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去年8月IBM拉著Google等4家廠商成立OpenPOWER聯盟,到4月底擁有25家會員,不能不說IBM Power平臺的號召力和技術魅力依然是頂級的。
紅色Google Power8
主板悄然亮相
4月28日,更是Power平臺的里程碑式日子。就在這一天,Google平臺事業部技術總監Gordon MacKean先生在Google+上寫道:今天,我興奮地向大家展示Google Power8服務器主板,它正在2014年Impact大會的(美國拉斯維加斯)OpenPOWER展區展示。我們一直致力于為我們的用戶提供最優質的的服務,因此我們設計了這個服務器,把我們的軟件堆棧遷移到Power上(實現這個目標比我們預期的要容易,這部分要歸功于P8對 little-endian的支持)。現在我們有了一個真正的服務器平臺,這對我們進行詳細的性能測量和優化是很關鍵的。另外,這個服務器平臺還能夠不斷集成和測試OpenPOWER基金會以及更廣闊的OpenPOWER 社區正在創造的新技術。
寥寥數語,一張圖片,這塊火紅的主板給整個服務器市場帶來了山雨欲來風滿樓般的壓力和不確定性,讓窘境中的IBM士氣大振,更帶給市場關于Power前景的無限遐想空間。
作為全球最富有想象力的企業,Google將500億美金的業務建立在其遍布全球、自行設計的數據中心之上,而多達一百多萬臺服務器用來支持搜索、視頻、社交、地圖以及其他服務。而Google是全球自研服務器的鼻祖,據說它是Intel第五大客戶,為其貢獻約4.3%的營收。所以,可以想象Google Power8服務器主板的推出對整個服務器乃至數據中心市場的影響。
然而,Google是相當謹慎的,因為除了Gordon MacKean在Google+上的這幾句話,IBM方面對這個振奮人心的超級大消息只字未提。從技術層面來講,Google的謹慎一方面來自這個主板還處在試驗階段,短時間內不會在其數據中心內大規模推行使用,另一方面則應該是出于對x86處理器供應商特別是Intel方面反應的考慮。但是,如果你從Google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來想,就能理解這種謹慎的必要性了——Google創始人及CEO佩奇曾經說:“完美的搜索引擎應當理解你的任何需求,它可以深入理解世界上的一切,并給你提供你所需的一切。”他希望Google的軟件能夠“理解你哪方面知識豐富、哪方面知識缺乏以及如何構建世界,以便解決重要問題”。Google進入了汽車、恒溫器、機器人、電視等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戰略布局長遠的領域,而現在,Google需要一個如Gordon MacKean 所言的“真正的服務器平臺“。
這足以解釋為什么Google會加入OpenPOWER基金會,而且會派出Gordon MacKean擔任基金會主席,而且也能解釋為什么在短短9個月之內,Google就能展示自己的Power服務器主板。雖然謹慎而低調,但是足夠振奮Power一派的信心,也足夠讓IBM難以抑制地興奮。
Google“軟件定義主機”戰略
現在的問題是,Google迅速且卓越實效的行動能幫IBM Power走出危險邊緣嗎?此前,雖然基于Power平臺的Watson贏得了危險邊緣游戲的冠軍,但這并未能阻止Power平臺的業績繼續快速下滑。Google能起藥到血止的作用嗎?
一直有消息說Google在考慮自己設計服務器處理器,以便實現更好的軟硬件交互。之前的說法中Google考慮的是ARM平臺,從Google擔任OpenPOWER基金會主席的角度,也許與ARM同出RISC架構的Power平臺是更貼近實際的選擇。看看IBM在同一天發布的Power8處理器,不能不說Power平臺在技術上依然卓爾不群,一平方英寸的芯片嵌入了超過40億個微型晶體管、交換單元和超過11英里的高速銅線。和兩年前發布的POWER7+相比,POWER8制程從32nm進步到22nm,和至強E7 v2相同;核心數量從8核心增加到12核心,每內核從4線程增加到8線程,執行單元增加一倍。此外,Power8每個核心配備了512KB L2緩存和8MB L3緩存;集成2個內存控制器,降低了25%的內存延遲,內存峰值帶寬提升2倍;滿配內存達到1TB,達到POWER7+的四倍。這些硬指標對于Google來說,是硬需求。
業內資深人士@動物莊園上校 認為,這也許是Google軟件定義數據中心以及軟件定義主機戰略的一部分。“也就說,在虛擬機這個層面再深入一層,反向去影響硬件的設計與規劃,從這個角度講,理論上RISC是比Intel架構有優勢的”,他說。
摩爾定律是否還奏效?這個問題問了好幾年。現在看來,通過半導體工藝的改進來提升處理器性能的辦法已頻臨天花板,這種模式很難往下持續發展下去。應該說這方面IBM在系統層面的研發實力,的確比Intel強大許多。在Power8上,IBM就貫徹了把創新提升到整個系統的層面而不單單在晶體的層面。諸如可編程的晶體、圖像加速器、CAPI高速通道技術等等,在IBM組建的OpenPOWER聯盟中,有內存芯片廠商、圖形芯片廠商及其他零部件供應商,組成一個小的生態系統來協同構建Google一直所呼吁的那種世界型系統。
如果Google真的能基于Power平臺達成軟件定義主機戰略,并且規模性應用于其全球數據中心,那么對全球互聯網行業的示范作用無疑巨大。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Google一定能干成這件事情。反過來,Google的這些研究成果反哺到基金會,對于推進OpenPOWER基金會其他成員的工作,則有相當高價值的可參考性。從這個小生態系統的內部循環來說,在聯盟成立之初,Google某發言人就說過:“OpenPower聯盟有潛力將Power架構打造成互聯網公司可行的選擇。”原來,這話是有潛臺詞的。
可以說,Google在OpenPOWER基金會框架內推出Power8主板,對于Power平臺來說會起到力挽狂瀾的關鍵作用。
不過,Google能不能幫IBM Power平臺徹底走出危險邊緣,卻并不取決于Google,而是取決于IBM的決心和力度。“從沒見過一個重量級的、有生態環境意義的產品,不是靠親媽養大而是鄰居幫忙帶大的”,@動物莊園上校 說。
話糙理不糙。還是那句話,Power依然有機會, 一是x86架構天生有缺陷, 一是ARM的主要精力在移動,還有一個是OpenPOWER聯盟成員含金量不錯,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IBM的授權費是否足夠有競爭力。
鏈接
OpenPOWER勢頭銳利
4月25日,OpenPOWER基金會宣布了6名來自中國的成員,包括蘇州中晟宏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江蘇產業技術國際研究院、北京華勝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浪潮集團、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創和世紀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小型機時代的中國著名系統集成商華勝天成主要負責提供工作負載向Power Linux平臺遷移的支持和工具。為此,華勝天成和IBM合資成立了一家名為“北京新云系統”的公司。該公司將基于PowerLinux系統研發增值方案,并提供這些方案與PowerLinux系統預整合的服務。
中興通訊則希望基于Power平臺,針對運營商的云計算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服務器產品和云計算解決方案。
此前并不知名的北京創和世紀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頗具神秘色彩,據說專門為中國移動大型云數據中心提供定制服務器產品。
而蘇州中晟宏芯和江蘇產業技術國際研究院此前已宣布加入該聯盟,并表示將致力于打造屬于中國的POWER芯片。
截至目前,已有全球范圍25家企業和機構加入OpenPOWER基金會,Canonical、三星電子、Emulex、Fusion-IO、SK Hynix、Xilinx、Julich Supercomputer和俄勒岡州立大學等創新企業和機構都加入了該基金會,他們將攜手構建一個完整和快速拓展的生態系統。對于IBM來說,OpenPOWER這個進展勢頭應該是相當欣慰的。
4月28日,OpenPOWER基金會公布了第一款白牌服務器的細節。其中包括Tyan公司的開發和參考設計、IBM、谷歌和Canonical公司聯合開發的固件和操作系統。這個白牌機采用的OpenPOWER軟件堆棧的目標是為了簡化在混合環境中的部署與實施。IBM表示今年晚些時侯會利用OpenPOWER硬件和軟件堆棧在SoftLayer上部署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