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客觀公正、全面準確、具有現時代發展特點的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體育課定量地進行評價,有利于肯定教師的成績,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教學改革,逐步實現體育教學過程最優化。本成果根據研究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在總結吸收眾多兄弟院校先進成果的基礎上,設計這套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分為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流程、評價組成、評價等級、評價方式及教師評課表和學生評課表。通過這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可比較客觀、科學、公正的評價體育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課 教學質量 評價體系 研究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各項社會事業的蓬勃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體育意識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大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度逐漸提高。但通過分析現今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我們可以發現,當前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進度。
當前,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教學體系改革的逐步深化發展,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其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積極創新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斷完善評價標準,以提高其教學評價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保證教學工作的穩定運行。根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的發展階段,我們可以將體育課分為準備、基本、結束三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內容各有其特點,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方案,以保證教學活動的穩定進行。同時,高校體育教師要想不斷提升其教學質量,除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進一步重視其教學質量評價工作,完善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通過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對癥下藥,積極調整其授課方式。
1 研究目的
高校體育課是現階段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任務的主要途徑。對高校而言,進行體育課全過程教學評價是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體育課教學評價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教學改革。如何改革沿襲多年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建立一套科學規范、客觀、公正、全面準確、具有現時代發展特點的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各高校應高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主要就體育課學習評價體系的內容、方法和結果運用等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以尋求最優化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升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推動高校體育教學事業健康穩定發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面臨的教學形勢發生了極為深刻的變化,原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模式已無法適應新的要求,導致考核標準與學生體育培養目標相脫節。因此,對各高校而言,加快建立高校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體系標準,建立系統全面的學生體育課學習評價指標體系勢在必行。
本成果是在總結吸收眾多兄弟院校先進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者積極致力于對體育課定量地進行評價,取得了顯著成效。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分為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流程、評價組成、評價等級、評價方式及教師評課表和學生評課表。通過這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可比較客觀、科學、公正的評價體育課教學質量。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立足于高校體育教學實際,在反復參考各院校教學實驗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各高校體育課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并根據本校的辦學特色,采用文獻資料研究法、實驗測試法、比較研究法和數理統計法對測試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設計了學生評課表和教師評課表,于2012年10-12月對全校2012級、2013級和67名高校體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專人共發放學生評課表1400張,發放教師評課表200張。分發采用在每一位教師所授課班級中隨機抽出兩個班,每個班隨機抽出15名同學以無記名方式隨堂現場填寫,填寫完后統一收回,任課教師回避辦法。回收問卷1600張,有效回收率100%,按照調查的問卷的內容進行常規統計處理。
3 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成
所謂評價指標體系,就是指通過細化有關教育目標,建立起一個系統的評價指標群,并根據指標內容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的體系。對體育課程而言,建立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更好地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這套評價指標體系由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流程、評價組成、評價等級和評價方式構成。
3.1 體育教學質量評價內容 體育教學質量評價內容主要包括教學文件(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等)編寫質量;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布局;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與水平,增強學生體質的實效,學生掌握“三基”的程度,教書育人與素質教育效果。將評價內容按百分制計算,學生掌握“三基”的程度占20分,增強學生體質的實效占20分,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與水平占20分,教學內容安排占10分,場地器材的準備和布局占10分,教書育人,素質教育寓于教學內容中占10分,執行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情況占10分。
3.2 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由聽、看、查、問、評組成,聽即聽取情況包括學校、院系組織的座談會、教師、學生的反映(見教師教學調查表、授課班級學生評課表);看就是看理論課,技術課的質量。如督導組看課、基層管理部門看課等;查主要是檢查教學文件(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案)、考試達標成績、上課出勤情況等;問指問卷調查(學校教務部門、院系教學辦、同行專家、學生);評包括自評(教師本人)、同事評(同行專家)、上級評(主管部門)。
3.3 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等級
評價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差5級。其對應的教學質量系數和得分如下表所示:
3.4 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組成與流程
評價質量由學生評價、教研室評價和系(部)評價3部分組成,其中學生評價、教研室評價各占40分,系(部)評價占20分,學生評價占40分。
3.5 體育教學質量評價方式
根據體育教學工作的遲效性、長期性、整體性、復雜性等特點,為了更全面、客觀地反映出體育教師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我們采用:①全面系統的評價方法——即在學期和學年對每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②根據時間采取不定期隨堂抽查和定期檢查(每學期期中檢查)。③問卷與統計分析相結合,學生評價、同行評價與領導評價相結合。④理論課采用公開觀摩和講課比賽的方式,均安排在每學期聽課周進行。
4 結論與意見
4.1 結論 ①通過學生評價使學生從量化角度評定任課教師的授課質量,受到了學校、各院(系)、學生的肯定,進一步完善了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激勵和強化了師生雙邊教和學的積極性。②建立完善規范的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有利于教學工作者對其教學質量進行客觀真實的評價,有效地保證了評價的有效性。但這種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工作量較大,影響了評價效率,教學工作者可以考慮采取更為高效便捷的評價手段,如計算機編制程序,以保證其評價效率。③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實現了教學質量的高效評價,是一種準確度和可靠性較高的評價體系,具有目標導向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根據評價結果有計劃、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為調正和修訂體育課教學目標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4.2 建議 高校體育課教學質量評價應不斷豐富其內容,并逐步加大其所占比重。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及評價標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同時,在進行質量評價時,教師應該將評價工作與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科學手段積極調整評價體系結構,建立起覆蓋整個評價過程的質量評價體系,推動評價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逐步在評價方法、手段選擇、評價標準的建立方面形成正確的科學認識。
參考文獻:
[1]何芳雄.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開展成功體育教學的探討[J].教育探索,2009(9).
[2]姚軍成.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與高校體育教學改革[J].教育探索,2007(10).
[3]唐遠金.高等體育教育社會評價理論依據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0(03).
[4]胡儉云,譚玉芳,曾白琳,徐軍敏.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和課程改革思路[J].安徽體育科技,2009(03).
[5]陳恒義.談體育教育質量的評價因素[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2).
[6]侯柏晨,孫玉琴.對成人體育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理論探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6(05).
作者簡介:李世忠(1971-),男,湖南安鄉人,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體育教學、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