更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杜江.中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運動,2014,(4):109-116.
[2]楊軼.西部少數民族地區體育教學現狀及發展對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14(3):72-75.
[3]陳雁飛.體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36-38.
[4]尚福軍.中學體育教學改革與實踐的幾點思考[J].2014,4(9):85-86.
[5]王濤.對農村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岱岳學刊,2000(3):77-78.
[6]王宏振.淺談如何改革傳統中學體育教學[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