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學區房年年有。今年文昌胡同爆出30萬元一平米的天價學區房,其實并不讓人感到特別驚訝。因為持“贏在起跑線”想法的家長大有人在,有需求就有市場。
有媒體圈的一位朋友講過一件事,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一位女性企業家朋友感慨說:“終于收到北小錄取通知書啦,恍惚有種被北大錄取的感覺,太不容易了……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婆婆當年給的首付。”這位朋友名下有洋房、有別墅,而幫了她大忙的竟然是最初買的那套60平米學區房。
因為北京優質的教育資源十分稀缺,學區房理所應當的變成了香餑餑。在今年樓市整體下行的大環境下,學區房依然堅挺,價格直逼豪宅,在刷新大眾心理預期的同時,也給寄希望于教改后,學區房降溫降價的人潑了一盆冷水。
五道口華清嘉園的降價只是個案,從大多數區域來看,學區房仍是高燒不退。有業內人士解釋道,教育與居住一樣,也是中國家庭的一種剛性需求,學區房的搶手自然屬情理之中。“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沖刺在起跑線上”這些硬性觀念,其實早已把學區房推上了居高不下的“貴族房”地位。
在單獨“二胎”放開后,學區房供求關系或許只會更加緊張,想要降溫恐難上加難。難怪有業內人士預測,北京學區房價格至少還能堅挺20年。
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花高價買學區房也無可厚非,但需要注意的是,購房后孩子無法正常入學的情況時有發生,由此引發的糾紛、官司也接踵而至。因此,在購房時不僅要“摸透”當年的入學政策、學校的規定、房屋的情況,還要與原房東簽訂有效的交接合同和補充協議等,以防出現買了房卻上不了學的窘境。
(相關報道詳見 P088《學區房真的“漲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