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主可控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服務器,這可能是王恩東和浪潮人多少年來的夢想,當這一夢想隨著天梭K1的誕生而成為現實后,王恩東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說,天梭K1只是開始,實現完整的產業化部署和規模化應用才是最終目標。
主機市場是戰略必爭之地
在主機或高端服務器市場,打破美國壟斷是中國信息產業長期發展不可避免面臨的挑戰。通過天梭K1的研發,浪潮掌握了先進的主機技術,這就像拿到了全球主機俱樂部的入場券,具備了在產業鏈核心環節打破壟斷的條件。但是,已經被長期壟斷的市場,別人怎么會樂意讓一個后來者輕易闖進去?
“沒關系,不能被請進去,我們就打進去!”作為天梭K1項目的負責人,王恩東說,浪潮已經做好了打攻堅戰的準備,從主機這個產業核心環節開始,打這場反壟斷的攻堅戰,并建立一個基于K1的生態圈,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參與到這場攻堅戰中,打出國產主機產業的發展空間,實現整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王恩東把K1所屬的主機類產品稱為“戰略必爭”的核心設備。他解釋說,戰略必爭在這里有兩層意思,一是主機設備很重要,是信息化的核心裝備;二是我們長期落后但必須要長期做下去。因為戰略必爭,所以浪潮在這條路上義無反顧。
為了國產主機的產業化和應用規模化,浪潮在天梭K1發布之前就尋找能率先使用的用戶。由于得到了政府和銀監會的大力支持,中國建設銀行新疆分行成為最早“嘗鮮”的用戶單位,并獲得成功。也正因為如此,當K1正式發布時,與大家見面的不但有實實在在的產品,還有實實在在的應用,國有銀行、跑關鍵業務應用、持續運營近兩年,這些都無疑為K1加了分。
作為高效能服務器和存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王恩東,對服務器領域的技術和用戶應用情況自然是非常熟悉,他知道,要想讓K1走向產業化,光是浪潮唱獨角戲,那就沒戲了,必須聯合其他產業鏈上的廠商,形成一個基于K1的產業生態圈,大家一起唱戲,那這出戲才能唱火、出彩。于是,去年9月,在工信部的直接支持下,由浪潮牽頭,聯合了國內16家骨干企業成立了國產主機系統產業聯盟,首次將分散于各個產業環節的國產力量整合為一條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這些企業的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將全面支持天梭K1系統。王恩東說,目前已經有更多的廠商表示要加入到產業聯盟中,共同“為國產主機代言”。
主機國產化為用戶解綁
發展國產主機是國家戰略,對于用戶的應用來說又有多大的意義?王恩東說,從長遠看,主機國產化的最大受益者是行業用戶。對于大部分用戶而言,國產主機將從真正意義上帶來核心信息系統的“自主”選擇權,為長期綁定國外設備的信息化建設 “減負”,同時,信息系統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性也將得到有效控制。
王恩東分析說,目前,IOH(IBM、Oracle、HP)在中國主機市場占據支配地位,三家企業技術實際都是封閉的。客戶一旦采用某一類產品,比如主機,配套產品和服務就只有從這家企業購買,用戶選擇無自由,成本被控制。王恩東以維保服務舉例說,IOH普遍采取“迭代式”的服務收費策略,每年收取前一年總價的20%以上,如采購一臺100萬元的主機,第一年維保為20萬元,第二年就會增加到24萬元,以此逐年疊加。主機服役期限一般長達5年以上,用戶在主機服役期內投入的服務成本遠遠超過了當初的購買成本。此外,他們還有各類服務收費的霸王條款,例如要購買維保服務,必須先將此前的空檔期費用補齊,假如用戶要購買第二年的維保服務,必須先將第一年的費用補齊才可以。
王恩東認為,只有推動主機國產化和自主主機產業的發展,才能夠將用戶從國外廠商不合理的控制中解脫出來。“K遷工程”就是要從根本上為用戶的核心應用系統“解綁”。
采訪手記
與天梭K1的高調發布和大張旗鼓推廣不同的是,作為K1的總負責人,王恩東依舊保持著一貫的低調和謙和,比起那些善于指點江山的業界領袖,他更像個學者。
說起K1應用中遇到的困難,王恩東說,最大的困難來自國外基礎軟件不愿意支持,其實,K1的操作系統K-UX是通過Unix 03標準認證的,那些基礎軟件要想支持你,就是舉手之勞,但他們更想做的是利用已有的產業鏈優勢來遏制你。用戶的觀念轉變也是K1推廣應用的一大障礙,不過,王恩東說,這需要慢慢來。
“K遷工程”說白了就是要替代國外主機,王恩東說,他不認為將來主機市場就得是國產的天下,這個市場應該允許多種產品存在,過去國外產品幾乎占了主機市場全部,未來他們的份額一定會下降,從而形成新的市場格局。美國政府一方面對中國嚴禁高技術出口,一方面又不想讓中國的企業發展高技術,這完全是霸權思維。
從K1研發到“K遷工程”,王恩東稱這個過程“喜憂參半”,他說,其中有無奈,也有欣慰。招標過程中人為設置的障礙、并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這些都讓他們一聲嘆息;而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用戶喜歡K1,愿意測試、使用K1,他們又從心底暢快。
王恩東說,他已經感覺到了主機國產化的春天來了,原來好比是零下30度的堅冰,現在到零度了,要開始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