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出意外,2014注定是中國電商史上最為“打眼”的一年:聚美、京東、阿里先后赴美IPO。而過去三年,關于這3家公司的討論,大多集中在聚美內部是否會崩盤,京東的錢是否會燒完,阿里能否再次贏得海外投資者的信任等問題。在人言可畏的語境下,你很難相信上述3家公司會有今天。它們至少是階段性地回擊了質疑。
其中,阿里如能IPO,則有可能創造中國乃至全球份量最重的一個互聯網公司上市奇跡,而淘寶作為其核心資產,也終于走到了最牛資本市場的檢閱臺上。
但是,我們想說的是,中國消費市場可能正在迎來一個“去淘寶化”的時代。
以此前上市的京東、聚美為例:如果說京東是從平臺模式來蠶食天貓的市場份額的話,聚美以及唯品會所代表的閃購模式則是從消費模式來解構淘寶所代表的中心化購物體驗。對于阿里來說,日益強大的京東是天貓最現實的威脅,而閃購平臺則是把淘寶的目的性購物轉化成沖動性購物的最佳場所。
這還沒有完。過去幾年,依附淘寶而生的諸多導購網站經過大浪淘沙,正在從淘寶的朋友變成淘寶的競爭對手。盡管這些競爭對手在量級上對淘寶還遠遠構不成威脅,但它們代表了一種趨勢。本次封面專題中,我們選擇了美麗說、蘑菇街和米折網這三家當年給淘寶帶去無數流量的電商奇葩,看看它們是如何在淘寶的步步緊逼下,讓自己從單純的淘寶客涅槃為獨立B2C平臺的。
過去幾年,中國B2C創業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過山車般的輪回,風光一時的明星公司大多銷聲匿跡,而美麗說、蘑菇街等網站的重生,也許能為我們揭示這其中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