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近期在北大演講時說過,做學問,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找到第一粒“扣子”,才是當下最重要的工作。
縱觀今天的中國市場,商業模式滿天飛,外來的、本土的、土洋結合的、實體的、虛擬的、虛實結合的商業模式種類繁多。“直銷模式”、”團購模式”、“資源整合模式”、“O2O模式”等商業模式成為各種人賺錢的工具和幌子,當資本運作、成功學、利潤數倍增長等“技巧”競相傳播時,許多企業被蒙蔽了雙眼,甚至將其奉為圭臬。
雖然30多年來,中國企業歷經眾多商業模式的洗禮,但是并沒有成就幾個偉大的企業,也沒有誕生幾個偉大的品牌。因為在構建所謂商業模式時,中國企業忽略了最根本的東西——正確的價值觀。許多商業模式創新的目標就是為了賺錢。于是,商業模式以“錢”為原點,最終設計出種種圈錢、騙錢、搶錢、偷錢的招法,反而拋棄了商業的根本——企業通過其產品和服務向消費者提供有益的價值。蘇格拉底說過,“人類努力的方向不應該是追求幸福,而是應該盡量避免不幸”。很多人賺錢是以傷害自己和社會為代價的,有的人通過不懈“追求”,把自己送到牢里,送到醫院。不與己為善,自然談不上與人為善。
任何一種商業或經濟模式如果不以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產品或服務為根本,本質上都是圈錢,是偷竊,是欺騙。喬布斯說,“不要去欺騙別人,因為你能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尤其不要在欺騙別人的時候欺騙自己。
德國的企業沒有每天談商業模式,也沒有在商業模式中迷失自己。德國的企業專注于研發最好的技術,用更好的產品服務社會,打造了眾多世界知名的百年企業,擁有許多優秀的產品和偉大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