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上,操作系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說,Windows的發布引領了全球計算機應用的風潮的話,那么毫無疑問,今天安卓、iOS智能移動操作系統的出現則創造了移動互聯這一世界性趨勢。很顯然,誰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統生態鏈,誰就會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發展中掌握足夠的話語權。因此,越來越多的組織、機構和廠商都在紛紛發布新的操作系統產品。
2014年初,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下文簡稱“中科院軟件所”)與上海聯彤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聯彤”)聯合發布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COS(China Operating Systerm)。與市場上絕大部分操作系統產品只專注于某一個特定領域不同,COS所瞄準的目標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電、機頂盒、PC等,涵蓋了移動互聯、家用桌面、物聯網等多個應用領域。
不過,在以上這些領域里,都存在著擁有絕對實力的對手,COS如何才能立足?
COS系統的多平臺計劃
聯彤公布的資料顯示,其成立于2012年3月,是由中科院聯合國內研發和產業力量組成的高科技企業。在聯彤的計劃中,COS操作系統將會面向手機、PC、機頂盒等不同的終端產品。由于平臺的不同,其也會分為不同的版本。這些版本在底層方面的代碼結構是相同的,不過在驅動、UI、傳感器等接口方面,有著差異化的模塊支持。
舉例來說,應用于PC端的COS系統主要支持基于x86的硬件平臺,并有計劃對64位硬件進行支持;而在移動端COS系統則會首先選擇支持ARM的指令集。同時,在機頂盒產品上,COS系統會加入遙控器支持、點播、CA驗證等模塊,而手機產品則不需要這些內容。此外,手機與平板電腦的UI接口也會有所不同。上海聯彤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斐利表示,聯彤會根據不同終端的特點,在COS系統基礎上進行針對性的改進、修訂和定制化開發。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希望開發者可以在應用編寫過程中不用考慮硬件平臺的差異。”陳斐利表示。不過他同時也承認,現在這個目標還沒有達到,“還是需要再編譯一次”。據悉,這一融合性的工作預計會在2015年左右完成。
在聯彤進行的COS系統演示中記者看到,目前PC端的COS系統在UI和操作體驗上與當前主流的Linux發行版類似。而機頂盒產品方面,COS系統的UI設計則與PC端迥然不同,利用遙控器可以直觀進行操作。同時,現場擺放的機頂盒還帶有云游戲、點播等應用。
運營商正在測試COS系統產品
聯彤所提供的公開資料顯示,COS系統以Linux內核為基礎,由中科院軟件所和聯彤共同設計、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同時,中科院軟件所對Linux內核進行了安全方面的修補,以及性能增強。陳斐利介紹說:“COS系統的原型研發從2011年7月~8月開始,2012年年底誕生出第一個原型系統。2013年7月,東方有線基于COS系統的機頂盒產品開始進行驗證和測試。”目前,搭載COS系統的機頂盒已經擁有了正式用戶。
上海聯彤網絡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研發部總監唐亮認為,相對于手機終端方面的激烈競爭,較為溫和的機頂盒領域更容易讓COS系統切入進來。
陳斐利表示,目前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已經在對搭載了COS系統的手機終端進行測試。同時,在移動終端產業鏈上的相關廠商,包括芯片、解決方案、終端等多個環節,很多都已經觀看過COS系統的演示。他認為,在與運營商、廠商商討過商業模式和產品計劃后,搭載COS系統的手機終端產品最快會在2014年第三或者第四季度問世。
“我們希望中國能出一批與蘋果競爭的廠商,而不是說聯彤公司出了一個能跟蘋果競爭的聯彤手機,這不是我們的戰略目標。”陳斐利表示。
COS的底氣
做全平臺而且面向普通消費者的操作系統,COS甫一問世就打出這樣的旗號,讓外界不由得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底氣?
“操作系統產品如果不能服務于基本用戶,也就等于沒有進入到生態環境中,由此技術會越來越落后,差距會越來越大。等到像微軟、谷歌這樣的廠商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覺得你根本沒辦法挑戰它。”陳斐利表示,“因此我們必須要進入到市場中經歷競爭和PK。就算打輸了或者市場份額不高,也比縮在后邊要好得多。”
那么,COS究竟依靠什么來與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統相PK?根據公開信息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特色功能 目前COS系統可以支持多窗口操作、實時多任務、語音語義識別等功能。同時,其還對用戶提供了云服務。
性能表現 官方資料顯示,COS系統使用原生應用時,在同等硬件平臺上,其啟動速度比目前國際主流操作系統快30%以上,對內存等資源的需求僅為一半。
應用支持 除了COS系統的原生應用以外,其還可以支持HTML 5應用。同時COS可以加載第三方的虛擬機,運行Java應用程序。目前,COS應用商店內,可以運行的各類應用程序已經超過10萬種。
聯彤方面表示,目前COS系統上已經有了第三方的安卓虛擬機應用,因此可以在COS系統上運行安卓的應用程序。
在開發者支持方面,COS開發者可以使用官方工具快速移植COS手機應用到智能電視和機頂盒等終端設備上。
安全防護 官方資料顯示,COS系統從硬件、內核、應用、網絡到生態系統都有完善的安全策略和軟件支持。目前,COS系統中只有唯一的應用商店——COS應用商店,以從應用入口近篩選與認證,防止惡意軟件的進入。
同時,作為COS系統的開發者之一,中科院軟件所給予了這一操作系統產品很大的支持。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所長李明樹認為,隨著棱鏡門、Windows XP停止支持等事件的發生,操作系統已經上升到了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此次發布的COS,意在打破國外在基礎軟件領域的壟斷地位,引領并且開發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中國特色的操作系統。
配文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國產?
民族技術、自主知識產權這類名詞在ICT產業中并不少見。在這其中,既有像北斗這樣讓人眼前一亮揚眉吐氣的真貨,也不乏漢芯這類魚目混珠掛羊頭賣狗肉的“山寨”。
對于這些“國產”、“民族”,絕大多數人都是霧里看花,拋開分辨能力不談,很多人甚至都不可能有機會接觸到實際產品。而與此相反的是,那些“國產”所要抗衡的“舶來品”,卻依靠成熟的技術、低廉的價格,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和市場青睞。
這恰恰就是很多“國產”的軟肋。技術出來了,卻沒有產品,沒有應用,更沒有生態系統,花費了不少時間與金錢,產品卻遲遲走不出實驗室或在實驗室門外徘徊不前。用戶無法接觸到產品,國產技術的價值又在哪里?
必須承認的是,這其中有一些技術是羞于被公之于眾。一旦公開,很有可能迅速被揭開面紗暴露了本質。但是我們也要相信,很多國產技術確實是科研人員的嘔心瀝血之作,只不過,其在商業模式、渠道構建等某些其遇到了一些瓶頸。
COS操作系統自發布以來,網上對于這一操作系統的評論不絕于耳。其中有贊揚,不過也有很多“吐槽”。這對于COS系統的運營方聯彤來說,名氣迅速擴大,不能說不是好事。但是同時,質疑COS系統抄襲安卓的聲浪也隨時可能將其毀滅。
不過,既然COS系統選擇了面向普通消費者市場,而不是打著“國家安全”的旗號面向封閉專用領域,那么可見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和聯彤對其的信心。如果這樣的話,在商業模式方面允許的話,何妨先把這一系統放開下載呢?
在這一方面,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是一個非常正面的例子。早在五六年前,北斗系統就已經開始在海洋漁業、運輸系統以及抗震救災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并迅速形成了完整的國產化產業鏈。完整的應用體系使得北斗系統在隨后的推廣方面迅速得到了市場的接受。
對于普通人來說,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國產技術?我想,一個貼近最終用戶,具備全方位生態系統的技術,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