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電商
在2014年,我認為電商領域有三個大的趨勢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個趨勢是移動。整個電商行業往移動遷移的速度在加劇。現在電商由PC往移動遷移的狀況,有點類似于10年前很多人購物從線下轉向線上的情形。更相似的是,購物的群體都是年輕群體。今天移動端的人群,吸引的大部分是“90后”“95后”,以18~25歲的年輕族群為主。就像在當年,隨便一個人注冊個賬號就可以在淘寶購物;現在有臺手機,同樣就可以購物了。年輕群體通常都是新的商務模型、業態的體驗者。
除了顧客更加年輕化,移動端爆發和PC端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商品品類。早期PC端的爆發,銷售門類主要是圖書、3C這些標準化程度比較高的商品;而移動端更多體現在生活服務類商品。移動端作為新的購物工具,先天具有LBS等優勢。我們看電商往移動端的遷移,與早期PC端大發展相比,共同的特點是用戶群比較年輕;不一樣的是,商品不僅僅局限于標準品,更多是滿足生活日常需求的商品或服務。
第二個趨勢是B2C。中國的電商正在從C2C轉向B2C。C2C其實在走下坡路,這一點我5年前在阿里巴巴內部就提到了,他們當時一直不認可。C2C本身是一個集市業態,也就是農貿市場。而農貿市場的優點是門檻很低,只要你有5斤白菜或2斤蘋果,交個5塊錢管理費,弄桿秤就可以賣了。但最大的缺點是商品質量良莠不齊,無法給顧客提供一個良好、持續的購物體驗。今天運氣好,顧客可能買到很好的菜;明天運氣不好,顧客可能會遭遇缺斤短兩。在零售上講,這是初級的業態,這種初級業態一定會讓位給更高級的業態。就像線下的農貿市場讓位給超市、百貨商店。
淘寶商城沒有創立的時候,C2C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B2C僅有京東、當當、卓越亞馬遜這幾家。通過這幾年發展,B2C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在我參與創辦淘寶商城的時候,C2C占比95%,到了2012年已經是75%。2013年的數字還沒出來,我估計C2C是67%左右在未來5年內,可能會達到B2C與C2C各占50%的格局,C2C會慢慢走向飽和甚至停滯。
第三個趨勢是經營。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關注到經營。我有一個口頭禪:做零售,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是一個拉二胡的生意。如果只拉一根弦,是拉不好曲子的。所謂兩根弦,一根是市場份額、增長率,一根是利潤率、費用率。這么多年來,很多電商企業都是在拉二胡的單弦,今年規模增長多少、明年規模要有多大。這里面客觀的原因有很多,早期大家都會爭市場份額,很多VC也在后面揚鞭追打。但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一個高速發展的行業中,大家都沒有追求可持續健康的增長。現在一些大的電商企業都走到了D輪、E輪,這時候再融資已經比較難了,再想獲得超過100%的增長已接近尾聲,這時候不得不優化經營,在提高運營效率方面下文章。
過去這幾年,我們看到有一家名叫唯品會的公司能一枝獨秀,不僅在閃購這個商業模式上有創新,而且運營效率做得好,是商業模式和運營效率的結合。每個季度的利潤率都在上升而運營費用在下降,長遠來看,這才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根本之道。
在經歷了瘋狂階段后,這個行業會慢慢回歸到理性的階段,增長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的是產出。我有一個形象的描述:好比你趕著一批馬快速奔跑,在快速奔跑中,會揚起很多灰塵,很多人把灰塵算作馬的體積,其實灰塵落下來之后才是實打實的重量。電商也是這樣,現在很多企業是“有規模、沒效益”。這些規模都是靠著不斷燒錢買顧客買來的,比如低價促銷、鋪天蓋地的廣告。這是一個行業的拐點期,沒有效率的規模和沒有規模的效率,同樣沒有價值,這也是零售的核心。 本人觀點不代表作者所在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