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韋
(長江職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
為充分保障教學質量,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團隊為了達到環境藝術專業(以下簡稱環藝專業)國家級現代學徒制的課程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政行企共育機制,全面開展了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做好線上教學準備工作基礎上,利用智慧云課堂、超星學習中心布置課后習題,用于鞏固和課后的復習,并設置了在線論壇,把問題集中發布在班級群,學生可以討論設計中的重難點問題,同學們參與度增高。
課堂教學以任務為載體,組織課程內容,利用多種信息化軟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實際方案真制作,學生模擬方案匯報,進而通過軟件輔助制圖,形成方案完成后網絡平臺的互評機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環藝專業在網課教學期間,做到教學內容與崗位對接,積極修訂課程各類質量管控標準,并采用“真項目真制作”、理實一體化實境育人的項目化教學模式教學,采取現代學徒制“雙導師”評價手段,保障本學期的教學順利進行。
線上課程的準備時間非常緊,要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去準備在線上的全程教學,準備時間短、上傳工作量大。將以往的教學管理模式套用在在線教學中學生會出現松懈狀態。通過信息化平臺大數據分析,發現網課信息化平臺注冊人數為100%,但是實際參加教學活動的學生只達到了94%,學生積極性不足,學生在線課時時長小于教學計劃課時,總體在線課時不達標。
教師錄課通過上傳網絡的方式主要是以理論講授為主,習慣性地利用課件為學生講解,然后課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缺乏創新性。學生會對網絡教學方式感到疲倦,出現掛機的現象。這樣的問題教師在在線教學過程中不能控制,比如在播放課件時學生玩手機等現象,導致教學質量大打折扣。環藝專業教學團隊在線上授課過程中,應該不斷調整、優化課程結構,打造高質量線上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生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為了達到環藝專業國家級現代學徒制的課程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深化產教融合,強化校政行企共育機制,培養學生畢業后能成為精英設計人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線上課程時刻學習著高水平線上課程,并且積極開展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與改進,目前已經具備基本的理論知識講授、課程實訓和課程設計相結合的基礎,努力構建知識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
環藝專業線上課程包括對學生設計概念分析的梳理和復雜的工地施工過程,在傳統的線上教學模式中無法達到現代學徒制驗收的要求,因此必須從根本解決現代學徒制教學中理實一體化的問題。由線上課堂教學為主轉變逐漸向課外現場教學相結合,由教師講授轉變為學生以學為主,由教師知識傳授轉變為對學生能力培養,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身臨其境”地去學習,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分析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畢業生,培養出懂設計、精施工、能繪圖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針對這三個目前高職環藝專業線上教學研究實例現狀分析,本文在此基礎上結合環藝專業的實踐教學經驗,打造線上+線下實踐教學新模式。
對標學校課程建設標準,對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目標和課程標準,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采取項目化教學模式,通過多種線上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內容。
智慧職教云平臺和超星學習中心平臺是環藝專業課程主要建設的課程資源庫,學生可以通過這兩個平臺做到自主課前預習和課后答疑的學習內容,老師可以通過平臺數據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和學習進度,并組織學生進行線上討論,實時監控教學反饋效果等教學活動。課前學生在智慧職教云平臺、超星學習中心平臺提前下載課程教學進度表、教學大綱以及課程PPT課件,讓學生能夠從被動學習轉換到主動學習中。環藝專業的微信公眾號可以在網課期間按照各門課程的教學進度同時推送課程微視頻,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后帶著問題去聽直播課,有針對性的解決疑問,學習效率能夠大幅提高。如配合理論課的授課進度,在微信公眾號中推送的微課包括別墅設計、餐飲空間設計。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新模式,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探索,通過分組討論、實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智慧職教云課程學習中心在線平臺課程中包含課程內容介紹、教師個人信息、授課參考資料和各類網絡資源的鏈接、課程電子課件、教案、進度表、教學視頻、習題模塊以及教師教學方法、課程考核方法和參考教材等主要授課內容。授課班級的學生可以登錄職教云課程中心個人賬號查看所有的課程教學內容,也可以通過手機職教云客戶端隨時查看課程教學內容,完成課程布置的作業,理順學習任務點進行課程討論。
用好“智慧職教”平臺和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等一些好的網絡資源,并結合自身的學徒制專業課程特點上傳不少于10個教學資源,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頻率,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典型案例知識要點的主要講授重難點問題,在課上小部分還有疑問的學生還可以通過課下去觀看教學資源庫中的教學資源,再次去補充課堂學習中知識點把握的不足,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成為了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帶領學生有計劃的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更多地通過網絡視頻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地進行碎片化資源的學習,為學生今后的學徒制學習也夯實了基礎。
明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凝練教學內容,形成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學生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隨時登錄學習中心網絡課程平臺進行學習,課上授課引入智慧職教云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考核方式多元化,采取平時分數和實訓考核分數相結合的評價過程體系。課堂教學將由傳統的教師主講轉變為教師主導,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課程體系的研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明確高職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培養目標,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課上授課引入智慧職教云、課程資源庫、討論平臺等多種信息化資源技術,采用“組長負責制、團隊協作制”進行教學,學生可以做到提前預習,并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和實訓作業中難以解決的疑問,這樣做有助于學生對實訓實踐技能成果的深化。課程中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組長的主觀能動性和團隊協作能力,通過信息化手段來獲得網絡教學效果的反饋數據,了解每名學生學習的情況,根據反饋數據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而教師在整個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統籌規劃了線上、線下的教學授課、案例講授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潛能,實現了優等生有所求,中等生有所悟,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健康可持續發展,讓學生在網絡教學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讓線上教學變得更快樂。