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征泉一直在尋找自己,從而立之年開始,不斷地尋找,不停地探索,可以說一步一腳印,一歲一層樓,十稔一天地。現在,他的以重彩半工寫為主的中國山水畫,充分展示他唯美而又平實的繪畫風格且蔚為氣象。
鄭征泉 1945年生,福建省長樂縣人,1965年畢業于福建藝術學院,福建省畫院原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福建省畫院專業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福建省人大書畫院畫師。作品曾入選第六、八、九屆全國美展,首屇、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
2004年出版《鄭征泉作品集》。2006年3月應福建省兒童基金會之邀,赴香港、澳門等地參加義賣、展覽,并捐獻十幅大型作。2006年10月福建電視臺《八閩之子》 欄目專題播放“畫家鄭征泉”。2007年參加全國畫院名家扇面藝術邀請展。2008年11月參加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美術文獻展。2010年3月《后山又新綠》等作品入編《當代中國畫家作品集》(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4日福建電視臺《海西文化名人坊》播放“畫家鄭征泉”。2011年12月,13幅作品入編《中國藝術家》(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
在福建畫界,鄭征泉稱得上是多面手。之前,他畫過連環畫、文學作品插圖、水粉畫、磨漆畫、版畫、油畫、大型壁畫,皆有好評。
在他的40年的美術生涯里,讓他刻骨銘心的是他做過的兩項工作,最先從事的舞臺美術和10年的《福建文學》美術編輯。他把它們視作淬煉自己的熔爐,是自己美術創作的起跑器。舞臺美術的綜合性和全方位讓他得以嘗試各種各樣的藝術表現手法;而從事文學刊物的美術編輯,耳濡目染,從中汲取文學營養,更令他眼界開闊、胸襟豁朗。
征泉為人正直、俠義,是一個敢說真話的人,甚至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氣概。初次相識,或許會為他的表象所掩蓋。其實,他是一個在藝術上極為嚴謹,畫風十分細膩、追求盡善盡美的畫家。他可以在畫板前端坐數小時,茶飯不思,一心一意作畫,直至畫稿完成。
征泉的山水畫特色鮮明、別具一格。他以行云布雨一樣的筆觸,濃艷奪目的顏色寫出物象的蓬勃松活氣象,從而創造出一個屬于他自己的寧靜而生機盎然的世界。他的每一幅畫都有很強的直覺觀賞性,運用半寫工筆重彩,富有裝飾意味。突出了云之奇詭、樹之斑斕, 葉之醇厚、山之凝重。筆墨精到而不纖弱,繁密而不雜亂。其筆不虛發,墨不妄生。畫面境界縱深、設色典雅絢麗,卻無半點塵俗氣。
讀他的畫作,總感覺得到,他是用兩副目光:美術的和文學的目光觀察世間萬物。作品著力反映對大自然的生動而真切的感受,也表現出作者開闊的胸襟和超凡脫俗的想象力。因而他靜穆的畫里,會隱藏著諸多人物,自然涌露出生動的故事,耐人尋味。
清早,濃濃的霧氣,正無情地裹脅著天地萬物,那威嚴的陣勢足以令自然界噤聲。但霧氣卻掩蔽不住這一簇青瓦白墻,緊接著,是色彩斑斕的眾樹,那一棵棵多姿多采的花樹彷佛不是樹,而是從濃重的霧氣中款款走來的一個個少女,正懷著明麗而期待的心情,走向新的一天。霧氣讓她們顯得益發生動(《晨霧》)。《新寫舊村》表現的是深山中的一處老房子。然而,在畫家筆下,老房子竟好像脫卻年輪,洗去歲月滄桑,變得如此年輕靚麗,充滿生氣。但老房子的規制宛在,味道依然。畫家巧妙地利用靈動多姿的屋脊線,粉墻、雕窗間雜著樹木,顯現出老房子獨特魅力。
《平湖山中》設色大膽,全畫以淺黃淺綠近灰為基調。山巒起伏,水光瀲滟,營造出一種寧靜平和的化境。最奇的是山崗上散立的那些樹木,沉默而堅定。它們守望著山、守望者湖,守望著和諧,也守望著美好。
《紅山熱土》,展露的是一幅絢爛無比的秋景。秋的豐富、秋的熱烈、秋的歡悅一時涌上畫面,讓人心頭不禁一振。《村邊綠茸茸》山巒青翠、春水微波、花樹浪漫,撲面而來的是“無邊光景一時新”的盎然春意。
尋找自己,就是尋找個性,尋找最適合表現自己的藝術形式。征泉已然漸入佳境,但還在矻矻不已地尋找著、探索者,同時不斷地完善著自己的審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