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很多公司高管的演講方式不同,Fusion-io總裁與首席運營官Lance Smith并沒有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介紹公司的運營情況和策略方向上。與之相反,占據他演講幻燈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與NAND閃存相關的技術解讀與產品介紹。
“我們產品的根本出發點,就是NAND閃存技術。”Lance表示。
技術:安身立命之本
NAND閃存市場近五年來的發展速度可以說是有目共睹。在這方面,NAND閃存市場的銷售額說明了一切。綜合多方數據來源,2009年全球NAND市場單季的銷售額在35億美元上下,而到2013年底,這一數字則達到了超過60億美元。
Fusion-io正是伴隨著這片市場的欣欣向榮成長起來的公司。在一塊PCI-E卡上放置雙閃存模塊、發布兼具SLC和MLC優勢的SMLC、推出服務器直連技術,甚至在2009年就拿出了IOPS近億的閃存卡,Fusion-io將很多精力都投入在了挖掘閃存技術潛力方面。這使得很多分析師認為,對技術的執著使得Fusion-io最終擺脫不了被收購的命運。
但是在今天來看,與Fusion-io同時代的廠商能夠保持獨立運營的已經寥寥無幾。恰恰是在技術方面的專注,讓Fusion-io有了在市場上安身立命的本錢,也反過來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從2008年開始,Fusion-io得到了多輪融資,并最終實現上市。
Fusion-io在做什么?
如今,Fusion-io在技術方面重點解決的是提高閃存技術的可靠性、可管理性與性價比。2010年,Fusion-io推出的VSL方案就著眼于這樣的目標。VSL主要的作用就是將不同的存儲產品ioDrive虛擬化形成資源池,進行統一的調配,并給予上層應用統一接口。Lance認為,這一解決方案不僅帶來了低延遲的特性,同時也可以對NAND進行良好的管理,糾正誤碼率。同時,Fusion-io也借此與行業機構合作,推出了面向應用的接口方案。
“我們通過這樣的方案,幫助Linux進行閃存腳本存儲感知我們通過這樣的方案,對SQL做出了貢獻,實現了對象型的數據庫閃存接口;我們通過這個方案,使得閃存編程基本指令能夠實現更好的表現。”Lance表示。
控制器算法是NAND閃存產品的靈魂。多年來,通過算法的優化,Fusion-io在很多地方得到了突破。Fusion-io不僅是首批將MLC顆粒引入到閃存產品市場上的廠商,同時還推出了閃存數據自我修復的技術。此外,Lance表示,Fusion-io產品的閃存預留空間是競爭對手的一半,這使得在成本方面其更具有優勢。
Fusion-io在技術上卓有成效的突破,使得其產品能夠為用戶所認可。Fusion-io全球運營副總裁Ian Whiting表示,在對超過800位受訪客戶的調查回訪中,客戶滿意度超過了80%。
在技術之外,Fusion-io對于生態系統的構建也非常看重。Fusion-io亞太與日本地區副總裁 Charlie Foo認為,中國市場蘊藏著廣大的機會。未來,其不僅會在國內持續與合作伙伴保持緊密的聯系,同時也會不斷拓寬渠道建設,優化生態體系,并與獨立軟件供應商展開深度的對接與合作。
“我們自己在公司內部開玩笑說:‘Fusion-io進入了2.0版本。’”Charlie表示。
“我們在不斷探求最可靠的技術和解決方案。”Lance表示,“我們也在不斷把閃存技術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