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obrr是一個中美結合的團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它所面向的市場更加國際化:它是一款陌生人交友工具,并試圖用24小時就會消失的好友關系和“閱后即焚”的聊天內容來降低用戶結識陌生人的心理門檻。除了團隊所在的美國,在產品最初上線的時候,Sobrr也同時瞄準了中國市場。
如何想到這個項目?
Sobrr誕生的靈感來自于創始人楊通和幾個好朋友在舊金山參加過的一次單身派對。在和一群人狂歡之后,尷尬卻在第二天酒醒之后來臨:在自己常用的社交App上,楊通發現自己昨天醉酒時所發送的很多內容都顯得很混亂。
于是他有了做Sobrr的想法,即在社交產品都想要“沉淀”的今天,能否做這樣一款產品,在上面產生的內容會很快過期,能夠像在狂歡派對之后清晨來臨那樣翻到新的一頁?而這也構成了Sobrr的產品理念:人生不總是在于過去和將來,而是在于體驗每一個瞬間。
基于哪些點去做創新?
派對是Sobrr一個很典型的應用場景:用戶可以分享照片或者視頻到類似于“廣場”概念的平臺,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查看附近陌生人動態所構成的信息流,感興趣即點“cheer”或者直接評論,而申請添加好友得到對方通過后,雙方就可以成為“24小時好友”。
所謂的“24小時好友”是指,在這一天的時間內,雙方可以像線上好友一樣互動,但如果在這期間不是彼此都選擇“keep”好友關系的話,雙方的信息則會在24小時之后在彼此手機屏幕上自動消失。除了好友關系,在Sobrr上,所有的聊天內容也都是“閱后即焚”的,楊通和團隊希望陌生人之間的聊天也可以相對更加輕松。
Sobrr這樣的設計就像給陌生人交友過程的前期加入了一條緩沖帶:在添加好友時,可以不用擔心“弄亂了”自己的熟人關系鏈。它并不像Facebook和微信?!霸诰瓢衫?,被一個陌生人要電話號碼或者微信賬號你可能會很遲疑。”Sobrr相當于加了一天的試驗期來減輕用戶的心理負擔;在另一方面,Sobrr也鼓勵用戶更多地分享自己當下正在享受的有趣瞬間,而不是單純的“大頭貼”照片,這樣一來,在尋找好友時,也更容易找到趣味相投的人。
楊通認為,在美國,社交產品的細分化正在成為趨勢,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興應用正在瓜分著Facebook的市場:Snapchat更受高中生為主的年輕人喜歡,Tinder是大家想要約會時會選擇的App,而看精致內容時則會打開Instagram……因此楊通也同樣期待:“當人們想到派對上的陌生人社交時,就能想到 Sobrr?!蹦壳癝obrr已經獲得了由IDG資本領投的150萬美金天使投資。
今后將有怎樣的商業模式?
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Sobrr在不同市場想要針對的則是不同類型的用戶:在美國,Sobrr吸引的用戶大多是高中生和大學生,因為那里派對文化盛行;而在中國,Sobrr想要吸引的用戶則是大城市為主的白領用戶,也就是“在華的老外、外企的中國人以及一些英語還不錯的用戶”,要為這群人打造一個聚合的圈子,用圈子來讓他們尋找同類。
在盈利方面,楊通和團隊更傾向于“從線上到線下”的過程,比如周邊商家即時的打折優惠信息也會出現在附近的信息流中,并將在24小時之后過期。比較有趣的是,Sobrr上面信息流的呈現方式是左右滑動屏幕時,屏幕上方會不斷掉下來小方塊,在瀏覽信息時能帶來不錯的驚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