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APEC峰會期間事務繁忙。在新聞鏡頭里,現年61歲的習近平沒有以一臉倦容示人,但是頭上的白發仍然十分醒目。
另外,“打虎”兩年,較習近平年長5歲的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也有絲絲白發。
這與過去中國在任國家領導人慣常保持一頭黑發形象的傳統不相一致。習近平和王岐山顯然打破了常規。
被人民網、環球網等媒體轉發,原載于新加坡《聯合早報》的一篇文章注意到了這種變化。文章指出,國家領導人日理萬機,沒時間染頭發或者白頭發長得太快無需“大驚小怪”,不過白發能夠“讓人看到執政者人性化的一面”,“也因為執政者和普通人有相近的煩惱,在宣導其施政過程能先天下之憂而憂時才顯得有說服力”。
越來越“流行”的白發
事實上,在此之前已有一些高級領導人逐漸突破過去染發的慣例。
2008年汶川地震時,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災區工作時就被眼尖的網友發現,兩鬢現出了不少白發。
現年59歲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兩鬢白發幾乎成為了他的標志。此前,身兼廣東省委書記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他就以兩鬢斑白不染而知名。接替汪洋擔任廣東省委書記的胡春華,同樣是一位不染發的地方一把手和中央政治局委員。
女高官的白發更加引人矚目。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和外交部前副部長、現任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都是白發女高官。
白發曾經在生意場和政治圈里被視為理想和完美的標志。18世紀的美國殖民者經常使用白色或灰色假發,認為這樣可以獲得更多尊重、權力和繁榮。這一傳統來源于舊時歐洲的上流社會,白色、卷曲的假發象征著不溫不火、文質彬彬以及德高望重。
現如今,白發幾乎成為執政者悉心操勞國事的標志,英國民眾就曾經見證了該國幾任首相在任上頭發漸白的過程。
2010年5月,年僅43歲的卡梅倫成為英國近200年來最年輕的首相。然而卡梅倫上任幾個月后,就有英國媒體捕捉到了他新增的白發??穫愖约阂沧⒁獾搅诉@些變化:“我有了一些白頭發,而且我覺得還會再多一些。”他的前任布萊爾和布朗也都在首相任期內頭發變白,“這是一個殘酷的過程。”卡梅倫說。
白頭的情況幾乎在歷任美國總統身上都發生過,也因此有了一種“1年美國總統任期平均會讓人老2歲”的說法。吉米·卡特在1977年1月宣誓就任時朝氣蓬勃,但4年后卸任時,拜伊朗人質危機和國內能源短缺等問題“所賜”,他變得衰老而蒼白,本來僅兩鬢略有白發的他變成幾乎滿頭銀絲??肆诸D則在入主白宮僅僅兩年后就成了“銀發老頭”。
說好一起到白頭,你卻偷偷焗了油
盡管不少從政者鐘情于頭頂白發,不過環視中外政壇,染黑發的例子也十分普遍,對于年齡偏大的政客來說尤其如此。
70歲才當上總統的里根,是美國最年長的總統,在8年任期內他始終保持一頭黑發。
臺灣也有染黑發的傳統。2005年訪問大陸前夕,時年69歲的連戰特意將頭發染黑,加上連日研讀資料,瘦了好幾公斤。核心幕僚形容說:“老板(連戰)對此行非常期待,也非常慎重,心情很不錯,看起來年輕了好幾歲?!?/p>
頭發顏色最變幻多端的當屬美國總統奧巴馬。當他首次以新任總統身份鉆進總統專機“空軍一號”機艙時,頭重重地碰到機艙門上。在攝影記者們把總統的撞頭特寫發布于媒體上后,美國民眾驚訝地發現,奧巴馬的頭上夾雜著一片白發。
經歷總統競選后,奧巴馬竟然從一名烏發參議員變成了“銀狐貍”,更令美國人驚訝的是,奧巴馬的頭發在兩天之后又重回烏黑狀態。
此事很快榮登《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媒體頭版,奧巴馬的頭發一度成為熱門話題,兩派觀點迅速出現:一派相信奧巴馬早是白頭翁,在競選期間一直染成黑發;另一派則認為奧巴馬本就是黑發,卻為了表現政治家的睿智和成熟故意染成灰白,否則“那些保守選民怎能放心把國家交到他手中呢”?
發色=民族特色
除了黑發和白發,對于某些政要來說,選擇符合民族特性的發色才是關鍵。
烏克蘭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總是把金發梳成辮子,像花冠一樣盤在頭上。這一經典形象與她的政治身份密不可分,已然成為一種烏克蘭民族主義的象征。
事實上,過去季莫申科的頭發是深黑色。2002年,她聽從發型師的建議,把頭發染成金黃色,并將頭發盤在頭上。當她以嶄新形象在公眾場合露面后,立即引起了烏克蘭民眾的極大關注。
對于改變發色之舉,曾擔任季莫申科形象顧問的心理學家博卡查克解釋說,這是為了對抗競爭對手對季莫申科的攻擊——富有、腐敗和仇恨,因此,“造型團隊創造出一位謙遜的鄉村教師形象——這是烏克蘭傳統女性的典型”。
季莫申科在改變發型和染了頭發之后,最終打造出具有烏克蘭民族風格的金黃色大發辮,并從此固定了下來。為了和發型相匹配,她的衣著也注重保持端莊高貴。有專家據此評論稱,季莫申科是在以其傳統烏克蘭民族風格的發型征服選民,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政治支持率。
有時是否染發也會給從政者招來不小的麻煩,德國前任總理施羅德就曾因染發遭到政敵的攻擊。對方暗諷說,在頭發上弄虛作假的人,無疑也會在數字上弄虛作假。如果任由事件發酵,勢必會影響施羅德的誠信和形象,何況當年還是選舉年。這位總理后來高調回應:“那些說我染發的人,無疑同時說我是一個大話精!”隨后他控告對方誹謗。法院判決施羅德勝訴,并禁止媒體再作相關報道。
謝頂危機
然而無論黑發還是白發,政治家最要不得的就是沒頭發。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刊文指出,美國在過去51年里選出的總統,沒有一位是禿頂的。一名美國醫生經過多年研究也得出一個“頭發理論”:當政治成為電視化活動之后,美國歷次大選中,凡是禿頂或是發型很差的總統,都要靠委任或代理的方式入主白宮。
在大洋彼岸,“禿頂當不了英國首相”的說法同樣盛行。丘吉爾是最后一位入主唐寧街的“禿頭”首相,不過,在當時的選舉中,與丘吉爾競爭的工黨黨魁阿特利也是禿頂,“而且他的腦袋比丘吉爾更光”。
相比之下,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應付脫發一事就頗有先見之明。他在2004年做了頭發移植,通過植發,硬是把禿頂部分改造成一片茂密的森林。貝盧斯科尼坦率地承認,為自己的頭上大事而承擔手術之苦是值得的。
然而,對于已經卸任的領導人而言,滿頭白發就再正常不過了。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時,已退休的朱镕基滿頭白發地出席了會議。電視畫面播出后一度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2013年出版的《朱镕基上海講話實錄》曾經提及這樣一段歷史,1988年4月25日,在選舉上海市長前的講話上,朱镕基感慨道:“到上海來了后,這三個月的白頭發比什么時候都多。江澤民同志預言,一年之內我的頭發將全部變白。”
而如今,他可以頂著一頭銀發安享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