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今社會經濟環境形勢下,學生校外實習成為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影響學生將來的就業。如何對校外學生的實訓狀況進行監管,提高實習效果,是一個需要探索的課題。本文從校外實訓學生存在的問題入手,初探校外實訓學生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校外實訓 學生管理 規章制度 初探
近年來,隨著旅游行業的加速發展,對旅游、酒店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大環境形勢下,為我國酒店行業培養更多具有高素質、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業務知識,以及較強的業務技能和較高外語水平的高等應用型管理人才就成為各高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高校組織學生進行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工學結合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工學結合的關鍵和難點在于學生參與企業真實工作,在具體工作崗位上進行實際業務操作,從而真正實現基于職業崗位的、真實的、參與工作過程的實踐活動。一般的學校只能在校內進行模擬實踐,對于學生來說,很難體會到真實的工作環境。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許多學校開始大力推行頂崗實習活動,和一些企業達成友好合作關系,讓學生進到企業來實習,真正認識到將來的工作環境、工作任務以及工作要求。同時,對于企業來說,也可以很好的緩解用工荒問題,獲得經濟利益。
1 學生實習目的不明確,酒店需求與學生需求不相容
在學生進行實訓之前,其實是有大量的管理工作需要進行的,畢竟,對于進行校外實訓的學生,不能僅僅寄希望于企業對他們進行管理,學校也是有很多思想方面的工作需要完成。
據了解,許多企業只對學生做了最基本的入職培訓,其次就是各部門單獨培訓,很多學生只知道自己所在的崗位問題,其他部門和崗位一概不知,更有甚者,連自己的崗位都了解不全面,這樣對于學生的職業生涯是非常不利的。畢竟,我們的學生定位不是單純的服務員而是作為儲備干部培養的。這次在浙江的實習中,就有學生反映感覺沒有學到什么東西,每天就是重復勞動,時間一長學生覺得很疲倦同時很厭倦,這就導致實習效果的不理想,一些職業適應性低、自身適應性差的同學甚者要求離職,這都是職業素質低的表現。針對這樣的情況,在進行校外實訓的時候,應該在前期或初期加強其職業態度的培養,才能達到良好的實習實訓效果,對學生本人來說,收獲也遠大于單純的崗位勞動。
酒店是以盈利為目的單位,酒店愿意接納實習生去實習,大多是本著補充用工的不足和降低成本的目的,功利性較強,實習生經過短暫的崗位培訓后,在半年實習期內基本從事的是同一個崗位的重復勞動。本班學生就只有餐飲和客房兩個部門。實習生對酒店其他部門的工作流程、工作職責等了解很少,更不用說酒店的管理方面的實習了。在酒店實習過程中,實習生除了完成每天必須的對客服務工作外,還要承擔酒店部門內部很多又臟又累的工作。還有不少學生,認為自己以后不會從事酒店類工作,對實習不以為然,覺得沒有意義。
2 實習管理不能滿足工學結合實施的要求
企業本身是有著自己的規章制度的,學生們作為實習生,既要服從學校的安排,又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這其中難免會發生問題。
企業在工作上將學生當成員工看,在日常生活上還是將他們當成學生看,強調工作現場的管理,而忽視工作場所以外的管理;學校方面則認為日常管理應該以企業為主,這就形成實習管理上的盲區。學生在工學結合的實施中,以學生心態來應對社會工作情況,認識不到工學結合對能力培養的作用,加上工資和正式員工有差距,容易產生心理失衡,誘發不良情緒,往往在工作中表現出情緒低落、消極怠工的現象,影響個人和學校形象;反過來,這也容易招致企業對學生的負面評價,進而影響工學結合的順利實施。
3 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
在學校與酒店所簽署的合同中,并沒有明確的約束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對于學生每天的工作時間或者工作量也僅僅是簡單的約定為標準工作量,酒店需要為學生提供怎樣的培訓等等都沒有明確具體的細節,這就導致學生到達酒店后,酒店方就占據了主動,很難做到讓實習生輪崗實習和管理崗位的實習和落實培訓。筆者詢問酒店時,對方的應答就是太忙了,騰不出時間來做大規模培訓,只能在崗位上進行簡單的技能培訓。
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學生的人身財物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雖然他們都已經是成年人,但還是沒有畢業的學生,不像酒店很多員工,盡管年齡小,卻已經在社會上呆了很多年,適應了社會上的浮華。實習生走出象牙塔,融身社會,除去了封閉校園的約束和老師的監督引導,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良風氣如享樂、酗酒、早戀、抽煙、賭博等,對實習生影響很大,導致有些實習生放松自我要求,遵紀守法意識逐漸淡薄,抽煙喝酒、早戀同居、遲到曠工、結伙打架,甚至違法犯罪等。
4 優化管理模式的措施
4.1 加強管理教育,以轉變學生的觀念。想要高質量的完成實習,需要在最開始就進行有效的管理,讓學生正確認識企業,了解酒店文化,了解社會關系,認識自身不足,促進個體成長。只有通過嚴格管理,才能提高勞動紀律和職業意識。學生到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首要問題是如何擺正位置,這就需要盡快轉變觀念。學生此時具有雙重角色,既是學校派出的學生,又是企業的工作人員(學徒);既要接受學校的培養、管理,更要服從企業的安排、管理,所有這些都需要學生盡快轉變觀念,擺正位置。在學生即將到校外實習基地前,必須進行培訓,增強學生對于酒店的認同感,轉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能充分認識到進行頂崗實習是為了他們自己能提高個人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
4.2 強化過程管理,以達到實習目標。對于酒店來說,是希望把實習生作為儲備干部來培養的,畢竟現有的很多服務員的綜合素質都偏低,但是在現有的校外實訓模式下,對于快速緩解校內實習基地不足、加強課程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崗位技能、推進畢業頂崗實習等方面有一定的好處,但仍停留在簡單實習的淺層面上。企業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很難給予學生綜合能力訓練和提升的空間,同時,教師也較難指導到位。因此,這個階段僅僅是暫時解決學生到旅游企業實習試崗,對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類專業特色建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等方面尚缺系統考慮。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既然學生是以實習生的身份來到酒店,酒店還是應該將學生和員工區別開來進行管理,提供更好的平臺和環境,完善學生的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對學生的培訓,使他們能夠早日走上管理崗位。
這就需要學校和企業合作制定一系列實習實踐計劃及管理辦法,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實習效果的綜合考核測評。為學生樹立合理的目標并促使他們為之努力。
對于酒店來說,原有的嚴格的制度化管理弱化了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評,應該做出適當的調整,更加人性化,讓學生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實現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執行得力——像軍隊那樣政令暢達;管理精細——像作品那樣精雕細琢;學習進取——像學校那樣鉆研進取;人文關愛——像家庭那樣充滿關愛。
4.3 重視管理成果,完善實習考核制度。為保證實習的質量,學校和企業必須對實習過程和實習結果進行嚴格考核。學生從進入實習崗位開始,企業就要對每位學生的崗前培訓,業務能力,技能操作,實習崗位更換,職務提升等進行全面記錄。為了盡量客觀地反映學生工作真實情況,應設計出科學的考核指標,不要僅僅以某一方面來衡量學生的實習效果,最終學生應該是獲得多方面的鍛煉而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引導實習生根據自身潛質、發展方向及職業需求制訂完備的個人發展計劃。
對學生,可以適當的采取一些方式讓大家良性競爭,比如提升一些同學作為領班來管理其他同學。在這之中要合理把握“度”的問題。有一些同學會覺得自己的同學當上領班了,我也要努力,有一些同學卻會覺得我們都是同學,她不應該以領導的身份管理我等等。這就需要帶隊教師和酒店雙方合作,對同學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同學們擺正態度,努力工作以獲得提升。
校外實訓是一個必須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完善和修正的過程,如何提高實訓質量,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值得我們深思、探索的重要問題。今后,學生管理模式需要進一步探索、實踐,并不斷加以完善。
參考文獻:
[1]耿潔.工學結合培養模式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8).
[2]孫全軍.論頂崗實習在高職教育中的作用[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報,2008(4).
[3]丁金昌.關于高職教育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06).
作者簡介:吳婧(1987-),女,湖北宜昌人,畢業于南京財經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三峽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