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不管是來自家人還是朋友的祝福,都少不了“馬上有錢”。在對比了銀行定期的定期利率和股市的大風大浪后,眼下不少國人將“馬上有錢”的方向轉到了“余額寶”、“理財通”、“現金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網絡理財似乎成為了新理財的“寵兒”,人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理財大戰!
“上網理財”的人超過六成
數字100數據顯示,49.1%的人對理財產品非常了解,39.3%的人對產品一知半解,11.6%的人則對此表示不了解。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是否有越來越多的國人正在投資互聯網理財產品呢?調查顯示,60.4%的受訪者正在投資,22.2%的人雖然還沒有投資,但是準備嘗試,12.7%的人仍處于觀望狀態,僅4.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沒有投資的打算。如今,數量可觀的金額回饋讓國人感受到了網絡理財的甜頭,互聯網理財產品也正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成為他們的理財新選擇。

在2013年的下半年,互聯網金融烽煙四起,銀行“躺著掙錢”的日子似乎將走到盡頭。在互聯網理財的投資者中,95.4%的人投資過余額寶,其次是理財通,占比15.4%,但是可以看出其市場份額的差距較大,余額寶成為最受歡迎及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一款互聯網理財產品。在互聯網理財產品盛行的今天,余額寶因其金額起點、時間不受限制以及高收益等優勢可謂賺足眼球及市場份額。在問及投資者的投入多少資金時,近4成的人投資金額在1萬元以上,其中1萬-5萬元的占比27.6%,5萬-10萬元的占比8.1%,而10萬元以上的占比也達到4%。此外,投資小額資金5000元以下的試水投資者高達42.5%,而17.8%的人選擇投資5000元-1萬元之間。可以看出,互聯網理財吸引了投資者手上閑散的小額資金,雖然其門檻較低,但流動性卻較高,投資者還應根據家庭收入開支的情況、未來資金需求的狀況等個人具體的情況來選擇互聯網理財投資。
如今,余額寶、理財通、現金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不少人把原先存在銀行的錢逐漸向新興理財方式轉移。數字100調查顯示,83.2%的人投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于自己銀行里的存款,14.9%的人會把購買銀行理財產的資金套現,10.4%的人會把實業里的資金轉投,9.3%的人則會抽取股市里的資金,另有5.3%的人資金來源是投入到信托黃金等理財產品里的資金。可以預見,銀行必會展開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硝煙彌漫的爭奪客戶的戰爭。
余額寶的“初戰告捷”讓其他互聯網企業也坐不住了,紛紛推出自己的各種互聯網理財產品,那么受訪者聽說過哪些互聯網理財產品呢?93.7%的人聽說過余額寶,47.2%的人知道理財通,24.2%的對零錢寶和現金寶有所了解,18.7%的人則聽說過活期通,另有17.6%的知道百度百,而天天益和現金通的知曉率也達到17.6%和7.3%。為什么這些理財產品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就如此深入人心呢?這或許也與其所帶來的高收益有關。本次調查顯示,7成以上的人滿意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僅1成的人表示不滿意,另有近2成的人則對此表示說不清。
從國人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的認知渠道上看,大部分的受訪者是通過網絡為獲取理財產品信息的主要途徑,排名第二位的是親戚朋友的介紹,占89.4%,電視則排名第三,占22.1%,另外,報刊雜志及書刊獲取的占18.1%,而專業人士推薦的僅占5.1%。看來,國人的理財的概念也將越來越年輕化、互聯網化。
“操作簡便”最吸引人
然而互聯網理財產品大多以高收益作為主要賣點,但當問及互聯網理財的主要優勢在哪些方面時,受訪者對給出的答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人們想象中的“收益客觀,高于傳統金融機構”,并不是受訪者的首選理由,在快節奏生活的今天,“快捷方便”更受人歡迎,占比77.4%,其次是操作簡單,占比58.8%,而收益豐厚則排名第三,占比53.2%,另外門檻較低,明細清晰也是吸引受訪者理由之一,分別占比48.6%和35.2%,此外,選擇追求時尚的僅占比6.9%。現如今,各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寶寶”以其簡單便利、相對自由且有更高收益的存取方式蠶食著銀行“領地”,這或許會令傳統銀行有更大的變化和反思。
互聯網金融雖然火熱,但安全問題始終是人們心頭縈繞的最大擔憂。本次調查顯示,73.3%的受訪者擔憂資金安全性得不到保證,50.3%的人認為監管機制的不完善會讓人隱憂,45.2%的人認為互聯網理財產品信用風險高,35.4%的受訪者對政策提出疑問,認為政策可能發生改變,另有24.3%的人認為互聯網技術有待進步。由此可見,正是緣于對互聯網理財產品安全的擔憂,影響了使用范圍的進一步擴大。除不斷加強線上金融交易安全性之外,更有義務加大互聯網金融知識的普及,從而提高國人對其的信心。
春節之后,包括余額寶在內的多款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路走低,上演了一出集體大跳水。受訪者是如何看待“寶寶”等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收益率下滑的呢?他們接下來的選擇是如何的呢?逾7成的人仍保持當前投資額不變,繼續觀望;2成的人會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僅1成的人會把一部分錢的錢“搬回”銀行。
在問及受訪者對于互聯網理財產品威脅到傳統理財模式的看法時,58.1%的人持贊同意見,認為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高收益、低風險的余額寶或理財通等產品;28.9%持反對意見,認為互聯網理財產品畢竟是新鮮事物,實力還很弱;另有13%的人表示不好說。與此同時,在問及受訪者對于銀行、基金等金融機構推出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的態度時,32.5%認為門檻較高,故不打算購買;26.1%的人愿意嘗試,將從其他產品中轉出部分資金投入;21.4%的人則更相信發行機構,會把其他產品中的全部資金轉入其中;而對此表示不好說的也占到19.8%。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作為一種新興的投資活動,發展時間雖尚短,但改變了很多人的理財習慣,所以傳統銀行也必須跟隨市民的需求做出一些變化。
互聯網理財產品發展空間待考

如今在資管領域,互聯網金融無疑是最熱門的話題。爭論、辯駁、思考,在極度的關切與喧囂里,有的人甚至預言,互聯網將終結傳統銀行的好日子。那么未來的江湖是屬于互聯網金融還是銀行理財產品呢?數字100調查數據顯示,62.7%的受訪者表示其發展空間很大,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收,僅14%的受訪者表示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發展,另有13.2%的人則認為存在很多令人擔心的問題,發展空間不大。毫無疑問,相對于傳統的銀行儲蓄,互聯網理財產品構成了強烈的沖擊,它的成長速度也是超常規性的,這一“零錢”規模不可輕視。而對于未來互聯網理財產品需要改進的地方,網上交易更安全、投資有保障、制度法律更規范及利益更加透明等都是國人關注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