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0后”大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及其成因,以及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指出高職院校應從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及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入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關鍵詞:高職院校 “90后” 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90后”已成為高校學生的主體。由于成長環境的變化,其思想心理行為呈現出與“80后”不同的特征,這些變化必然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挑戰。而高職院校學生又有著異于普通高校學生的獨特的思想特點。因此,必須充分了解和研究他們的思想特點,然后采取相應的對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1 高職院?!?0后”大學生思想心理特點及成因
“90后”大學生生活在中國社會、經濟、文化重大變革的復雜社會背景中,新事物、新觀念不斷產生,各種價值觀相互碰撞,對處于成長期的“90后”大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他們獨特的思想特點。
1.1 具有強烈的平等參與意識
“90后”大學生信息獲取渠道多,接觸社會生活的機會多,大都見多識廣,再加上受西方思潮的影響,要求平等的意識強烈。在家時基本上和父母平等相處,在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也要求與老師平等交流,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1.2 善于利用新媒體獲取信息,但自制能力較差
互聯網、微博、微信極大地拓展了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改變著他們的學習生活方式。“90后”大學生知識面廣,思維活躍,善于利用網絡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但同時,網絡也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過于依賴網絡,讓他們的思維變得懶惰,少與人進行面對面的溝通。由于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網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可能給他們的心理、思想、價值觀等帶來負面影響。自制能力較差,有可能沉迷于網絡游戲,或者被犯罪分子欺騙利用。
1.3 社會活動能力強,但學習能力差
高職院校的學生喜歡參與各類活動,注重社會實踐,善于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尋求各種實踐機會。但同時,他們學習基礎差,學習態度不積極,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約束自我學習能力欠缺,需要老師們的督促和監督。
1.4 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自理能力不強
“90后”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處于核心地位,受父母的寵愛,在生活上和經濟上對父母的依賴性很強,承擔事情的能力差,缺少責任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從小少有機會與同齡孩子交流、溝通、與人平等相處,又討厭受父母、老師、朋友過多的管束,有強烈的獨立意識,不希望別人打擾。
2 高職院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2.1 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時間也短,因此往往偏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人文素質的熏陶,學生不能獲得全面發展。表現在有關制度不完善、經費投入不足,思政教育工作者素質不高且沒有機會提升,教育設施不足等等,難以保證教育教學效果。學校的不重視影響了學生對思政課的態度,不少學生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輕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思政課逃課現象十分普遍。
2.2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統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聯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僅思政理論課要開好,還要注重平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訓練,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開展各類有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的校內外實踐活動等。思想政治教育還要貫穿高職教育三年的人才培養全過程。
2.3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薄弱
高職院校大多是在中專、技校的基礎上由于建立時間短,基礎薄弱,文化積淀不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教學水平不高,不少教師重教書輕育人。教育內容缺乏時代性、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能引起新一代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入心、入腦、用于實踐,教學效果不理想。教育方式方法單一,課堂教學缺乏互動,課外實踐環節薄弱,缺乏創新。
3 高職院校“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备叩嚷殬I教育更應強調健康的內涵式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1 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
高職院校應嚴格貫徹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的建設和發展規劃,將其融入學校的教學、管理、服務、環境中,形成學校領導重視,師生積極參與,各部門聯動積極營造良好育人環境的局面,同時在政策、制度、組織、資金等方面給予必要保障。
3.2 加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中不少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師沒有受過專業培訓,基本教育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缺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專業化教師隊伍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此,學校應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另外,教師自身也要加強修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率先垂范、以身作則,才能引導和幫助學生把好人生方向,做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3 優化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要在教學內容上與時俱進,緊貼社會和學生生活實際,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社會熱點相聯系,增加現代社會對人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高職院校還應結合學生的專業將職業道德教育融入思政課堂,幫助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社會,適應行業和崗位要求。
應充分利用現代計算機信息技術,采用多媒體、實景課堂等新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線上線下、時時處處與學生溝通互動,在平等交流中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陣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及時遏制不良思想態勢。在校園內,發揮校園廣播、宣傳櫥窗、顯示屏、校報等宣傳工具的作用,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多組織學生參加討論、演講、辯論賽、聽講座等豐富多樣的活動,老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這樣學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達到育人的效果。
3.4 豐富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這種寓理于做,寓教于樂的方式更易于學生接受,且效果更顯著,對學生的影響更久遠,更有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增強教育的實效性。學??梢岳弥卮蠊潙c日、重大事件紀念日、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等具有特殊意義的時間,開展相應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志愿服務、幫困扶貧、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活動,發揮 “90后”大學生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表現欲望,使他們在關心幫助他人、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體悟到和諧社會的真諦,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最終形成長效實踐育人機制。
參考文獻:
[1]符紅川.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3).
[2]莫玉華.“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消費導刊,
2008(2).
[3]陳亮,羅婷,周從標.獨立學院“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個性化發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4).
作者簡介:
張清(1985-),女,河北人,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理論和職業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