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改變是“永遠在線”和服務信息化,很多創業機會就圍繞這兩個層面展開。
評論家們喜歡站在BAT的角度想問題,其實是在浪費腦細胞。對大多數人來說,真正有價值的是站在一個創業者的角度去思考未來的機會在哪里。
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第一個改變就是“永遠在線”,“上網”概念最終會被忘掉。舉個例子,PC互聯網時代,我們有一個常做的事情——下載,很多人會在晚上睡覺的時候,開著電腦、掛著迅雷下電影。這時候你會發現,你擁有“在線”和“非在線”兩種使用場景,你需要“在線”時把“非在線”的需求滿足。
在移動互聯網“永遠在線”這一大背景下,我們要思考一天 24 小時里我們有哪些需求是用戶還沒有被滿足的痛點,這就是未來我們要尋找的機會。今天移動互聯網已經在很多時間節點上對用戶使用的場景和行為產生了變化和影響,但還沒有到 24 個小時。
此外,移動互聯網實際上帶來了第二次信息化革命。PC互聯網最重要的一個建設方向是什么?是實現了產品的信息化。在中國,電子商務有非常大的發展,很多我們在實體店里沒有見到過的產品,都可以在網上購買了。但這10年有一件事情解決得還不夠好,那就是服務的信息化。
當下很時髦的“O2O”概念,其實是服務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的結合。如果哪天所有的產品、服務都可以被數字化描述,相信一個人可以宅在家里做完所有事情,不是24小時,而是24×365天。舉一個例子,我們家樓下剪頭發的地方,如果理發師能上網攬活,我完全可以約他上門服務。
因此移動互聯網的另一個重要改變就是,服務的信息化將有極大的突破。上面這兩個方面對于用戶來講,都是生活方式的質的改變,所以很多創業機會就圍繞這兩個層面展開。
另外,創業者尋找機會時,也必須考慮到整個行業格局的節奏變化。其實整個IT產業每10年就會有一次大的浪潮,我們已經經歷了硬件、軟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10年。移動互聯網之后,下一個產業周期的關鍵詞是什么?我認為是“人工智能”。
首先,過去的4次產業浪潮已經相繼完成了硬件的積累、軟件的積累、數據的積累,去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剩下的是什么?就是讓我們的生活更“懶”。我覺得科技進步的一個很重要動力,就是服務于懶人,讓生活更簡單。我上次去美國出差,買了幾個機器人,掃地的、擦地的,能替我干活就行,這些其實屬于人工智能的需求。
其次,IT產業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軍用技術的民用化”。比如互聯網最開始就是完全軍用的,今天很多人覺得Google Glass很酷,但其實美國的軍隊在伊拉克戰爭時,士兵就都已經戴著“Google Glass”了,這樣的技術在軍用上已經相當成熟。今天軍事上的很多技術都圍繞著人工智能,所以這就是大方向。可以預見,與前4次浪潮一樣,人工智能領域也一定會誕生微軟、騰訊這樣的巨頭級企業,從時間點上看,這批未來巨頭將會在最近5年內起步創立,如果有心,就得早點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