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0日下午5點半,藍白相間的美國總統90004號專機,在北京首都機場的貴賓停機坪上漸漸停穩。
艙門打開,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和兩個女兒薩莎、瑪利亞滿面笑容地出現在舷梯上。雖然經歷了10多小時的跨大洋飛行,但米歇爾的臉上并無倦意,還是閃動著難以抵制的興奮。
米歇爾及其家人訪華,是繼中美元首2013年在加州舉行“不打領帶”的莊園會晤后,雙方創建“新型大國關系”的又一個創新之舉。
強大的白宮軟實力
首次站在中國民眾面前的米歇爾,選擇的服裝顏色沉穩,是著名華裔設計師林健誠的作品。
對此,美國之音報道說,米歇爾似乎在通過這樣的著裝,表達對中國悠久文明的敬意,也向這個國家的13億人民傳達友善信息。米歇爾的兩個女兒則選擇了色彩明艷的裙子和上裝,薩沙和瑪利亞在母親身后熱情洋溢地揮動著手臂。美國媒體認為,三代一同出行容易得到中國人認同。白宮特別強調,這將更加貼近中國社會。
去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美國加州展開“莊園外交”,當時習近平夫人彭麗媛也隨行,但是米歇爾卻因“家庭事務”而缺席,令關注“第一夫人外交”的國際輿論頗為失望。不過,上一次的遺憾,終于促成了此次美國第一夫人單獨專程訪華的外交創舉。
白宮方面強調,米歇爾此行不涉及政治,而是以教育、青年交流為主題的出訪。不過,世界媒體輿論卻不這么看。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在中美關系因奧巴馬接見達賴喇嘛而陷入低潮之際,米歇爾一家三代人同游中國,賦予中美此次“夫人外交”豐富的政治象征意義;美國媒體評論說,奧巴馬自上臺執政以來,一直將促進中美關系發展作為外交重點,有鑒于美俄在烏克蘭危機中的對抗白熱化,這一目標或許有著更廣泛的意義;日本《外交學者》的一篇文章則認為,奧巴馬政府希望向中國發出一個清晰的信息,即他4月出訪亞洲和推進“重返亞太”戰略,目標并不在于包圍中國;第一夫人訪華,凸顯中美兩國的雙贏關系。
實際上,米歇爾是精心打造的白宮軟實力的代表。作為一名老練的公眾人物,她在6年的總統夫人生涯中,完成了頗多吸引目光的任務。從著裝引領時尚到倡導健康飲食,從輔助丈夫競選到大聲疾呼“控槍法案”,米歇爾發揮的軟實力,讓人印象深刻。
在奧巴馬宣布參加2008年總統選舉之前,米歇爾在芝加哥大學擔任醫院副院長,年薪高達27.5萬美元,幾乎是奧巴馬的兩倍,同時還在6家機構董事會任職。入住白宮以后,她利用獨特的女性魅力,開始在一些非政治的“軟性”議題上大做文章,不斷塑造“健康、積極、優雅”的夫人形象。和奧巴馬一起出訪時,她會精心打扮,用得體的穿著來吸引人們的目光。她不止一次被雜志評選為“最佳著裝人士”,還成為時裝界的流行指標。她還倡導健康的生活態度,擁有發達的肱二頭肌,樂意露出一雙健美的臂膀。米歇爾所做的一切顯然不僅是為個人興趣,她的角色更像與奧巴馬總統“里應外合”的合作搭檔。
對奧巴馬而言,米歇爾致力于對抗兒童肥胖和支持軍人家庭,也正好呼應他的醫保改革以及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的重要政綱。米歇爾坦承,她與奧巴馬經常討論重要政治議題,是丈夫的“頭號密友”。
“夫人會”讓中美避免爭論
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專家史蒂夫·哈斯說:“相對硬實力外交上的激烈爭論而言,第一夫人的軟實力外交,就是選擇不和別人爭論。”顯然,米歇爾是帶著良好愿望來訪問的,她也肯定會在中國度過愉快時光。分析人士指出,奧巴馬派夫人單獨訪華,傳達出積極的信號,也體現他重視對華關系,同時也想讓米歇爾和彭麗媛建立好感與私交,讓兩國元首家庭增進友誼。與此同時,美國第一夫人訪華也能讓中國民眾看到中美合作的一面,加強對中美關系復雜性的理解;通過米歇爾展現的所見所聞,美國民眾也會加深對中國的了解。
中美此次推動“夫人外交”,其創新意義在于雙方正嘗試用新的策略建立互信。兩位夫人首次會面,細心安排的節目,也反映出文化輸出、傳統價值觀念的交流,是“夫人外交”的重要一環。21日一整天,彭麗媛以女主人身份與米歇爾訪問學校、游故宮、嘗家宴、看演出。顯然,活動內容的安排都展現了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魅力。在兩位夫人會面之前,國際輿論以為首場“彭米會”的時尚交鋒將是本年度的重頭戲,但一天的交往,讓大家記得的是彭麗媛秀了一手書法,米歇爾學習了乒乓球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主流媒體,都以米歇爾讓沉寂40多年的中美“乒乓外交”升華到另一層次作為報道重點。彭麗媛向美國第一家庭提起1971年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故事,饒有深意地點出一粒小球推動了地球,推進了中美關系改善和發展。此外,游故宮時,彭麗媛告訴米歇爾,中國人講究“家和萬事興”;米歇爾22日在北大的演講中則重申美國文化所推崇的價值。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分析稱,“夫人外交”表明中美關系越來越豐富,是發展到一定水平的產物。這樣的交往,對促進兩國元首之間的互信很有好處。據透露,習近平主席3月21日會見米歇爾時說:“感謝美國派來一位重量級形象大使”。這顯示中國最高領導人對米歇爾的欣賞,以及對她所發揮的正面作用的肯定。
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中美關系十分復雜,其中的基本結構問題,不會因為“夫人外交”而得到解決。目前中美之間既競爭又合作,雙方的利益矛盾也不少,好在雙方都努力將這些矛盾放進一個可控的框架之內。另外,兩國也存在治理觀念方面的不同。金燦榮指出,“美國始終覺得自己的模式是最好的,但中國認為美國的治理還只有200多年,而中國大一統已經幾千年,到底哪一個模式更好,還說不好”。金燦榮表示,中美之間有矛盾并不可怕,其實雙方的共同利益點也不少,“如果能把共同點張揚、比例增加,同時又把矛盾面控制住,那么雙方關系就算是布滿暗礁,也能夠在精心經營之下乘風破浪”。可以預見,今后的中美關系還會有磕磕絆絆,但是繼續“共同生活”才是主題。
“就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天鵝”
米歇爾曾感嘆第一夫人的生活“就像一只浮在水面上的天鵝”,“在水面上,看起來沉著平靜,但底下卻在拼命劃水……外表平靜,下面瘋狂。”
時至當下對于米歇爾的定位,《紐約時報》一篇長文稱之為“多變的個人主義者”——她堅持運動,并且喜歡上瑜伽,胳膊的肌肉很扎實。無論在白宮的菜園里忙碌,還是在晚會上,她身上都透出運動的活力。米歇爾還鼓勵兩個女兒參加體育鍛煉,同時倡導家人健康飲食,在推動防止青少年肥胖的運動中不遺余力。
她有著同以往第一夫人諸多的不同之處,這容易讓人理解。一位芝加哥黑人社區的女孩,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進入美國兩所最知名的高校,之后從事同社會接觸最緊密的律師工作,所以在為丈夫助選的時候她理所應當地認為她有條件憤世嫉俗,大聲抨擊社會的種種陰暗面,而當保守派指責她“太辣”、“太刻薄”的時候,奧巴馬則需要站出來解釋:先生們,這源于一位普通水管工的女兒最真實的愛國心。
身為第一夫人,她須適應白宮生活,做些循規蹈矩的事情,但她的“個人主義”仍十分突出。比如她會跑到附近的塔吉特超市購物,抬手為旁邊的顧客取貨架上的衛生紙;她會騰出更多時間去運動場觀看小女兒踢球,和女兒球友的母親聊閑天。她非常樂意在白宮為丈夫和女兒烹飪,情緒來了也會和一眾女性好友沖進牛排餐廳大快朵頤。
幾年來,她頻頻登上《福布斯》“最具影響力女性”榜、《人物》“最美麗人物”榜、《時代》“最具影響力人物”榜、《魅力》雜志“年度女性”榜等。關于上榜理由,《魅力》的頒獎詞很有代表性:“她致力于為年輕女性提供信息和靈感,幫助她們開闊眼界,讓她們敢于想象,自己是未來的領導者。”《華盛頓郵報》的人物文章則認為,同以往的第一夫人相比,她的許多不同之處,令“米歇爾的意義”成為社會和人文層面的一個顯眼命題。
那么,米歇爾意味著什么?顯然她給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從來沒有哪位第一夫人像她這樣走了這么遠,從一個平凡的黑人社區走到了白宮東翼辦公室,從“憤怒黑人女性”走到了美國新偶像的位置上。她的所作所為提升了美國大眾階層的社會地位,強化了家庭價值觀,給弱者以發言空間,告訴人們文化的真實多元性,告訴大家任何人都有平凡的一面。
“跟丈夫吵架后到鄰家串門”
這個世界上,凡事有唱紅,就必有唱黑。
日前,著名美籍華裔女作家胡曼荻,就在美國費城,狠狠唱黑了米歇爾一把——
一個人帶著兩個女兒和老媽,加上浩浩蕩蕩的隨從,獨自出訪中國,似乎有點詭秘,不像是正常的外交行為,反而像和丈夫吵架后,賭氣到鄰家去串門。
美國人對中國還是還有情結的,如果一個美國人說去了中國,會惹來周圍一堆人的羨慕:哦,好棒。
米歇爾的媽媽從小就想個中國夢,迫于生計,衣食不愁,卻沒有閑錢旅游,只好將夢壓在心里。老伴過世了,米歇爾不忍心讓她一個人在芝加哥過孤獨晚年,就把她接到了白宮,跟著總統過。兩個女兒學了中文,也嚷嚷著要去中國。白宮里的娘子軍似乎都想去中國溜達溜達。
奧巴馬2009年訪華,可能是66小時外交穿梭,女眷不易同行,上海進、北京出,總統在第一任期內,實在沒有閑情在國外多逗留。等到第二屆任期,沒有連任的壓力,米歇爾才明目張膽地訪華,名義為外交傳播美國價值觀,實則借公款公費旅游,因為中國的誘惑實在太大,老媽也抵不過,她們走的是典型的美國人去中國的路線:去北京看故宮和登慕田峪長城,吃北京烤鴨;到西安看兵馬俑;往成都訪問熊貓故鄉。
米歇爾趁著女兒學校春假,乘著總統專機,到中國圓滿了。詭異的是,中國國家主席和第一夫人接見這幾位白宮女眷后,雙雙去了荷蘭,去和孤家寡人的奧巴馬見面。這米歇爾卻沒有興趣陪老公,而是在中國玩得正酣。
美國的大把社交網站,已有很多人不滿意米歇爾的中國之行,認為她沒有任何公職,卻任意大肆花納稅人的錢,不是一個會持家過日子的第一夫人。不過這一切米歇爾充耳不聞,反正俺們留在白宮的日子不多了,能趕快利用手中的資源,讓一輩子沒見過世面的老媽過把癮,也算是俺的孝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