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完善住房保障機制”部分首次寫入了“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
3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副部長齊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新聞發布會上公開表示,未來對于一些既不屬于保障對象,又確實買不起商品房的“夾心層”群體,要建設供應政策性商品住房,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所謂共有產權住房,即可按個人與政府的出資比例,在一定時期內實行政府和購房者共同擁有產權。
過去幾年,已有部分城市對共有產權住房先行先試,目前住建部正在積極奔赴各地展開調研,原計劃去年底正式出臺的“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也因為需要增加共有產權住房的內容而返工重修。
“納諫”
“這是比較突然的。”一位參與制定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中央就推廣共有產權住房在數月前剛有明確表態。
他介紹,在2013年10月底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學房”(研究房地產問題)會議上,有相關領導認為完善住房供應體系可發展共有產權住房,要求住建部開展研究。12月份,有關部門又向決策層遞交了湖北黃石市通過“共有產權、先租后售”打開公租房流轉通道、破解棚改資金來源不足難題的報告,進一步讓決策層認識到共有產權住房的好處,從而促使共有產權住房寫進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上述參與制定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人士告訴記者,住建部已經到最早推行共有產權住房試點的江蘇省淮安市、北京市進行調研,對上海開展的共有產權住房實踐也進行了詳細了解。但是預計形成推廣方案還需一段時間。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同時從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處了解到,業界期待已久的《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也返工修改,新增了共有產權住房的相關內容,目前正在重新征求意見中,有望今年上半年出臺。
“雖然條例沒有‘共有產權’的字樣出現,但是在書面合同簽訂、上市轉讓限制等相關條款中,體現了共有產權住房的內容。”這位人士介紹。新的征求意見稿規定,“在簽訂書面合同時,明確價格支付方式,約定產權份額”,在上市轉讓限制條款中又規定,“滿5年可以轉讓,并按照配售合同的產權份額向政府補繳相應的價格,政府優先購買”。
解壓
中央態度鮮明,地方也紛紛表態推進。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與房地產研究處處長趙路興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梳理地方共有產權住房實踐經驗,發現主要有三種推進模式:一是具有保障性的政策性商品房,二是傳統的經濟適用住房的升級,三是公租房或廉租房租轉售為共有產權住房。
“比如,北京市的自住型商品房,是一種具有保障性的政策性商品房。只有購房資格限定,是針對熱點城市住房群體大且支付能力不足而設計的,其實解決的是高房價城市的住房供應緊張問題。”趙路興說。
而上海和淮安,推進的共有產權房其實是經濟適用住房的升級改進,在準入標準、戶型設計、上市轉讓等方面有了更明晰的規定,目的是為了規避和解決傳統經濟適用房的管理漏洞和尋租行為,同時解決被保障對象支付能力不足和政府補償資金壓力大的問題。
山東省平原縣、青海省、甘肅省、貴州省、湖南省衡陽市等地,還探索了廉租住房“產權共有”模式,規定住房滿5年后可上市交易。目的是為了解決地方保障房資金配套難和廉租房“退出難”的問題。但此種模式屢遭“廉租房變為廉賣房”的質疑。
“從地方層面來講,目前積極推進共有產權住房有三個方面的考慮。”上述參與制定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一是隨著土地征收和拆遷成本的增加,房價超出了中低收入群體的支付能力;二是大規模的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設的資金需求,超出了地方政府的補償壓力;三是為了順應并盡可能滿足各類老百姓擁有產權房的住房意愿。
疑問
雖然中央和地方決心明顯,但共有產權住房在范疇界定、供給對象、與公租房關系、管理與上市交易等方面,仍有很多疑問待解。
共有產權住房未來是作為單獨的一類政策性住房支持“夾心層”,還是作為一種保障性住房供應模式,既可支持夾心層,又可保障低收入階層?這是決策層要明晰的問題之一。
雖然3月19日齊驥明確表示共有產權住房是為了支持“夾心層”,但更多地方同時希望通過共有產權化解公租房建設帶來的資金壓力,部分地方甚至希望通過發展共有產權來消化過剩的公租房源。
“缺錢的時候,我們就把一部分公租房房源賣給符合條件的租戶,補充現金流。”黃石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吳金文此前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共有產權”的好處之一就是打通了公租房由“租”到“售”的產權流轉通道,確保了資金回流的靈活性。
同時,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東部地區一些經濟發達的城市,由于在“十二五”前三年一心追求完成保障房建設任務,而忽略了本地的真實需求,導致目前出現了在建公租房過剩的局面,因此也想通過推行公租房共有產權租轉售的方式,甚至想突破滿5年才能上市的政策規定,把公租房轉變為共有產權住房,從而加快過剩房源的消化。
除了共有產權房的定位外,上述參與制定共有產權住房政策的人士還認為,未來在共有產權住房的管理和上市交易環節,也需要進行政策完善。“共有產權住房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弊端。將來房屋上市交易時,如何監控房屋出售的真實價格以避免尋租行為?”
趙路興同時表示,政府的共有產權其實是隱性產權,將來很難變現。“如果購房人一直不出售,政府的產權對應的上市轉讓收益就無法獲得。”他認為,這可能是今后阻礙民間資本介入的因素,在政策制定時也要予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