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業化時代,大到一臺汽車,小至一只手表,生產方擁有嚴格的體系去驗證產品的質量,以保證交付到市場的產品達到最佳。然而當人類文明進入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這項規則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一款APP完成開發后面向市場,有人贊美,有人吐槽,甚至有人進行盜版和改寫,大眾的參與導致APP再難以像工業時代那樣被生產方嚴格把控。這是王軍在2011年決定創辦Testin的主要原因。這家真機自動化云測試平臺面向海內外超過27萬的移動游戲和應用開發者提供服務,已累計幫助開發者測試移動應用超過6000萬次。
正如2014年霸占App Store下載排行榜第一名多時的Flappy Bird,這款簡單的像素鳥游戲從各種渠道被下載,然后安裝至成百上千部各種型號的移動終端內。顯然,它的開發者阮哈東(Dong Nguyen)已經失去了對這些軟件運行效果的把控,他甚至無從了解Flappy Bird在某些機型上是“打開—閃退”還是順利運行。但這一點——對APP兼容性和在不同終端上的運行效果提供檢測和解決方案——正是王軍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上切下的一塊蛋糕。“應用上任何質量的忽視都有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而現在的開發者很難自己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Testin云測存在的價值。”
令人頭疼的應用測試
2007年,王軍團隊在為中國移動交付飛信項目,需要每一到兩天針對飛信的update版本在約200部Symbian、Windows Mobile和Java系統的手機上進行檢測,看飛信的各個功能是否可用,以及在不同型號的機器上有什么問題。此外,他們還要定期到某些遠端省市,如廣西、云南、四川、重慶、新疆、青海等地,在實際網絡環境中測試飛信的運行狀況。
王軍總結說,那段時間的工作內容一是保證應用能在手機上能跑,二是保證應用在這個手機上到那個地方的網絡也能跑。測試是開發過程中最最難過、最最難以搞定的環節。微軟幾乎是全球最重視軟件測試的企業,但是用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的話說,之前的軟件工程時代需要如此,開發、測試,然后銷售提供服務;然而現在人人都成了開發者,卻并不是每個團隊、公司都具有這種龐大的工程體系,讓開發者對發布測試進行完整的驗證是不現實的。而缺乏完整的制度體系,移動終端的碎片化,對這一現狀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在中國,由于谷歌官方GooglePlay市場的禁用,Android應用的分發并沒有一個類似蘋果App Store的統一渠道,應用上線前的測試發布環節也沒有機制去驗證它是不是能在所有的機器上安裝,運行是否流暢。這意味著,APP在發行前所有的測試,全部需要由開發者團隊自己完成。
測試成了軟件開發過程中最令開發者頭疼的痛點,王軍在工作經歷中的切身體會也使他覺得,或許可以在這個痛點上做點什么。
大叔的創業
2011年,王軍和團隊成立Testin,一部部買來市面上所有主流型號的手機,連線、組柜,搭建起了最早的Testin云測試平臺。那時候的他們恐怕完全沒有想到,3年以后,僅僅Testin北京機房就擁有了3800多部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及OTT盒子終端。它們擺在100多個黑色機柜里,一個機柜里配有32個終端,全部按照自動化的腳本在執行應用測試。
2012年5月,Testin所做測試次數達到100萬次;2013年5月突破1000萬次;2014年6月跨越到了5000萬次。測試次數呈幾何數暴增,從一定程度證明了王軍團隊堅定3年只做測試的正確。
創業之初,王軍就確定了一個目標:自己所做的一定是努力之后就會有結果的事情,而不是一定比別人更優秀的事情。因為他的團隊并不年輕,甚至稱得上是大叔級的。大叔級的團隊看待問題會多一份冷靜,少些沖動,包括在融資選擇投資人的問題上,大叔們也有深思熟慮的考量。
Testin成立不到3個月的時候,某家大公司就表示了收購意向。隨后一段時間內,百度、阿里巴巴、騰訊BAT三大巨頭也分別派投資人跟王軍聊過投資。但在Testin團隊看來,做測試服務商就必須保持中立,不能帶有任何的傾向性。無論是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還是BAT之外的公司,如果剛開始站隊很明確,以后很可能就很難再有機會去服務另一部分客戶了。另一方面,王軍團隊認為測試服務是他們想做的一件很大的事情,不希望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獲得巨頭的呵護。
最終,Testin選擇了IDG資本,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把測試這個盤子做大,和巨頭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而不是依附。投資后,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對王軍說:“你一定要在一條大河上,因為大河未來是要產生水的,一定會把你浮起來。你現在不用擔心。”
王軍確實也不太擔心,他認為有一天所有開發者都會成為百萬富翁,Testin服務了100萬個這樣的百萬富翁,自己總不至于還仍然是個窮人。只要順著開發者成長,就總會有對他們提出的更高要求,這種要求也會為他們帶來實際利益的增加。
連接開發者和終端廠商
Testin的測試服務采用“免費+增值”的模式,對開發者提出的個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務要求進行收費。在Testin云測試平臺上傳APP測試后,Testin會詳盡列出測試環節中所有的參數,并會提供自動輸出錯誤、報警等測試日志服務,同時還會出具UI截圖、內存、CPU、啟動時間等在內的專業化測試報告。在報告中,Testin還會用顏色標注問題的嚴重程度:紅色是致命錯誤,需要趕快解決;黃色的錯誤屬于亞健康;綠色的和藍色的基本就是正常。
在王軍看來,開發者關心的其實只有兩個問題:一是什么導致應用不能跑,二是還有哪些地方值得優化、能否跑出更好的成績。因此,幫助開發者提前發現、演示出有可能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報告進行智能分析,深度挖掘測試數據,從而為開發者提供更為直觀的解決方案,是Testin接下來一段時間內的努力方向。
除了軟件,還有硬件。硬件廠商能夠確保移動終端的芯片、電路、ROM和預裝軟件沒有問題,但卻無法判斷這個終端出廠之后,開發者的應用是不是針對這個終端做了優化,它的運行效果如何。手機使用過程中一些經常出現的問題,像死機、軟件崩潰、操作呈現慢動作、莫名其妙耗電加大、機身發熱等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軟件的不完善,而非手機的硬件故障,而這些問題會真實影響硬件終端的口碑。
軟件的不完善完全可以在測試階段修復,從而把對終端使用效果的影響、給用戶帶來的使用體驗傷害降到最低。所以在測試過程中,Testin衍生出的一套副產品“安卓中國終端指數”,通過對應用的測試排出了移動終端的各項指數,列出了如最快的手機、最穩定的手機、兼容性最高的手機等等,也提出了終端廠商自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邊為開發者提供服務,一邊與終端、芯片廠商合作,Testin無意間連接起了移動互聯網中兩個最為關鍵的元素,也使得成立了3年多的Testin具備了別家不可比擬的先發優勢,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真機自動化云測試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