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語言是計算機編程的基礎課程,需要重視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同時C語言編程簡單,但編入代碼枯燥,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教學模式等多方面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為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的成效,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從多個角度提出促進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高職 C語言程序設計 教學改革 創新
C語言在計算機編程專業中占據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其不僅是高職學習程序設計的入門課程,也是學習其它計算機課程的基礎課程。為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技能,高職院校要積極創新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
1 學生在學習C語言時存在的問題
1.1 語法規則掌握不牢固,語法書寫不規范。C語言中具有很多語句,學生在書寫C語言語句時粗心大意,有時會多加一個標點符號,有時會漏掉大括號等,結果導致的編程的程序沒有辦法運行,比如用for循環語句計算1 至100的和,語句寫成了
根據學生的書寫我們就可以發現兩處錯誤,一是for 語句中三個語句的順序出現了顛倒,循環條件應該放在中間;另一個是for的括號后面加了個分號。
1.2 缺乏算法思想。C語言不僅要求學生要具備專業的計算機理論知識,還要具備一定的算法知識,但是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面對問題時,不能形成有效、嚴謹的解題思路,無法對問題進行有效的算法,因為在C語言程序設計中如果沒有正確的算法,就沒有正確的程序。
2 高職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2.1 做好C語言教學的開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習枯燥的C語言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教師如何掌握C語言的第一堂課尤為關鍵,教師要把握學生的特點,在講授相關知識時根據實例總結C語言的特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從英語與C語言學習中尋找規律,讓學生明白只要掌握了關鍵詞,就能夠學好C語言;隨后要讓學生進行實驗課操作,讓學生自己編輯并且調試相關的程序編程代碼,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操作誤區,幫助學生學會思考。比如教師可以根據現實生活,對學生提出有趣的問題。比如經典的“百錢買百雞”問題:公雞5元一只,母雞3元一只,小雞一元3只,一百元買一百只雞,且公雞、母雞、小雞都要有,有幾種買法?還有冒泡法排序、Fibonacci數列等。
2.2 強調多動手多練習多上機操作,積極交流,及時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基于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C語言教學更要重視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學生對C語言的掌握、鞏固能力。首先高職院校要增加對C語言教學相關設備的投入,積極購置先進的計算機設備,為學生提供上機操作的硬件設備;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訓練,同時教學在設定上機操作課程題目時要符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的題目既要符合現實生活需要,也要考慮激發學生的潛力,因此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對于學生在上機操作中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的給予解決,比如學生在上機中如果沒有熟練的掌握有關的知識點,就可能會在具體的編程中出現問題,對此需要教師給予指導與幫助。
2.3 創新C語言教學模式。C語言內容的強邏輯性、語法復雜性決定了C語言教學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關鍵內容采取強制措施。比如在講輸入輸出函數scanf()、printf()的用法時,要強制學生掌握,并且對相關的知識點要不斷的講解,并且要求學生在課外進行驗證與討論,讓學生在掌握其基本語法的同時,還要靈活的應用。當然在教學中也要注重采取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就是通過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讓學生在思考與借鑒中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案例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真正實現了教、學、做三者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2.4 創新教學考核體系。基于C語言較強的實踐應用性,對C語言教學評價體系也要進行改革與創新,一是建立全過程為考核體系,將整個C語言教學過程納入到評級體系中,比如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外表現以及社會實踐等等方面;二是要側重對學生實踐應用技能的考核,提高實踐能力的考核比例,改變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主的考核體系。
3 結束語
C語言課程是高職院校計算機編程專業的核心課程,雖然C語言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只要我們從以培養學生為社會應用型專業技能角度出發,通過一系列的創新改革措施,就一定會提高C語言教學的成效,增強學生的C語言實踐應用技能。
參考文獻:
[1]嚴蔚敏,吳偉民.數據結構(C語言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
[2]譚浩強.C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6.
[3]萬世明.C語言程序設計[M].科學出版社,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