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視察朝鮮動畫制片廠時,強調要把朝鮮變成全球數一數二的動畫大國。實際上,就生產數量而言,朝鮮可能早就是動畫加工產業大國了。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朝鮮就專門派遣年輕人去捷克斯洛伐克學習動畫技術,并于1957年成立兒童美術制片廠,后對外統一稱為SEK工作室。朝鮮官方認為,動畫必須具有教育人民的意義,不能只是單純娛樂取向,因此作為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手段,朝鮮動畫內容多以正邪較量和美丑對照的童話寓言為主。而在不少動畫中,動物成了擬人化的作戰士兵,身穿制服,開著坦克互相作戰,如70年代制作的長篇動畫《松鼠與刺猬》,里面的松鼠、刺猬、鴨子等代表勇敢的朝鮮人民,老鼠、黃鼬等代表韓國,而狼和狐貍則代表在背后支持韓國的邪惡頭子美國。
就題材來說,不論是歷史題材還是假想題材,保家衛國是朝鮮動畫永恒的主題。
在朝鮮動畫的世界觀里,朝鮮時刻處于危險中,因為總是有那么一些丑陋、愚蠢的外來強盜覬覦他們美麗富饒的家鄉。如在《少年打敗強盜》一片中,原本寧靜和諧的朝鮮小村莊突然在某天就遭到強盜從海上來襲,他們獐頭鼠目、禿頂缺牙,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看著家園被毀的村民奮起反抗,最終靠著英勇的主人公使用計謀一舉擊退了侵略者。
為了表達敵我仇恨,針對兒童制作的朝鮮動畫也并不會回避“暴力血腥”的表現手法,寫實描繪壞人擄掠婦女,欺侮老人,少年與強盜搏斗時刀刃相交、血光四濺,如《報了仇的少年》中,主人公在眼睜睜看著美麗的心上人被日本海盜擄走后,憤怒地提劍直搗老巢,最后手刃敵人。
朝鮮動畫從來不掩飾對美國的憎惡,不僅有反美意識濃厚的直接宣傳片,如居心不良的美國居然向朝鮮空投一群訓練有素的害蟲,意圖散播瘟疫,就連教育學生好好學習的教育片也用美國做假想敵。在《鉛筆炮彈》一片中,主人公不愛學數學,不想寫作業,反而在紙上畫著美國大兵的軍帽,在他趴在桌上睡著后,夢見美國真的從海上入侵了。這時他手中的鉛筆化做一只只向敵人發射的大型炮彈,卻發現因為沒有掌握好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總是瞄不準美國船艦,最后他從夢中驚醒了,領悟到要好好學數學,將來要靠幾何知識打敗美國。
朝鮮動畫鮮有單純描述溫情的題材,總是充斥著敵我雙方你死我活的激烈斗爭,為了突出正面形象,無論旁白還是主角配音,說出來的臺詞總是大義凌然、鏗鏘有力。而動畫中的配樂同樣與抒情絕緣,一貫使用慷慨激昂的曲調,尤其在與敵人搏斗到高潮時,正義的一方一面倒地制住了邪惡,這時總會適時有振奮人心的大合唱做背景渲染,營造激昂的氛圍,讓觀眾覺得大快人心。
盡管如此“敵我分明”,但是朝鮮的動畫片并非只為本國小朋友“特供”。
在位于平壤市中心高達16層的SEK動畫大樓里,有1500余名動畫制作人員,分成11個小組作業,其中只有兩組是針對朝鮮國內動畫,其他9組都是為了賺取外匯,專門接收海外動畫代工業務。而與面向國內播放的動畫管制不同,朝鮮在尋求海外代工時并不對影片類型作要求,據朝鮮SEK工作室的負責人許英哲介紹,他們已經為多個國家的動畫公司制作完成了250多部外包動畫片,包括《變形金剛》、《獅子王》、《匹諾曹》等名片,其中也包括與中國合作完成的動畫片《小兵張嘎》、《三國演義》等。
朝鮮國內廉價的勞動力正是其成為世界動畫代工廠的優勢所在,在朝鮮完成一部動畫片的成本才是中國或韓國的一半,甚至更少。但是盡管SEK一直在拓展海外業務,其主要制作環節仍然以繪畫、上色等純技術環節為主,而像劇本、構想,甚至包括關鍵幀畫面的制作等,依然來自美、日等發達國家,意味著這些朝鮮最頂尖的動畫制作員工,從事最多的也僅僅是機械性的重復勞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