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蘇維埃人民委員會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的上衣口袋掉了一顆紐扣。列寧看了,沒有出聲走了過去。碰巧第二天,列寧又遇見了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的那顆紐扣還是沒有縫上。到第三天,也還是沒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寧才看到紐扣縫上了。“總算縫上了。”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么提高了。
那時是國內糧食特別困難的時候,城市和工人區都缺少糧食。農村有糧食,但是農村里的有錢人——富農把糧食藏起來了。
為了保證城市的糧食供應,人民委員會往國內各地派出了糧食征集隊。那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紐扣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人們對列寧說:“他是個能干的人。”“他是個有功之人。”“他是個勤勉可靠的人。”
列寧想要提紐扣的事,但沒有出聲。
那位工作人員帶了糧食征集隊出發了。
過了一段時間,列寧接到報告。報告說,那位工作人員不勝任工作,他不能保證弄到糧食。不但如此,富農還把糧食征集隊收集到的糧食給燒了。“可是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人們向列寧報告說,“他沒有預先提防,漫不經心,沒有及時把糧食很好地保護起來。”
也有一些人庇護這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列寧同志,這是偶然事故。”
列寧聽著,他自己則在一張紙上畫著什么東西。別人頗感興趣:列寧在那里畫什么?往紙上一看,只見紙上畫著一顆紐扣。
小露一手
1.辨別形近字并組詞。
紐( ) 顆( )
扭( ) 棵( )
縫( ) 避( )
蓬( ) 僻( )
2.聯系上下文,試著猜測下列情況中列寧內心的想法并寫出來。
(1)“總算縫上了。”列寧很高興,甚至連情緒都不知道為什么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位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就是列寧想說他掉了紐扣的那一位,也被推舉擔任一個糧食征集隊的隊長。
列寧猶豫不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