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北京星河灣四季會酒店,星河灣召開了“第一居所”計劃發布會。星河灣副董事長、執行總裁吳惠珍、星河灣副總裁寧仁岐、黃可思、張學鳳等高管出席。多位星河灣高管透露,未來他們將繼續深耕北上廣,計劃今后有50%以上的項目來自一線城市。
不論是以“第一居所”為旗號,還是談及繼續深耕北上廣,僅在當前沒有任何新項目的北京召開這樣一次發布會,足以見星河灣重返北京市場的強烈愿望。
不得不搶占
曾為高端地產界一張閃亮名片的星河灣,如今已經徹底走下了“神壇”。除去鄂爾多斯項目僵局及太原項目的質量糾紛,近幾年星河灣被媒體集體關注的事件只有兩個,一個是進軍白酒業,另一個則是梁上燕的離開。
2009年前后,在新一輪調控中,星河灣曾一度放棄調控嚴格的一線城市,開始進軍鄂爾多斯、太原等城市。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其早期產品的購買者,很大一部分是來自能源型地區的財富人群,星河灣在這一輪的出走中,跳躍式地直接選擇進入這類城市。
然而此后的事實證明,這一陣地的轉移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隨后鄂爾多斯打碎了星河灣的銷售“神話”,加之一線城市的資源優勢、超強的購買力,在嚴厲的調控中很快就顯示出來。也正是在此過程中,星河灣走在了下坡路上。
盡管星河灣方面透露,加上認購額,星河灣2013年的業績比2012年增長了45%。但就項目前景而言,2014年中,沈陽星河灣將首度開盤,青島星河灣、西安星河灣預計在2015年年中開賣,星河灣今明兩年的重點項目西安以及青島,并不被當地業內人士看好。
星河灣西安項目在西咸新區,該區域的概念已出臺多年,發展卻一直不溫不火。青島業內人士也指出,由于星河灣青島項目位于非核心城區的城陽區,定位還是高端豪宅,這在目前青島核心城區高端住宅銷售已經遇到困難的背景下,能否取得理想效果也要進一步觀察。
這一次,星河灣或許將希望寄托在了重回北京。據吳惠珍透露,星河灣將繼續深耕一線城市,其項目供應量將占整體供應量的50%以上。
“豪宅是環境、建筑、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而非簡單的高檔材料就能成就。”在蘭德咨詢總裁宋延慶看來,盡管在上海、澳門都有在售項目,但作為一家走高端豪宅路線的公司,星河灣也有必要在北京這樣一個品牌高地拿出作品。
“買星河灣產品的人特別多,但把這個產品放到三四城市的時候,這個產品就失去了價值,因為豪宅的利潤和稀缺性直接掛鉤。”在泰禾集團品牌總監沈力男看來,星河灣一定會再戰北京市場,對于一個豪宅企業而言,不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拿地和尋找客源,是有問題的。

聯合開發最有可能
誠然,一線城市還是星河灣的戰略重點,但如果要深耕,其目前及今后所面臨的挑戰相比早前只會更大。
“盡管星河灣公司在北京市場沒有什么動作,但這些年星河灣高管還是會定期到北京請媒體圈朋友吃飯。”一位業內人士曾透露這樣一個細節,從中不難看出其實星河灣一直沒有徹底離開北京市場的打算。
事實上,星河灣本就是一個擅于做長期準備的公司,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便是12年前的首次進京。2002年,黃文仔選擇了一片“九成以上北京同行都看不中”的地塊開始了他長達3年的耕耘。在房地產市場并未沸騰的2005年,星河灣開盤即熱銷,并在一年之內售罄,由此房地產市場多了一個“北京星河灣現象”。
這次戰役的成功,重新定義了高檔住宅市場價值,奠定了星河灣曾經的行業地位,然而在一戰成名之后,星河灣再未在北京拿地。此后數年間,北京核心地段也瓜分殆盡,地價暴漲眾人皆知,此時的星河灣再次進京的難度非同小可。
據接近星河灣的人士透露,公司有意重返北京市場,正在洽談收購新地塊,星河灣也有意在北京開發稍小戶型的高端住宅產品。吳惠珍在發布會上表示,除對原有250-350平米戶型優化外,還會新增120-150平米戶型。
“在公開市場上,星河灣已經不具有和龍頭房企直接抗衡的能力,以當前的體量,在北京獨立操盤一個項目的難度也很大。”宋延慶表示,聯合開發或許是星河灣再次進京的最有效方式,“如果采用合作的方式,再嫁接自身的品牌與豪宅技術優勢,則會比較有把握。”
在成都與常州,星河灣已經在與雅居樂攜手開發,目前看,其與雅居樂的合作目前并沒有帶來預想中的效果。
雙方在成都合作開發的鉑雅苑盡管在開盤當天錄得7億元的銷售,但隨后不久就傳出星河灣團隊撤離項目的消息,當時市場的主流看法就是,鉑雅苑其后不甚理想的銷售是導致星河灣團隊淡出的直接原因。
寧仁岐在上述發布會上透露,在星河灣的拿地準則中,靠近機場和土地規模大是硬性指標。前者是為了便于經常出差的客戶,后者則有利于星河灣打造住宅配套。“星河灣不但可以做優質地塊的產品,也可以做相對地段較差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