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業于香港大學的90后青年余佑謙,在校時便被同學視為學霸。在港大念書時他開辦過補習社,也很樂意為同學答疑解難。今年五月,他與在香港相識的好友一同開發了一款移動應用Snapask,旨在為學生預備考試題目,解答考試難題,已經先后在Android、iOS平臺上線。
學生只需用手機拍下書本上的題目并上傳到Snapask,就會有余佑謙邀請的大學老師協助回答問題。從香港趕往深圳接受創業邦記者訪問的余佑謙說,自己在讀書時經常遇到學習上解決不了的問題,通常情況下,會去找老師或補習老師,但這樣的資源與渠道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接觸得到的。“我們上線這樣一款產品,就是希望能在學生有學習難題時,可以在很短的時間里響應他們,協助他們去解決問題,并激發出對學習的興趣?!?/p>
分別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的江則希、馬麒琳是余佑謙的兩個主要創業伙伴,三個人年紀相仿,這支90后組成的團隊目前已獲得了200萬港幣的投資。
為什么做這個項目?
余佑謙希望Snapask能讓學生用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在平臺上完成提問和分享。他在港大念書時創辦的補習社曾經拍過一些教學片,并放到社交網站上分享,這種方式頗受歡迎。但他也發現,在社交網站上做這件事很分散,缺乏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與支撐平臺。于是,在去年他組建了公司,推出了面向中學生用戶群體的Snapask。
Snapask目前主要以兩種方式服務于學生:一是與學校合作,所在學校的老師根據不同的課程、班級組建不同的群組,學生在群組里可以與老師在線互動,尋找解決學習難題的資料與方法;另一種服務方式是邀請大學老師來協助他們解決這些學習上的難點。顯然,僅憑自己的團隊無法應對為數眾多的學生用戶的需求。而且大學老師能為這些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輔導。
“我們是想協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給出答案?!庇嘤又t說,在學生把問題提出來放到平臺上之后的一個小時之中,他們會完成兩個動作:一是對這些題目進行審核,這是為了防止有學生“亂拍”,或由于不想做功課而把大量習題提交上去;二是審核題目的分類、內容等是否有問題,最后決定是否由老師協助去解決這些問題。
盡管Snapask對學生上傳的問題設有審核機制,但余佑謙說,他們更希望鼓勵學生多發問,對于那些在學習上遇到比較大困難、提問比較多的學生,將考慮在未來請老師對這些學生以在線的形式進行補習。
Snapask創始團隊成員之一馬麒琳說,一位老師可以在一天之內在線回答600個學生的提問。這是因為學生不大可能在同一時間里同時發問,“但即便如此,在提問高峰期,一個老師同時回答100個左右的問題也不會是難題。”與此同時,他們的后臺系統也會對大量的問題進行分析。“比如說,幾個學生提了類似的問題,我們就可能會把它們歸納成一個問題?!?/p>
有哪些盈利方向?
余佑謙介紹Snapask時說,在未來學生除了可以通過手機拍照的方式提交問題外,也可以用語音的方式提交問題。此外,他們也正在開發網上教室的功能,也就是說,學生可通過視頻與老師進行更直觀的交流。
Snapask在App Store定價12元,除了在蘋果應用商店下載付費外,它的另一個主要盈利方向是與學校合作進行收費。所合作的學校,可以通過分班級、年級、科目等建立不同的群組,垂直化地服務本校的學生,即前文所提,在這些群組里,學生可以提問,分享到相關資料,并與所在班級的老師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當然,即使這些學生用戶所在學校沒有與Snapask進行深度合作,他們也能在這個開放平臺上自由地提出學習上的問題,并獲得幫助。余佑謙邀請了一些大學老師來服務那些下載了Snapask,但所在學校并未與這個平臺進行合作的學生用戶。
余佑謙說,在早期他們最大的支出是邀請大學老師的人力成本,但他們會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資料庫?!霸趯恚覀兛梢酝ㄟ^這個資料庫直接解決掉許多問題,人力成本的支出也會更穩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