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諾特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之后,祝祈很快有了一個愛好,提醒別人注意改善不良生活習慣。例如拍照時看到胖胖的攝影師,他就問對方是不是經常吃夜宵:“吃完夜宵就睡覺,熱量就集中在腹部,自然就容易長肚子。”
祝祈今年已經五十出頭,身材高瘦,兩年前進入諾特任財務總監和董事會秘書時曾經在公司做過一次身體指數評估,得了79分,后來在營養師的幫助下得到了80分。原因是在第一次測試時,祝祈的腰臀比(腰圍和臀圍的比值)不合格,而這是判斷是否為中心性肥胖的一項重要指標。“因為在我們看來,減肥并不一定非要減掉多少斤才行,而是要達到比較合適的身材比例。”
諾特的“減重五步法”
祝祈總結了減肥的“六字箴言”——少吃、多動、堅持,幾乎是人人明白的健康大道理。但他又接著補充:“一般能做到的人其實也不用減肥了。”因此,和別的減肥產品類似,諾特所做的也是讓那些相對缺乏自控力的人能夠更輕松地控制體重。
諾特的產品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類是用來代替正餐的營養棒,另一類則是來自諾特營養中心營養師的一對一服務。
創始人吳向明把諾特的工作流程總結為“諾特減重五步法”:第一步是探詢互信,減重者和營養師進行初步交流,了解減肥意愿、生活習慣等信息;第二步為肥胖評估,諾特的營養中心會給減重者做一系列的測試,來更加深入地掌握情況;基于前兩步,營養師就可以根據減重者的信息提出一個初步的設計方案,并和減重者達成一個周期的目標共識。
一般情況下,減重者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購買不同療程的諾特產品,每個療程28天,售價為2980元,包括每天需要的營養棒以及和營養師隨時互動的交流。
據祝祈介紹,營養棒的主要成分是大豆,所含熱量較低卻很容易產生飽腹感,節食減重者每天以營養棒代替高熱量的主食,并搭配以魚肉、蔬菜等,就能夠在不用挨餓的前提下做到既能控制熱量又能保證攝入的營養相對均衡。
在祝祈看來,諾特核心的創新點在“減重五步法”的最后一步,即減重時期來自營養師的無微不至的互動性引導:減重者需要每天反饋給營養師自己當天的飲食和運動情況,營養師再根據這些數據調整減重者的次日安排,就像一個隨時跟在旁邊的減肥顧問,來督促減重者堅持下去。
由于每天都會測量體重和各種指數,對減重者來說,每天的成果都清晰可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激勵減重者,尤其是對那些由于肥胖而“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減重者,在早期就感受到自己的身體變化,能夠進一步加深他們對營養師的信任度。在不斷的互動中,減重者還會受到來自營養師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何健康地作息,哪些食物容易發胖,怎樣搭配才最健康,等等。減重的同時也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過程。
因此公司所擁有的營養師也構成了諾特的核心競爭力。據祝祈介紹,諾特的營養師多為有醫學背景的人,除了入職培訓,諾特每周四都會對他們做專場培訓,目的是保持營養師的競爭力。目前諾特擁有近300名營養師,分布于設立在全國15個城市的線下營養中心中。
減肥市場有多大?
諾特創始人吳向明最早進入減肥領域是因為看到了國內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在創業之前,吳向明在普華永道從事醫療健康行業的咨詢業務。因為看好減肥市場,2004年吳向明辭職創辦了諾特。
根據衛生部2012年7月發布的《慢性病防治中國專家共識》,我國肥胖癥患者數量已經達到了1.2億人;而事實上,有減肥需求的人遠不止這個數字。在創辦十年時間之后,據祝祈介紹,諾特所積累的成功案例有14萬余名,他們平均每個月能減掉5—10斤。
發展到現在,諾特主要鋪設了兩條銷售渠道:一條是自建營養中心的模式,通過和三甲醫院相關科室如內分泌科的合作來擴大客源,另一條則是和美容會所合作,直接將產品賣給這些會所。
在創新中國比賽現場,評委之一的徐小平首先對諾特產生了濃厚興趣。其實這種情況經常會在諾特的推廣銷售中出現。例如在和醫院科室談合作時,一開始對方也都不理解,諾特就會找到那些也有減肥需求的醫生,讓他們先體驗一下。等一個周期的體驗完畢,雙方的合作也就順利簽訂了。
由于目前的客戶多以那些對減重有較強需求的對象為主,接下來,諾特還計劃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產品線來覆蓋更大的客戶群體。
在線下服務方面,除了建設更多的營養中心,諾特還計劃建立自己的減重專科醫院,針對那些因為特別肥胖而需要看護治療的人,以線下貼身指導的方式來給這些很難依靠自身力量減肥的人提供重點幫助。
而在產品方面,除了營養棒,諾特還開發了諸如膳食纖維粉、纖體咖啡等輔助食品。祝祈透露,公司接下來還會推出一款以南美藜麥為主要成分的代餐品,每天食用一次,1000元左右的套餐可供一個三口之家食用一個月。這款產品主要起到鞏固和維持作用,即針對那些對減重需求不是特別強烈的群體,讓控制體重成為他們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