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人根據二十多年從事青少年舉重訓練的經驗,在結合業余體校的技術訓練工作,指出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進行綜合性心理訓練,以改進技術動作,增加心理穩定性進而提高運動成績和掌握心理狀態的能力,以適應今后學習和訓練的需要。
關鍵詞:青少年 舉重運動 心理訓練
舉重運動是最短時間最大用力的特點,同時在舉重競賽中運動員只有六次試舉機會,對運動員身心條件要求極高,運動員要舉起比自己體重重一倍以上重量的杠鈴,戰勝眾多對手才能取勝。因此運動員必須具備高度的心理穩定性和應變能力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外界環境的干擾。這就要求運動員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具體地說,他們要排除一切不利因素的影響,以自信、鎮定的心態,勇敢的精神發揮個人技術水平,取得良好的訓練與比賽效果。
1 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心理訓練研究方法
1.1 觀察方法:對訓練與比賽現場的青少年運動員的表現進行觀察并記錄情況,作為進行教育、引導性談話,心理訓練的依據。
1.2 結合測定,觀察訓練結果,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教育,引導性談話,提高他們的訓練自覺性和主動性。
1.3 個性測定:了解運動員個人特點,根據青少年生理特點和心理特征,并據此提出完善個性的具體要求與建議,幫助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增強心理訓練的自覺性,主動性和自信心。①參賽青少年運動員的比賽成績與本人最好成績,心理訓練后,強度訓練成績三者進行比較。②運動員表象訓練后,填寫自我感覺:a身體舒服;b身體放松;c肢體運動;d情緒愉快輕松;e運動形象清晰;f促進技術進步。根據運動員的各項等級“沒感到,有一點,感到了,非常明顯”四個等級來評定心理訓練的效果。
2 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訓練方法
2.1 加強青少年運動員認知訓練,提高青少年的科學意識。我們在對青少年運動員教育性談話及訓練中進行必要的認知訓練,目的是為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科學意識,清除他們頭腦中潛存的對杠鈴重量逐步增加所產生的心理陰影。認識是泛指我們對周圍事物的認識,人們對外界事物的理解水平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青少年舉重運動員多數是在校學生,屬于業余訓練性質,訓練時間有限,缺乏對舉重競賽技術的正確認識,而又積累了一些失敗的經歷與體會,這必然會積在頭腦中并不斷地干擾著他們的訓練和比賽。因此教練員要結合每個運動員的特點、技術條件耐心而又細致地講清技術動作細節,幫助運動員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準確地把握發力的準確性,迅猛性,支撐杠鈴的主動性和穩定性。使青少年運動員不致于杠鈴重量不斷增加時產生動搖餒氣而引起動作變形,更重要杜絕把杠鈴提致過膝后停止不敢發力(硬拉)的反常現象。在念動訓練中糾正技術動作中的缺點,同時反復強調每舉起一次杠鈴重量所展示的力量與技藝美,通過語言暗示確定認識:①舉重是充分展示個人能力體現,技藝高超的運動項目,只有自信,勇敢才能從事這一項目,代表拼搏應感自豪,具體到訓練時,要求運動員帶著自信“走上舉重臺”做好備活動后,開始進行輕杠鈴模仿練習,然后將模仿加到本人最好成績的重量,然后再回到準備活動臺開始輕杠鈴練習上,要求習慣地集中注意力,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頭腦中的“預演,試舉杠鈴重量上”,集中注意力注視著杠鈴,走上舉重臺,自信的站在杠鈴前,調整呼吸下蹲提鈴、發力,鎖肩,支撐,站立,平衡放下杠鈴,發力非常準確,迅猛,支撐杠鈴積極主動,杠鈴舉起是那么完美協調,成功!新的杠鈴重量舉起了!短短的“預演試舉杠鈴重量”增強了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自信。②在頭腦中建立杠鈴,舉重臺與運動員之間的親切聯系,體會至每舉起杠鈴一個新重量所帶來的愉快,在心中記下這種積極肯定的情緒,作為鞭策自己的動力。③每一次站在舉重臺上注視杠鈴,舉重臺應感到親切,激起創造新重量的責任感與愿望;養成自我暗示的習慣,“我定一能舉起來”,這是我的能力,我會成功!并在頭腦中預演一次,動作清晰了就果斷的提鈴、發力、支撐。
2.2 表象訓練與實際練習相結合。表象訓練是結合心理訓練的中心環節,它是提高技術的主要心理訓練方法。在“預演試舉杠鈴”中,要求青少年舉重運動員領會動作感覺要清晰準確,能迅速地把握動作要領,進而使之技巧化。如提鈴的速度,發力的準確性,迅猛性,支撐的架子,身體的感覺等等,逐步將這種預演試舉杠鈴的感受提升到實際試舉同樣的感受上,強化新重量試舉成功的定勢。我們可以通過技術動作回憶安靜的狀態下進行表象訓練,通過對動作過程的回憶想象,來達到改進或強化技術動作過程的目的。在平時訓練中,運動員在試舉之前先把動作過程做一次想象,可加速正確動作形成,試舉之后再把剛才的動作做一次想象,則可以幫助分化抑制更快地形成,有助于改進錯誤動作。在運動員安靜狀態下進行表象訓練,他們安靜地站立在舉重臺的杠鈴前,教練員用指導的語言:準備,提鈴,發力,支撐,注意發力要迅猛,蹬腿,伸髖,聳肩提肘要充分,積極鎖肩支撐等,通過反復試舉練習與表象訓練的“試舉”之間建立起聯系,即在舉重的抓舉,挺舉動作形象與運動器官之間形成牢固的神經聯系,它有助于改進動作質量,克服外界和心理陰影的干擾。
2.3 教練員在表象訓練中的重要性。由于教練員對運動員的舉重技術動作特點,個性特征了如指掌,因而具體指導針對性強,糾正及時,也很容易引導運動員學習自我訓練。例如有些運動員發力點不準確,預蹲動作節奏不穩定,支撐鎖肩不積極主動,在表象訓練中教練員指示這些運動員發力要狠,預蹲要從慢到快,制動蹬腿要積極,動作要硬朗等強有力的語言幫助運動員糾正錯誤動作,這樣成績提高就很快。由于舉重運動技術高技巧,技術要求高和比賽規則的約束,要求運動員學會獨立進行技術訓練,比賽也能獨立上場作戰。運動員要學會自己控制形勢,如在賽場的后場活動上尋找到良好的動作感覺和狀態,多作后場試舉練習自我評價,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場上形勢,冷靜,心理專注,情緒穩定,執行教練制定的試舉方案,任何時候都要把握好自己每一次試舉機會,善于自我動員,從容地征服每個試舉重量。
2.4 表象訓練幫助青少年舉重運動員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表象訓練對運動員的注意力和情緒的控制十分重要。在制定表象訓練的暗示語時,既要考慮到增強運動員信心,激勵自我比賽動機,又要注意到個人的技術動作特點,使技術動作訓練的暗示語變成運動員的自覺要求,教練員暗示轉化為運動員的自我暗示,這樣,運動員的獨立作戰能力得以提高。
2.5 暗示語言的設計是實際練習和比賽成績的重要環節。暗示語由教練員設計,這類暗示語既有統一要求,又有針對個人技術問題臨時提出的要求。而培養運動員某種心理品質,消除不良心態,提高運動員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暗示語同樣有很大的針對性,隨機性和情境性。通過實踐訓練證明:僅了解運動員的技術和個性特點還不夠,還要根據平時的觀察,談話,訓練的進展,任務的不同,心態的變化給予指示和鼓勵。我們要在暗示語中肯定運動員的努力,反復教她們“腰背肌要收緊提鈴,發力要狠”,動作要“硬朗”,并想象發力點準確,腰背肌收緊,他們就會迅速糾正了動作。暗示語強化了表象訓練內容,使技術扎扎實實地得到提高。
2.6 賽前摸心理訓練,又稱適應訓練或實戰訓練。就是使訓練條件在各方面盡可能接近于比賽的實際情況,以培養運動員對即將到來比賽環境的適應能力,排除可能產生的不良心理狀態,作好賽前心理準備。它經常在賽前訓練中被廣泛采用。為什么要模擬比賽訓練?就是因為比賽中有些可能出現的因素是不可控因素,是必要出現的。而這些因素又可能對運動員的比賽產生一些不良影響,所以就只有通過事先模擬訓練使運動員產生適應,從而不受或少受影響。模擬訓練又可分為實景模擬和表象模擬兩種。我們根據我校青少年舉重隊的情況,采用表象模擬,同時結合運動員實力,技術特點,心理素質水平,以模擬實戰演練為主,主要通過競賽動作測驗來提高青少年運動員試舉的成功率,4次試舉成功為合格,5次試舉成功為良好,6次試舉成功為優秀。同時,通過想象試舉來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如想象模擬訓練中的第一次試舉杠鈴的重量為比賽中第一次試舉杠鈴重量,同時在模擬訓練中強調第一次試舉的成功率,此外把運動員最好成績的95~97%重量作為模擬訓練的第一次試舉重量,強化這一重量試舉的成功率。通過賽前進行模擬訓練,就會事先產生適應,從而大大減輕因某些因素的變化而可能帶來的一些不利的心理影響。
參考文獻:
[1]劉謨.形成良好的青少年舉重運動員比賽心理過程研究[J].吉林農業,2012(01).
[2]黃平.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啟蒙訓練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3]廖振華.淺談青少年舉重運動員的基礎訓練[J].撫州師專學報,1989(02).
作者簡介:李金河(1964-),男,廣東汕頭人,一級教練,舉重教員,現任職于廣東省汕頭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